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山村,雪山下的悠閒生活

第69章 要致富先修路

蘇魂感覺快要吃飽的時候,最後舀了幾塊山藥和一些湯在碗裡。

她先吃了一塊山藥,再喝口湯,然後滿足的道:“這個山藥真糯啊,還有一股香味兒,不愧是野生的,味道就是不一樣。”

張遙見她一臉沉醉的樣子,便道:“昨天不是分了20斤給你嗎?你問問李伯怎麼做,回去可以自己學著做啊。”

“對哦,那些山藥要是落到我爸媽手裡,那真是白瞎這麼好的東西了。”她把頭轉向了李野,“李伯,你能教教我怎麼做這個山藥的嗎?”

李野見蘇魂向自己求教,便耐心的道:“其實很簡單,你先把排骨焯水,焯過水的排骨加鹽幹炒幾下,然後加水燉煮,排骨脫生了你再放山藥,山藥燉熟出鍋的時候撒一點蔥花。

除了燉排骨,也可以燉雞肉,味道比燉排骨還鮮美。

山藥和白菜煮在一起也很好吃,前面的操作一樣,後面的工序是等山藥煮的差不多的時候,把白菜擰成段加到裡面,煮熟就行。”

蘇魂聽後點了點頭,道:“這麼一聽,好像也不是很難,等我明天試試看。”

李野點頭道:“確實也不難,不僅工序簡單,也不用放亂七八糟的佐料,食材本身的味道就很好了。”

張遙這時腦海裡突然閃過一個念頭,“現在正是挖山藥的季節,如果多挖一些放在冰箱裡面然後慢慢吃,不知道能不能行?”

因為本來就地廣人稀,加上挖的人也少,山裡的野山藥確實很多。

往年村民們基本也是到了季節時,幹活的間隙在田間地頭的林子裡,順便挖一挖,吃上那麼幾頓。

過了季節之後也就吃不上了,所以對於村民們來說,山藥也屬於一種季節性野菜。

今年家家戶戶都買了冰箱,野生菌、竹筍、野花之類季節性的食物,都會放進冰箱裡冰凍起來,留著日後沒有的時候慢慢的吃。

也正因為如此,張遙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把山藥也放到冰箱裡冰凍著,日後想吃了再拿出來。

當然這也未嘗不可嘗試,如果真的成功了,那以後什麼時候突然想吃山藥,翻一翻冰箱就可以了。

李野認可的道:“我覺得阿遙的這個想法挺好,反正冰箱空著也是空著,不如多放點東西存著,正月裡缺菜的時候,拿出來吃正好。”

西南地區冬季並不缺菜,反倒是冬季的蔬菜長得特別好,特別脆嫩,吃起來味道也特別好。

不過過了冬季,開春的季節地裡的蔬菜都開花了,而且也是最乾燥的季節,所以那時候才是缺菜的季節。

這個時候不僅地裡沒什麼菜可以吃,山上的野花,野菜也還沒有到採摘的時候,一般只能吃前一年曬的乾菜,或者是酸菜。

可如果在冰箱裡多存點貨,那可以吃的菜也就多了,不用幹巴巴的苦熬一兩個月。

阿步這時候提議道:“那要不咱們抽一天時間,專門去山裡挖一挖山藥,存冰箱裡慢慢吃。”

李野放下手中的筷子,擦了擦嘴道:“其實也不用進山裡挖,進來咱們村這條路的兩邊就有很多的山藥,以前我挖山藥都是去那兒。”

這時張遙把目光投向了挖機師傅,道:“哎,那正好啊,明天挖機不是要走了嗎?輪著鋤頭挖,挖一天也挖不到幾根。

不如你們走的時候,幫我們用挖機在路旁邊挖一挖,我到時候給你們工錢,挖到的山藥也分一份給你們帶走,怎麼樣?”

挖機師傅嘬了一口玉米酒,“這簡單啊,以前我們在山裡幹活的時候,偶爾也挖出來過山藥,還沒有特意挖過,要是真的能挖得到,那也未嘗不可一試。”

李野拍著胸脯保證道:“放心吧,我保證不騙你們,從村裡出去這一兩公里,到處都是山藥,有了你們的挖機,隨便挖個百來斤完全沒問題。”

挖機師傅拍了拍腿,“好,那就這麼幹,你們也不用給工費了,到時候湊一點油費給我們就行。”

張遙、阿步、李陽、蘇魂四人吃過晚飯之後便離開了李野家,張遙回家剪影片,阿步和李陽去南洛村拉松茸,蘇魂則下班回家了。

李野和挖機師傅師徒喜歡喝點酒,所以他們離開的時候,三人還在喝著酒。

張遙的後臺訂單並沒有增加多少,還是和昨天一樣,只有幾十單。

現在賣出去的貨,都是之前他採回來的野香菇,木耳和白參,所以等於賣了一單賺一單,哪怕一天只賣一二十單,他也有得賺的。

不過這些貨早晚有賣完的時候,到時候就得花錢去收貨了,算下來每單的利潤並沒有多少。

利潤低了,那就只能薄利多銷,只是想把每天單量拉起來,似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再過兩天左右,之前採的第一批黃芪也應該晾曬的差不多了,很快他就可以把黃芪收回來,做平臺引流活動了。

不過平臺想要有流量,並不是只做低價引流活動就行,還需要真金白銀的用錢投流,被稱為付費投流,說的直白一點,那就是花錢買流量。

店鋪花錢買流量,把商品賣出去,賺到的錢繼續買流量,繼續賣商品,形成了一個閉環。

平臺算是把規則玩明白了,利潤全部由他賺了,而電商老闆成為了韭菜,不僅得給平臺付服務費,還得自己花錢投流。

只是為了把平臺等級拉起來,增加平臺給自然流的權重,張遙也得咬著牙花錢買流量。

不管怎麼說,現在才2010年,最近幾年都是電商的紅利期,只要把店鋪做起來,還是有機會賺錢。

主要讓張遙沒有信心的,就是自己的產品不屬於熱門產品,成為爆款的可能性不大。

即便他現在有從站外引流的想法,但這對網店平臺的賬號並沒有好處,如果做多了,甚至有可能因為使用者畫像不清晰,導致影響自然流給流的權重。

為此張遙也不敢在社交媒體上大量釋出關鍵詞,只能體驗一下一開始的出單樂趣,後續真正開始引流後,就需要杜絕這一種行為了。

不過即便如此,他的社交媒體賬號還是得運營,畢竟是流量為王的時代,只要有粉絲基礎,總會有變現的手段出現。

次日早上,挖機師傅把挖機從挖魚塘的位置開了回來,來到了張遙家下面。

他們根據張遙的要求,開始在他家右側的小路上開拓路面,把原本只有人可以走的石板路,拓寬成了可以開車的路面。

挖掘機挖完了路面之後,張遙又指揮著挖機師傅,把自己家背後的空地整理了出來。

一番整理之後,張遙家周圍加上現在房子的位置,有了一塊將近2000平的長方形空地。

這2000平的空地,未來無論是建房子,還是建廠房,空間都足夠了。

因為這些位置原本就比較平坦,所以並沒有花費太多時間,不到兩個小時,挖掘工作就結束了。

張遙見時間還早,於是叫來了村長張長榮,“村長,挖掘機來一趟村裡不容易,要不咱們多挖幾條通往地裡的路,怎麼樣?

只要地裡通了路,以後去放化肥,收糧食就可以用三輪摩托車或者用貨車運了,可以省下不少力氣。”

村長張長榮聽後激動的一拍手,“哎,我怎麼沒想到呢?挖吧,這可是好事情,需要多少錢?我們湊就是了。”

張遙擺了擺手,道:“費用都是小事情,最主要的是大夥兒都同意。”

村長揮了揮手,道:“放心吧,這樣的好事誰家要是不同意,那肯定是腦子有問題了,再說了,這件事兒我能做主,你只管幹就行了。”

大山裡的田地基本都是梯田,機械化水平低,過去最常用的就是用耕牛犁地。

平時放肥料,收糧食,要麼就是人用肩膀扛,要麼就是用騾馬馱,效率非常的低下。

要致富先修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減輕村民們的負擔,必須把路挖到田間地頭。

村長髮話後,張遙自然也沒有了什麼顧慮,指揮著挖機師傅就開始挖路。

村長也沒有離開,一直和張遙一起看著挖掘機挖路的進度。

隨著一條嶄新的路面出現,村長的臉上也露出了難以掩飾的笑容。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