“我的天!比我自己種地多賺了快一半!”
“還是明軒有遠見啊!跟著明軒幹,沒錯!”
那些先前觀望的村民,此刻腸子都悔青了,紛紛找到周明軒,要求加入合作社,流轉土地。
周明軒自然是來者不拒。
短短几年間,“明康農產品合作社”的規模如同滾雪球般越做越大。
不僅周家村,就連隔壁幾個村子,也都主動加入了進來。
土地連片成規模,大型農機在田野上馳騁,昔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很多都成了合作社的“農業工人”,按月領工資,年底有分紅。
村裡的路修得更寬了,自來水通到了家家戶戶,新的學校、衛生所、養老院也相繼建成。
孩子們琅琅的讀書聲,老人們爽朗的笑聲,成了村裡最動聽的交響曲。
周安大學畢業後,毅然放棄了城裡優渥的工作,回到了村裡,成為了父親的得力助手。
他利用所學的農業科技知識,在合作社裡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幹得有聲有色。
周寧也考上了省城的名牌大學,學的經濟管理。她假期回來,總能給合作社的運營管理提出許多寶貴的建議。
周明航早已娶妻生子,成了深加工廠的廠長,把廠子管理得井井有條。
周云溪在縣高中當了老師,深受學生愛戴,她時常利用週末,回村裡給孩子們補課。
周邵華和沈映雪老兩口,看著兒孫們一個個都有出息,家鄉面貌日新月異,臉上的皺紋都笑開了花。
周邵華的竹編手藝,在周明軒的運作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頗具規模的工藝品產業,產品甚至遠銷海外,為合作社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陳得財也早已成家立業,在合作社裡擔任著重要的職務,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他常說:“我這輩子最幸運的事,就是認識了軒哥,跟對了人!”
蘇家那邊,在周明軒的幫扶下,也早就擺脫了貧困。蘇大勇的屠宰生意越做越大,蘇小虎也成了合作社裡一名優秀的技術骨幹。
這一天,陽光明媚。
周明軒站在合作社新辦公樓的樓頂,眺望著山下。
千畝良田,阡陌縱橫,綠意盎然。
一排排整齊的廠房,冒著嫋嫋的白煙,那是深加工車間在忙碌生產。
遠處,新建的村民別墅區,白牆紅瓦,在陽光下格外耀眼。
蘇蘭心輕輕從身後環抱住他,將臉頰貼在他的背上。
“明軒,你看,我們的家鄉多美啊。”
周明軒轉過身,將妻子擁入懷中,深情地吻了吻她的額頭。
“是啊,很美。”
他低頭,看著妻子溫柔的眼眸,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感激與愛意。
這一路走來,若沒有妻子的理解與支援,他不可能如此順利。
“爸!媽!”周安帶著一身朝氣跑了過來,身後還跟著亭亭玉立的周寧。
“省裡農業廳的領導來了,說是要來咱們合作社考察‘明康模式’,準備向全省推廣呢!”周安興奮地說道。
周明軒和蘇蘭心相視一笑。
“好,我們這就下去。”
周明軒拉著蘇蘭心的手,和兒女們一起向樓下走去。
陽光透過窗戶,照在他們身上,溫暖而明亮。
他知道,這只是一個新的開始。
他所掌握的那些透過與人交流獲得的技能、經驗和技術,還有更廣闊的天地等待他去施展。
帶領鄉親們走向更富裕、更美好的生活,這條路,他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屬於他和這個時代的故事,仍在繼續,充滿了無限的可能與希望。
而那份最初的幸福,早已在他腳踏實地的奮鬥中,沉澱得越發醇厚,香遠益清。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