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堂內,待眾臣退出後,只留下了楊彪、周忠、董昭還有侍御史裴茂,一時之間,堂內再次變得沉寂。
劉協的目光始終停留在案几上的赤霄劍上,指尖輕輕摩挲著劍鞘紋路:“諸卿可知,朕此刻最憂心何事?“
幾人面面相覷,天子此前不是已經提過?太尉楊彪拱手嘆道:“陛下所憂,當然是糧草之事。”
“既然太尉已經知曉,可卻未給朕提出解決之法!”劉協終於抬起眼簾,目光如劍直刺楊彪,“朕所求不多,只需數月之糧即可!”
說到此處,他語氣又轉為柔和,“朕記得東歸途中駐蹕華陰時,多虧寧輯將軍段煨屢次獻糧,朝廷才渡過難關。“
周忠與董昭聞言,二人對視一眼,已然明白了天子的深意。
周忠暗自思量,廬江周氏遠在揚州,即便他輸糧於朝廷,也是難解近渴;而寒門出身的董昭,更是無能為力。
唯有楊彪和侍御史裴茂不同,楊彪自不必說,而裴茂出身河東聞喜裴氏,也是河東大族,實力非同一般。
若是從聞喜和弘農輸糧,將會很快抵達安邑,以解朝廷危機。
裴茂臉色變了變,他不過是一侍御史,怎能與太尉楊彪相比肩。可楊彪不表態,他自然保持沉默。
堂中的氣氛驟然變得凝重。
楊彪的額頭上開始滲出細汗,他深知,天子這是逼他表態。
若他不願,恐怕他很快就會失去聖心,甚至會斷送他的長子楊修的仕途。
想到此處,他心中便有了決斷,深吸一口氣,他鄭重拜道:“臣為當朝太尉,三公之首,理應為陛下分憂。”
劉協就等楊彪這句話,當即是喜形於色的讚道:“楊太尉不愧是大漢股肱之臣,朕果然沒看錯人!”
隨即他話鋒一轉,“朕自登基以來顛沛流離,少有讀書之機。朕欲將秘書監從太常寺獨立出來,設秘書郎伴讀。”
緩了一下,他笑問道:“太尉,你覺得如何?”
楊彪本已黯然的雙眼,頃刻間變得明亮起來:“陛下有此心,臣深感欣慰。不過臣以為選秘書郎伴讀還是不夠,應擇德高望重之師教導陛下……”
“擇師?”劉協心中冷笑,他可不想頭頂突然多了一個老師,時刻盯著他。
他把秘書監從太常寺剝離出來,也是計劃之一,是為了培養未來的心腹之臣。
而今日,他正好用上了場。
但此時,他又不好直接拒絕楊彪,便不動聲色的打斷:“朝廷還未安穩,此事暫且不急。不過,朕聽說你的長子楊修才學過人,就來朕的身邊做個秘書郎吧!”
楊彪知道,天子這是投桃報李。楊修從天子的伴讀做起,只要未來不出差錯,弘農楊氏未來必在朝廷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心中歡喜之下,他叩首道:“臣謝陛下天恩!”
與楊彪的交易達成,劉協的目光落在侍御史裴茂身上。
裴茂立時心領神會,他立即拜道:“臣願同太尉一般,從聞喜調糧以濟朝廷!”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