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山上早晚已經很有些涼了,中午有些時候沒有太陽的話,也會感覺到有些許冷意,然後來到江邊卻還有二十五六度以上,太陽照下來甚至還有些熱。
因為海拔的差異,這江邊即便到了冬季,溫度依舊能保持在20多度以上,如果是夏季甚至能到三四十度,只有下雨的時候,才稍微會有些涼意。
不過它的神奇之處不在於這裡常年溫度高,而在於山上和山下距離如此之近,卻出現了雪山冰川和熱帶雨林兩個極端的環境。
有時候隔一座大山,大山背面可能大雪封山了,翻過一座山,或者穿過一個隧道,就可能還是豔陽高照,氣候宜人。
停好車後,眾人拿了釣魚的魚竿魚線,以及準備做抓捕實驗的粘網等相應的工具後,便開始向雅龍江出發。
走一下樹林,雖然地面上有了厚厚的落葉,但樹上依舊還是一片綠意盎然,樹枝上甚至還有許多野花正開放著。
氣溫溼熱的地方,季節的表現都不太明顯,所以一年四季看起來都是綠色的,頂多有些地方草叢會有些稀疏。
李陽第一次來江邊,不由的稱讚道:“村子裡面現在有些冷了,這可真舒服啊,正是剛好穿短袖的時候,不冷也不怕曬。”
張遙這時道:“我打算以後在這附近建一間房子,冬天山上冷的時候,我就下來這兒住著,沒事兒釣釣魚,冬天過去了,我再回山上去。”
李陽聽到張遙的話後,認可的點了點頭,道:“哎,這個想法不錯哦,要是沒啥事兒的話,這麼生活確實很愜意呢。”
者多村雖然在雪線以下,一般冬季下雪的時候,很少會落到村子裡,但整體溫度確實比較低,冬天會有些難受。
然而在江邊,冬天有二十五六度,正是不冷不熱的時候,而且冬季雨水還少,大部分時候晴空萬里,非常舒服。
這種有反差的地方交換著生活,別提多舒服了。
張遙穿過樹林來到江邊,眺望著江水說道:“國內有一些北方人,冬天需要到南方貓冬,可以從北方到南方有幾千公里的距離,而這裡從山上到山下,僅僅只有幾公里的距離,這麼好的地方可再也找不到了。”
李陽這時好奇的道:“能做到跨越幾千公里跑到南方過冬的北方人,經濟能力應該也不太差吧,畢竟除了路費,還得吃住呢。”
張遙點了點頭:“那當然了,又不像咱們這兒,走路走上一兩個小時也能到這江邊,他們可是得坐飛機,坐火車呢,要是普通人,那機票錢估計都夠一個冬季的暖氣費了。”
因為現在不是雨季,所以現在雅龍江的水流變緩了許多,顏色也變得更加湛藍了,更加像美麗的寶石了。
李陽來到江邊捧起水洗了洗臉,道:“我去,這地方是真漂亮,之前咱們吃的那個雅魚,就是從這裡抓的嗎?”
李野點了點頭,道“對,就是從這裡釣的,除了這條江,別的地方也沒有這種魚。”
“難怪味道那麼好,原來和這裡的環境有關係呀,這裡的環境也太好了。”
李陽說著又扭頭看向了張遙,“不過有件事我有點好奇,那就是把雅魚換一個地方養,味道會不會發生變化?畢竟這裡的環境和山上的環境,差別有些大。”
張遙回道:“味道確實會有一點點差別,但並不會變得難吃,因為咱們山上用的水,是巴瓦雪山的雪水,水質可一點不比這裡差。”
張遙吃過在山上養了一段時間的雅魚,也吃過剛從這裡釣起來的魚,所以他早就發現了其中的區別。
然而即便發現了區別,他還堅持要養殖,說明味道並沒有變差,反而有了一種不一樣的味道。
這種情況之下,即便以後有其他養殖戶,產生了競爭關係,也會因為味道的差別,反正可以擁有自己的獨特性,以及競爭優勢。
眾人來到一片比較開闊的江面後,道:“這水深不錯,水流也不是很急,看著就像有魚,咱們就在這兒下網咖。”
李野看了看周圍的環境後,也點了點頭,道:“嗯,這環境不錯,你們就在這兒下網,我到上面去釣,抓到的魚到時候先用魚護裝著,這樣可以保持魚的鮮活度。”
一番商量之後,張遙、李陽和阿步選擇下魚網,李野年紀比較大,腿腳不方便,就選擇在上游釣魚。
他們沒有什麼經驗,不過這種網操作起來也不是很難,只需把網拉開,攔著江放下去,只要有與網眼差不多的魚遊過,就會被纏繞在網上。
三人配合著把網的一頭慢慢拉到了江對岸,在比較穩定的狀態下,把它放入了水流比較平緩的江水中後,算是下好了網。
接下來只需要慢慢等待,等浮在水面上的泡沫,有明顯下沉的痕跡之後,網上很可能已經有魚了,這時候也可以輕輕拉一拉,只要能感覺到友誼正在掙扎,就能證明上面已經中魚了。
等待的過程有些漫長,而且總不能中一條魚就把網拉上來,取了以後再把我放回去,這樣折騰下來只會浪費更多的時間。
為此,張遙覺得無論有沒有抓到魚,都要等兩個小時左右再把網拉起來,到時候統一取一次魚貨,然後再把網下回去,這樣會比較省時省力。
等時間過去的時候,張遙、李陽和阿步也來到了李野身邊,拿著釣魚的工具嘗試釣魚。
不過他們釣魚的技術都不是很好,他們還在折騰的時候,李野已經開始上魚了,一條兩三斤的雅魚在他嫻熟的操作下,被拉了出來。
上了一條魚之後,他就像開了掛一樣,開始接二連三的上魚,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他就釣上來了三四條魚。
只是這些魚大小都不太平均,有些只有一二兩,大一點的有一斤左右。
如果是以往,比較小的魚一般會被放回去,不過現在他們要拿來做種魚,所有打算大小都收。
雖然種魚主要以帶籽的雌魚為主,但小的也可以當做魚苗來用,到時候直接放到養殖池裡,還能比同期的魚長得更快,等它們長大之後,可以快速接替種魚的工作。
魚塘建成之後,他們需要15000多條魚苗,這並不是一個小數字,想從江裡捕捉1000條帶籽種魚,用來培育這15000多條魚苗,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現在不能只把目標放在帶籽的種魚上,而是要把所有能抓到的都收入囊中,先把基數積累起來。
當然,如果以後培育魚苗和養殖進入正軌之後,張遙也會把培育出來的一些魚苗,放回到這江裡放生,用於恢復生態。
人工繁育也是保護生態的一種手段,因為人工繁育之後,可以增加成活率,把種苗放歸之後,也可以恢復生態的總量。
除此之外,人工繁育,人工養殖,把養殖的魚賣到市場上之後,也可以減少人們直接從大自然中索取。
買到的比抓到的更容易之後,人們會考量付出的成本,自然而然就會選擇去購買,而不是進行捕撈。
所以張遙現在雖然也在捕撈,但他是為了繁衍和更好的保護,而並非索取和破壞。
時間悄然過去,很快兩個小時就到了,張遙兩個小時的時間只釣上來了一條魚,而李陽和阿步卻一條魚都沒有釣到,他們的心態瞬間就崩了。
好在此刻時間已經到了,可以見證漁網是否捕到魚了,只要魚網抓到了魚,他們剛剛被打擊的信心,也可以稍微平復一下了。
三人回到下網的位置後,阿步激動的指著江面大喊道:“阿遙哥,你看你看,好多泡沫都沉下去了,應該是中了很多魚了。”
李陽也激動的喊道:“釣了兩個小時,一條都沒有釣起來,我就不信這回還抓不到你。”
張遙看著異常激動的李陽和阿步,表現的很平靜,他來到了江邊,拿起拴在石頭上的線,拉了拉感覺很重,而且確實有魚正在掙扎的感覺。
“嗯,確實中魚了,好像還不少。”
他說著便開始慢慢的收起了線,隨著線一點一點被收起,網的邊緣也被拉了起來,收完了線就開始收網。
網剛拉起來一米左右,一條三四斤左右的雅魚就出現在了眾人面前。
它被魚網纏繞著,在水裡掙扎著,卻怎麼掙扎也擺脫不了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