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健:“大人,小的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啊。各火路墩都未見狼煙警報,流賊突然就到了城下了,黑壓壓一大片,人數上萬,號稱是太白山匪賀老六,投了賊酋左掛子,借了兵,來報仇來了,誓要攻陷槐安城。”
“小的本來正在召集手下,上城牆與流賊死戰,但是,北城門突然就開了。流賊潮水一樣湧進來……小的們殺不過來,根本殺不過來啊。”
“後來小的才知道,原來是巡檢大人趁著小的在南城門與流賊鏖戰,吸引了大批流賊之際,開了北城門逃跑,以至於北門陷落,讓流賊進了城。”
“小的拼死想奪回北城門,卻是做不到。最後沒辦法,只能從東門殺出,留得這條有用之身,來給大人報信。”
鍾健說著,滿臉涕淚。
他的身上,戰甲破裂,還帶著血跡。
這是他在北門的時候,斬殺流民,濺上的,有意不去清理,以顯示他激戰的辛苦。
荀虞夔臉色陰沉。
“反賊左掛子進了慶陽府?人數上萬?鍾健,謊報軍情是何罪,你是知道的。左掛子部上萬流賊到了槐安城,慶陽東路竟然能毫無察覺?”
鍾健哭喪著臉:“大人,小的就是有十個腦袋,也不敢謊報軍情啊。流賊連火炮都有,在南門外用火炮攻城,軍士們都是看到了的。要不然,小的也不至於守不住城。”
“至於慶陽東路……火路墩盡皆廢棄,流賊來得又快。他們或許因此,才未能察覺。”
槐安城原先叫做槐安寨,位於邊陲,緊鄰九邊的寧夏鎮和榆林鎮,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大明是驅逐元蒙而建立的,自從開國起,就把蒙古當做最大的假想敵,也一直在防範蒙古人南下。
慶陽府,正是蒙古人南下的重要路徑之一。
為了穩固邊防,在慶陽府設定東西兩路。
槐安巡檢司隸屬於慶陽東路。
東路一是從清平鎮,靖寧堡,荔原堡,直到慶陽;一是從走馬城,到定邊巡檢司,槐安巡檢司,到慶陽,總共五百里【PS:五百里這個資料,是清順治年編纂《慶陽府志》中記載的,作者君有些懷疑,僅僅東路的一部分,有這麼大嗎?明代慶陽府地圖上看著不像啊。】。
朝廷在東路設定了火路墩四十二座。
每座火路墩設墩夫二十名,各種旗具火藥,火銃戰甲,一應俱全。
一旦有敵人犯境,火路墩不但能遲滯敵人前進的速度,而且,能點起狼煙示警。
一座座火路墩,接連點起狼煙,千里之間,迅速可達。
這本是非常好的措施。
如果火路墩能起到作用,槐安城得到示警,提前做好準備。
各路官員及時派出援兵支援,是萬萬不會出現今日這種事情的。
可惜的是,慶陽東西兩路的火路墩,早就廢棄了。
朝廷連邊軍的糧餉,都已經發不出來了,哪有錢糧給墩夫?
墩夫屬於軍戶,是最慘的一批人。他們自己沒有田地,也不能離開火路墩,往往被將官當做免費勞力,給將官家種地,還要被打罵。
即便在豐收年景,墩夫們的日子也過得很苦。
天啟年以來,連年天災。
普通民戶的日子都過不下去,更不要提軍戶。
墩夫活不下去,逃跑的人非常多。
天啟七年,白水王二起義。
崇禎元年開始,王嘉印、高迎祥、左掛子……
各路義軍紛紛揭竿而起,殺貪官,破監牢,開糧倉,收攏饑民。
所過之處,墩夫們幾乎都跟著跑了。
慶陽府東西兩路的火路墩,畢竟不是邊鎮,朝廷無力顧及,就徹底廢掉了。
現在鍾健聲淚俱下,訴說著難處,荀虞夔倒也不好說他什麼了。
而此時更讓荀虞夔慌張的,是鍾健提到的左掛子手下上萬大軍。
“朝廷邸報剛提到賊酋左掛子背信棄義,在綏德降而復叛,他竟然就已經到了槐安城了?”
“槐安城距離安化城,只有百里之遙。槐安城陷落,流賊豈不是旦夕之間,就能抵達安化城城下,直接威脅慶陽府?”
“胡明輝真是該死!若非他棄城而逃,城池豈會丟得如此快?若讓流賊左掛子在慶陽府站穩了腳,他真是萬死難辭其咎!”
“本官一定狠狠參他一本,讓他不得翻身!”
荀虞夔咬牙切齒,那叫一個恨啊。
作為知縣,他沒有調兵權,手下除了三班衙役之外,只有馬步民壯一百六。
對付對付盜賊,和小股流寇還可以,遇到大股流寇,就要靠慶陽衛的遊擊將軍,和指揮使出兵了。
荀虞夔:“傳令下去,關閉城門。流賊旦夕將至,千萬不要讓他們進城了。本官這就去向知府大人稟報此事,調遣兵馬,收復槐安城,擒拿賊酋左掛子。”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