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漠邑降龍,禍亂當時尚未開化定界的荒域,妖氣吞天蔽日,直逼神州。
時姜離璇與龍清岷同遊至此,一見此情此景,劍自長鳴不止。妖邪猖獗,自當誅滅。
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其有九首,連線九界。
用那位苦行的話來說,即是眼、耳、鼻、口、心、身、意、藏,天,這九個惡龍基於其對人心認知而生的靈界。
凡人所見,所聽,所聞,所說,所想,所行,所思,所果當中如有惡則能為惡龍力量來源。日日夜夜吸納萬千人心的惡意怨念,其根植於九靈界的力量一日高於一日,又反饋在現實造成更大的破壞,影響人心進而獲得更多的力量。
同時九界能從九途誘人向惡,惡龍借討伐它的人中挑選它的祭司為它進行血祭,整個荒域陷入莫大的危機。
由於惡龍身處九界,等若九命九身,使其絕非一人能夠殺死。必須有九人對應前往九界,斬各界對應龍首。
最後只湊齊了八人,據姜離璇所知除了巫羅與他之外,便是龍清岷與苦行,以及一位複姓第三的劍者,漂洋過海的浪人,以及七海眷族,最後便是自稱感悟天命的刑徒——白羽倦塵客。
姜離璇自絕口竅破去對應的靈界,取其龍角,又去助龍清岷破去心竅對應的靈界,最後見得破去藏竅的苦行與破去意竅的白羽倦塵客。
而後四人竟然發現惡龍龍角之間竟起共鳴,其力量雖然微弱,但卻在逐漸增長,終有一日其意識仍能復甦。
苦行提出惡龍的靈界建立在認知之上,惡龍的認識便是這九識,龍首被斬落之前讓斬龍首者成了對應龍首的寄託。如果,龍識彼此交流,則能逐漸加強彼此。
後巫羅破去鼻竅對應的靈界,然眾人皆負一龍識,無人可知身負一識的情況下對上完好的龍識會有何等結果。
更何況,眾人靈覺均有所察,斬去一首身負一識必須適可而止,過則生變。
然而白羽倦塵客不忍見惡龍第九首繼續肆虐,自稱感悟天命,如今破去意竅,只剩天竅。
“合該天意如此,諸位不必再勸,此身去也。”其人自絕前途,將龍識封於今世身,借來前世後世之命神,去攻天竅對應的第九界。
三月之後,籠罩荒域的妖氣散去,但白羽倦塵客亦未歸來。
白羽倦塵客一日未曾歸來,便一日無法確認第九首的結果。
最終鬼龍捲中出現惡龍的龍靈,眾人確認惡龍死而不僵,但仍不知白羽倦塵客進入天竅靈界最終發生了什麼。
如若其未能斬去龍首,則妖氣不會退散,出現也該是龍首而非龍靈,只是若其成功斬去龍首,又為何會出現龍靈掀起漠風,其意識所在的鬼龍捲更是讓生靈退避。
最終龍靈散於漠邑,雖失去自主,成為地縛之靈,卻也大大加深了與神州的聯絡。
這期間發生的已是無解之謎,但已過三月,由於各人寄託龍識,再待多有不便,就此分隔。對於身心意藏四形上之角,苦行以無邊法力煉其為風雨雷電四令,散之於荒域。
只是姜離璇沒有想到,八人再次的相遇總是坎坷,與龍清岷的再見終是天人兩隔,相遇苦行卻是彼此有苦難言,相遇巫羅卻逢惡龍生變。
猶記得苦行曾言惡龍並沒有託生於靈界,而是根植九識於九州。也導致了每一龍首的力量約束在三凡的同時,去討伐者亦是。
苦行還說,如果惡龍託生於靈界,恐怕會以最快的速度晉升至大能層次,但也無法以本尊降臨九州為今所為,只是若不是遇見八人斬其龍首,恐怕生民多難矣。
後來姜離璇重歸荒域,點燃薪火,發現其蹤跡,亦有意除之,但卻發現其已與漠邑薪火互為裡表,光影二面。當時荒域人心得治,漠風危害又近於無,這讓姜離璇無法下定決心以整座漠邑為代價斬去龍靈。
當年不便動手,此刻他亦不確認是否需要再糾纏進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