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劍仙不用劍

第47章 淑世之爭,井穴

越過西庸便是渚邑,不同於漠邑三千里盡黃沙,渚邑可謂是百里不同天。

從漠邑出,自東向西初入渚邑便是戈壁灘。半荒漠化的裸岩直接暴露在漸漸開始炙熱的夏季了。

後靈柩揹著包袱,捆著遠超出她個頭的隕鐵在戈壁上行走著。時而抬起頭,看下日頭,擦拭頭上細密的汗珠。

這邊四下裡的裸岩已經逐漸開始覆蓋植被,不同於漠邑基本大多是刺球,這邊則是沙蒿、沙棘多了起來,灌木也漸有分佈。

姜離璇遠遠綴在後靈柩之後,四面遙望著。這幾日的課程已經告一段落,史書已經講了個大概,詩風的教導已經錯過了時機,兵法直接掠過,至於數術還待觀察。

至於諸多文字的辨識,則暫且一放。隨著她心覺的成長,這方面的造詣會逐步上升,並且如果她有意識地去引導的高,這個程度會大大的增加。這點時間落下的功課很快便會補回來。

這段時間便放任她自流,考察她對太學的掌握。太學繁瑣,盡在於一個藝字,但自獨孤文辰閱盡舊學,再開新典以來,諸多觀點隨之盡出,泥沙俱下。如此情形頓生百流相爭之勢,使得太學一片混亂——今行吾道,明施彼學。

不得已之下,掌太學的獨孤氏再開知行一道,以便各流佐證所學。你們要吵,要爭誰是對的是吧,行啊·,別在太學裡面吵,都出去,給我濟世救人去,給我證明去。

據起居注,這句話是當時的泰皇——興帝轉述太學師尹獨孤英瓊的話語與兒女做笑談的。雖然不清楚興帝加了多少自己的意思在裡面,但是大抵的意思錯不了的。

當時的太學之爭經過獨孤文辰之後三百年的發展,已經趨向激烈。據獨孤伊人所言,日日相爭,抗辭激變,多見血光,不得已之下,師尹英瓊方行此道。

當時,各流的傑出人才百花齊放,又值風華中興之勢,那些身為各流希望的青少中年個個硬氣,受令之後,一言不發就出了辰陽去望四面八方行道。這便是史書上記載的淑世之爭。

過五百年至今,各流如今只餘二顯數隱,鬼容區便是當初隱去的數流之一,二顯便是百姓之中朝堂相愛相殺的居正,素庸二派。

只是後來風華中興之後,迎來衰退。主要的對手翟夏隨之發展,風華兵敗連年。尤其是近百年更是一部屈辱史,連帶著士人的風骨也變得疲軟了不少。遊學以證所學計程車人受此影響也鮮少矣。

姜離璇記得獨孤伊人對此說過,風華重學久矣,無論貴庶,能入太學即為士,有所得見機可任大夫,行於四方而有所成者可拜卿。只是遊學行道,去者十無一歸,歸者百無一成。因而此道難矣,然吾所深惜者在於,淑世於古為士人必行,於今卻成聖人之徵,著實可笑。

在姜離璇看來這些其實都是意氣之爭,只不過行道淑世其實也是士人德合天地的一種方式。所學於內已然滿溢,必然要向外求。不向外求,不知滿溢為虛,不知仍有不足,不知何以內外合一。

這些已然和修士的理念有交叉之處,都是人和天地的相處變化。

因此,他這幾日放任後靈柩自流,也是有觀察的意思在裡面,更多的卻是一張一弛的想法。不過,他也未敢離得太遠,都是在小丫頭目光可見的範圍之中。

這邊靠近渚邑的外圍,後靈柩在此前行了三日,走走停停,順帶降服了一頭雙峰駱駝,把包袱放在它兩個駝峰之間。當然,本來她是想把隕鐵放上去的,結果第一時間,這頭個頭有她身高兩倍的大駱駝就軟倒了下去。

只是過著過著,後靈柩就有些無奈了。當初最早是想殺駱駝吃肉的,它就直接跪了下來,吸引了她好奇的同時順帶偷溜了兩頭小駱駝,主要也有她不是很想追的緣故。

當時這隻駱駝帶著兩隻小的跑到井穴旁邊喝水,恰好被尋水的後靈柩發現了。只不過因為野生的緣故,很髒,還好旁邊有個井穴,後靈柩倒是幫它擦洗了十幾遍。只不過因為隕鐵的緣故,她也只是把包袱放了上去,自己揹著隕鐵跟在駱駝後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