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山村,雪山下的悠閒生活

第54章 魚塘計劃開始

幾天之後,山上的野香菇,木耳和白參終於都採完了。

提前幾天採回來的那些木耳和香菇,經過幾天的晾曬,甚至都已經曬得差不多了。

張遙專門稱了一下,這次意外的發現,木耳採了2500斤,香菇採了1600斤,白參一共600斤。

雖然重量和剛開始預估的有些差別,但總體上差別並不算太大,而且絕對還是前所未有的發現。

不過張遙稱的時候是溼貨,最後曬乾起來,每一樣可能也就只有一兩百斤。

木耳雖然多,但水分高,曬乾之後縮水會很厲害,野香菇會比木耳稍微好點,白參雖然少,但它的含水量比較低,最終有可能出200斤乾貨。

當然,雖然這次已經採完了,但以上的這些收穫,並不代表那些木頭今年最終的產量。

如果溫度和溼度合適,過段時間那些之前長過木耳、香菇和百參的地方,還會再次生長出新的來。

運氣好的話,今年再採個幾千斤都有可能。

所以這個地方以後還得經常去看一看,因為搞不好就有可能發現驚喜。

村民們聽說張遙以後要收購香菇、木耳、白參之後,每家每戶都行動了起來。

他們也接二連三的發現了不少菌窩,雖然沒有張遙發現的那麼誇張,但多的也達到了幾十,幾百斤。

從此以後,家家戶戶的院子裡都可以看得到晾曬著的木耳、香菇和白參。

與此同時,松茸季在悄悄的過去,松茸的產量正在逐漸的變少。

從最頂峰的1000多斤的收購量,不到一週的時間,又掉回了四五百斤。

張遙知道四五百斤也維持不了多久,很快就會掉到一兩百斤,甚至每天幾十斤。

直到再也見不到他的身影時,松茸季就徹底的過去了,賺快錢的時光也結束了,再也收不到每天幾十萬的入賬簡訊了。

不過這都是必然結果,張遙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反正這兩個月他已經賺到了前所未有的財富,目前賬上已經躺著100多萬了,松茸季結束之後絕對能達到200萬。

這是他前世奮鬥十幾年,都未曾達到過的數字,何況現在也才2010年而已,200萬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這天一大早,一輛挖掘機緩緩的開進了者多村。

張遙在前面走著,引導著挖機前進,挖機一路穿過村子,開到了村子上方小溪邊的一塊空地上。

挖機剛到地方,村長張長榮和李野也來了。

“阿遙,你真的想好了嗎?”

李野看著停在空地上的挖機,向張遙再次確認道。

張遙擺了擺手道:“李伯,挖機都到這兒了,我還能沒想好嗎?我前段時間問了一下,這會兒雅魚都賣到了180一斤,市場前景一片良好。

而且咱們從開始建設魚池,再從培育到養殖,還得花費很長的時間呢,等咱們真正幹成的時候,一兩年就過去了。

拖一年就晚一年,拖一天就晚一天,咱們不能再耽擱了,這會兒我賬上也有錢了,是時候開幹了。”

村長張長榮重重的吸了一口煙,隨後道:“既然你已經想好了,那就幹吧,反正不管你怎麼做,我們都全力支援你。

需要人的時候你說一聲,我組織全村的人跟著你一起幹,不用你出錢,不用你管飯,就幹義務工。

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利於咱們村發展的,我雖然只是個小組長,沒什麼實際權利,但是我號召一下大夥還是會聽的。”

張遙點了點頭,道:“長榮叔,有你這句話就夠了,勞動力肯定是需要的,不過我也不會虧待大家,只要大家出力了,我都會給工錢。

只要村裡大夥兒都配合我,以後專案做大了,產業多了,就憑我用了咱們村的地,我都會給咱們全村人分紅。”

其實請工人啥的都不算什麼,哪怕給他們開工資也花不了多少錢,農村最大的矛盾在於土地,最後給不給用?能不能用?還得是村民說了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