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劉協聞聽,心情不好,當即不吝讚道:“裴卿忠心,朕必不相忘!”
他暗自估算,弘農楊氏和聞喜裴氏若輸糧數萬石,支撐朝廷一時是沒問題的。如果是這樣,那就為他穩定朝局留夠了時間。
可片刻後,他的目光變得冷冽:“楊太尉和裴御史獻糧於朝廷並非急事,可眼下物價突漲卻是急需解決。朕屬意衛尉之言,你們覺得應當如何做?”
幾人聞聽心中一凜,他們知道天子要採納周忠所言,要對安邑城內的豪族動手了。
周忠略帶歉意的說道:“臣慚愧,臣對河東瞭解甚少,無法給予陛下諫言!”
“老狐狸!”劉協心中冷哼,又輕擺了一下手,淡淡道:“這個朕知道,衛尉無需多想。不過,太尉和侍御史可有見教?”
就在此時,堂外再次傳來何柱的稟報:“陛下,河東太守王邑求見!“
“宣他進來!”劉協心思轉動,明白王邑必是做出了重大抉擇,當即召王邑進堂。
王邑再次進入前堂,見楊彪等幾位朝臣都在,在向天子劉協行禮後,又對楊彪幾人見禮。然後在劉協的示意下,他坐在了末端。
“王卿,你去而復返,可是查明瞭物價突漲的原因所在?”劉協冷著臉,直截了當的問道。
雖然已經做出了決斷,但王邑還是緊張的手心出汗,最終硬著頭皮稟道:“回陛下,臣回去命人調查一番,確實瞭解了一些背後原因!”
“哦!那你就說說,到底是哪些人背後作祟?”劉協似笑非笑,根本不給王邑喘息之機,繼續追問。
王邑無奈,這個時候他已經豁了出去:“陛下,此次糧、鹽物價暴漲,實是衛氏、範氏和猗氏三家聯手操縱,意圖抬高物價以此造成城內人心惶惶。”
侍御史裴茂聽後,略有深意的看了看王邑。王邑此舉等於與那些豪族決裂,轉而投效天子。
“衛氏?範氏?猗氏?”劉協的右手指輕釦著劍柄,“衛氏朕倒略知一二,昔日蔡中郎之女嫁的就是河東衛氏,只是這範氏和猗氏又是何等來歷?”
他看向王邑:“還請王卿為朕解惑。”
“是!”王邑猛嚥了一口唾沫,“陛下明鑑,衛氏乃河東第一大族,是前漢孝武帝時大將軍衛青之後。
至於範氏,乃是安邑豪族,其家主為河東功曹範先。範氏雖不比衛氏,但在安邑也是勢力龐大、盤根錯節,更掌控著糧鹽等貿易!”
劉協表情變得冷漠:“那猗氏呢?”
說到猗氏,王邑心中略微輕鬆:“猗氏乃春秋猗頓之後,為安邑豪強,歷代以經商為業,現今幾乎壟斷了安邑及其周邊的鹽、鐵之利。”
“哼!”劉協忍不住攥緊了赤霄劍柄,“依你而言,這安邑城內糧價上漲是衛氏和範氏之功,而這鹽價幾乎都是猗氏促成的?”
“正是如此!”王邑說完,不禁長舒了一口氣。他已經向天子表明自己的態度,至於餘下的,就看天子和朝廷如何做了。
“都是大漢的好臣民啊!”劉協冷笑連連,一個小小的商賈之家都敢不把天子和朝廷放在眼裡。若不施以雷霆手段,他何談中興大漢!
不經意間,他眼中蹦出凌厲的殺機,在座朝臣見了都是心頭一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