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太陽剛剛升起。
幾個揹著揹簍的大叔大嬸,穿著勞保衣、腳踩解放鞋,陸陸續續來到張遙家。
為了把山上的那些野木耳、野香菇和白參採回來,張遙讓阿步提前找了幾個大叔大嬸,約好一起上山。
張遙因為不用送貨而放鬆下來,不小心就多睡了半個小時,沒想到一起床,人就已經到家門口了。
他匆忙洗漱,拿了幾個玉米餅準備在路上一邊吃。
這時奶奶知道張遙在山上看到了香菇窩,還約了這麼多人一起上山,死活要跟著一塊兒上山採蘑菇。
張遙回來以後,周圍一公里以外的地方,她都沒有去過了,今天有這樣的機會,自然也坐不住了。
何況今天要採的是菌窩,不用滿山跑,可以一次就採過癮。
張遙知道奶奶一直待在家裡也悶,加上今天一起上山的人也多,自己也可以親自照看,便同意了奶奶一同上山。
一群人從村子出發,翻過一座山,穿過一片森林,很快就到了昨日看到野生香菇的地方。
“我嘞個乖乖,長愣個多!”
“阿遙這個運氣,這就跟中彩票一樣了。”
“阿瑤說起碼有一兩千斤的時候我還不信,這怕是一兩千斤都不止。”
“這些香菇長得也太好了,而且大部分都是不大不小剛剛好。”
“你們聞一聞,這林子裡面都是香菇的香味。”
“這些大樹雖然死了,但長了這麼些蘑菇,算是又發揮出了它們最後的價值。”
村民們看到了密密麻麻長滿香菇的木頭,都不由的驚呼了起來。
雖然他們生活在這大山裡,也沒見過這樣壯觀的場面。
如果不是因為發生了滑坡,其實很難看到這麼多倒塌的大樹,這些大樹每一棵直徑都超過了兩米。
此刻人走在它們身上,都感覺很渺小,除了大樹的軀幹部分,就是很多枝幹堆積,有乾燥,有潮溼,給香菇和木耳營造了很好的生長環境。
軀幹部分比較乾燥,生長的是香菇,枝幹部分比較潮溼,生長的則是野木耳,更乾燥的山坡上,生長的就是白參。
採摘之前,張遙先用相機拍了許多壯觀的鏡頭,這些畫面難得一見,不拍下來就可惜了。
他不僅拍了野香菇的鏡頭,也拍了木耳和白參的鏡頭,以及村民們採摘的鏡頭。
這些唯美壯觀的鏡頭不僅可以拿來留作紀念,還可以用在網店店鋪的封面上,這種真實的場景,最能表現產品的出處和質量。
大叔大嬸們跑過不少山,但從來沒有打過這麼富裕的仗,面對這麼多的蘑菇,採得非常開心。
而且採這種蘑菇,並不用像松茸那麼麻煩,採松茸的時候需要用撬棍敲出來,還得用苔蘚植物好好包裹起來,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
採香菇、木耳和白參,只需要一朵朵的拽下來,然後放進揹簍裡就可以了,看著揹簍漸漸滿起來,收穫感滿滿。
這三種蘑菇中最難採的是白參,白參並不大,平常的只有指甲蓋那麼大,最大的也不過是指甲蓋的兩倍大小。
因為它長得小,所以即便長得再多,也需要足夠的耐心去慢慢採。
根據這些香菇木耳的體量來看,單採木耳和香菇就得花一兩天的時間,採白參甚至可能更久。
為了提高效率,也為了避免不能儘快採摘的情況下,木耳和香菇會長老,所以把白參放到最後來採。
白參生長比較緩慢,而且也不容易腐敗,長大之後就會自然變幹,所以即便採上幾天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木耳和香菇則很可能在一場雨,活著一晚上就開放,變老,腐敗,或者是被蟲啃食。
森林裡,阿叔阿嬸們東一個,西一個,都蹲在樹幹旁邊採著蘑菇,一邊採一邊聊天,把蘑菇一把一把的丟進揹簍裡。
揹簍裝完之後,他們會把蘑菇倒進編織袋裡,然後把空揹簍放在自己身邊,繼續採。
採完一片,挪一下位置,再採完,再挪一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