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批螺紋鋼,強度很高,很鋒利,但長度只有一米。
在古代冷兵器戰爭中,長矛之類的長兵器效果更好。
趙清玄之前之所以選擇螺紋鋼,是因為螺紋鋼要多少有多少,很容易買到。而且非常安全,不會引人關注。
長矛的話,先不說訂製需要時間。
在現代背景下,趙清玄也不敢訂製那麼大批次的長矛。
現在槐安城中又來了一批人,兵器數量不足。
趙清玄一琢磨,直接訂購了一批六七米長的竹竿。
竹竿頂部削尖了,就是很好的武器。
尤其在守城戰中,守城一方居高臨下,用六七米的竹竿往下捅,敵人很難攻上城來。
更重要的是,城中饑民或許根本就沒有短兵相接的勇氣。
讓他們站在城頭,用長竹竿往下捅,可以減少他們心中恐懼,不至於潰散。
趙清玄訂購了兩萬根竹竿,投送過去。
另外還訂購了一大批戶外燈、太陽能電池板、戶外電池……
趙清玄手裡的錢,都變換成了物資,投送到榆樹灣村。
然後,又被運輸隊運送到槐安城。
每過一天,槐安城中的物資就更多一些,榆樹灣防衛團的戰士們就更訓練有素一些,槐安城中的饑民們也更有組織、有紀律一些……
在第一次槐安城之戰後的第十九天,一路官兵從慶陽府方向過來了,浩浩蕩蕩,氣勢迫人。
……
三三兩兩的騎兵,在槐安城下縱橫疾馳,耀武揚威。
這些,都是明軍的夜不收。
所謂夜不收,就是晚上也不歸營,三五成群,互相配合著,可以放出上百里遠,探查敵情。
如果遇到敵軍的哨探,也會展開搏殺,解決掉對方。
他們都是千挑萬選,最精銳計程車卒,騎術精湛,擅長射術和各種搏殺。
夜不收們靠近槐安城之後,藉著馬速,一箭射出,利箭飛上城頭。
後面列陣的明軍,頓時發出一陣歡呼叫好聲。
葉承光大馬金刀,坐在陣前。
夜不收們耀武揚威,用意顯然是在他面前表現。
守備環慶都指揮使葉承光,是慶陽府武將中的最官。
如果能入得他的眼,得到他的青睞,他隨便一句話,就能給那些衛所兵們一輩子的前程。
葉承光面帶微笑,不時點評幾句。
他也樂得見到如此。
夜不收們耀武揚威,提振的是將士們計程車氣。
葉承光並不急著攻城。
他在等另外兩路兵馬。
這次,他們兵分三路,合圍槐安城。
第一路,是他葉承光親自率領六千衛所兵,其中包括各將領手下家丁一千二百人。
這一路從慶陽府出發,北上到槐安城。
第二路,是中路遊擊將軍雍彬,率領三千衛所兵,從環縣出發,一路向東,進逼槐安城。
第三路,指揮同知計瑞,同樣率三千衛所兵,從安邊所出發,沿太白山下走,之後南下圍困槐安城。
在葉承光的計劃中,這三路大軍齊出,就把槐安城圍得跟鐵桶一般,定不能叫賊酋走脫。
從慶陽府城到槐安城,距離雖然不是最近,但一路過來都是大路,行軍速度快,他倒是第一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