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帝國崛起

第374章 紅杉隕落和印度裔崛起

第三階段就是實施公投,利用民族主義話語宣傳南美一體化,淡化主權讓渡爭議,爭取玻利維亞的中產階級和西部北部省份的支援,這個也在穩步推進中。

東部白人群體已經在利益的驅使下對於加入阿根廷聯邦興趣很大,高原地區的印第安人群體政治萌芽不太明顯,帕斯還需要進行多次說服工作。

當然,只要控制好軍隊核心力量,加入阿根廷並非不切實際,玻利維亞軍方目前有三分之一軍隊控制在聯合指揮部下面,而且阿根廷移民也越來越多,他們並非來這裡搶奪工作,而是為了帶來工作。

在帕斯的默許下,阿根廷在玻利維亞各省大量培植親阿勢力。

塞恩的作用是玻利維亞阿根廷合併的秘密武器,全面整合阿玻兩國需要非常大的努力,不然合併幾年就像埃及聯邦直接解體了,還不如不做。

華爾街投資明星沃倫·巴菲特一戰成名,帶走了紅杉資本核心團隊,自立門戶,併購了伯克希爾公司,進入了紡織行業。

沃倫巴菲特與塞恩達成約定,幫助紅杉資本完成收尾工作。

1953年,芝加哥期貨市場炒作洋蔥期貨屠殺事件,透過分倉操控,將洋蔥價格從0.2美金1磅推高至12美金1磅。

這一次賺到了數十倍收益,然後抄底美利堅股市,大量購入低價股票,紅杉,藍色起源,黑石資本從此崛起,從明到暗操作美利堅市場。

1954年朝鮮戰爭結束後,美利堅軍工股退潮,市場情緒低迷,股市觸底,三大資本透過投資通用汽車、IBM等藍籌股實現數倍收益。

其中投資通用汽車的手筆最大,2.8美金1股低價掃貨買入,籌集了大量的便宜籌碼。

1956年,艾森豪威爾連任總統,利好釋放,美利堅股市進入大牛市,那時候的通用汽車的股票價格已經在47-48美金這個高位區間。

三大資本透過倫敦交易所場外大宗交易不斷出貨,總盈利超過15倍,前後大約賺到了4.5億美金,盈利有一半投資到阿根廷,其他分散到歐洲尋找潛力公司投資。

1956年,紅杉系在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利用英格蘭銀行外匯儲備不足的弱點,參與做空英國國債,獲利1.3億美金。

後來還多次參與倫敦股市,獲利頗為豐厚。

1958年,歐洲貨幣協定生效,黑石投資透過盧森堡空殼公司套利法郎-馬克匯率差。

1963年,肯尼迪遇刺,美利堅資本市場閃電崩盤,當年道瓊斯市值5000億美金,單日11%跌幅,550億美金蒸發。

紅杉系提前佈局提前做空,提前買入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未上市的道指看跌期權,1份的成本只需要0.3美金,後來暴漲到22美金,道瓊斯指數暴跌後迅速回補保住盈利。

巴菲特利用美林證券緊急融資通道,藉機抄底美國運通,兩項操作下來,總盈利超過2億美金。

不過自此紅杉資本樹大招風,被中情局盯住,他們缺乏內幕交易法依據,只能開始準備脫身。

聖赫塞利用這些重要歷史節點,操作美利堅和歐洲,東京股市,期貨市場和國債市場,讓布蘭卡市和拉潘帕省,以及後來的阿根廷擁有充足的工業化資金來源。

現在全球國際資本流動加速,華爾街開始關注日本、歐洲等新興市場,投資銀行拓展跨國業務,高盛等機構也慢慢轉型為綜合金融服務商。

紅杉資本作為最先開始國際業務的投行,已經賺翻了,證明了聖赫塞的想法一直是沒有問題的。

塞恩“去世”後,黑石投資美利堅總部轉移核心人員到多倫多分部和歐洲分部,多倫多分部被普拉里國際公司旗下的港灣資本併購,兩個公司合併後更名為加拿大極光資本,繼續主導對美利堅的投資和加拿大的合作。

美利堅藍色起源資本最終也宣告破產,總部被波士頓的富達資本收購。

紅杉系的核心資金和利潤大部分已經轉移到阿根廷和歐洲,歐洲分部更名歐洲藍色海洋資本,日本分部被新巴比倫投資收購後更名新紀元投資。

美利堅恩科電氣正式宣佈破產,主體轉移到阿根廷和多倫多。

大量的紅杉資金已經透過離岸資金轉走,利用監管寬鬆的瑞士銀行、開曼群島空殼公司分批次轉移了資金。

三大資本透過旗下的空殼公司,不停的虛構貿易合同,如農產品出口,將美股收益偽裝成阿根廷企業收入。

從此美利堅分部完成了歷史使命。

隨著越南戰爭升級,未來的石油危機和美利堅通貨膨脹,將會導致美利堅60年代中後期股市持續低迷,而現在正是股市的高點,高價出售,然後未來幾年慢慢進行抄底就可以賺到大量的利潤。

而大量的事實也證明,股票市場最賺錢的其實就是低買高賣,只是這個時間節點沒有任何人知道,再強大的投行也無法對抗歷史的巨輪,比如未來的雷曼兄弟的破產。

未來新進入美利堅的都是乾乾淨淨的阿根廷國際資本,紅杉資本換了主人不到三個月,科恩財團就在華爾街正式註冊成立巴倫資本。

巴倫資本的首批資金就有8000萬美金,這些乾淨的資金,將會分批投入到美利堅股市,做空道瓊斯指數,順帶成立東京分部做空日經指數。

黑水安保公司完成美利堅化,被加利福尼亞財團收購。

藍色海洋資本管理部成立,負責整合黑石資本,紅杉歐洲分部,藍色起源歐洲分部,還有澳洲的悉尼分部的資源。

整體實力過強容易引起關注,因此進行了更名和獨立。

倫敦分部更名北大西洋資本,巴黎分部更名青石資本,法蘭克福更名北海資本,蘇黎世分部更名起源資本,阿姆斯特丹分部更名黑嶺投資,米蘭分部更名海神資本,悉尼分部更名星雲資本。

除了阿根廷國內的大大小小情報,聖赫塞也一直關注來自美國的訊息,尤其是加利福尼亞州。

紅杉早已拆分出一部分全新的人員,在洛杉磯成立了一家與紅杉沒有任何關係的獵戶座資本,總部註冊於開曼群島,專門用於投資美利堅矽谷。

開曼群島在1960年就頒佈了《銀行與信託公司法》,確立了離岸公司20年免稅期制度,也因此成為全球最早提供稅收中立的司法管轄區之一。

美利堅公司和財團們開始透過開曼的殼公司控股拉美業務,規避資本利得稅,獵戶座資本也透過開曼註冊殼公司投資美利堅獲利。

五年前,科恩財團在開曼群島開始大量註冊公司,目前已經註冊了數百家殼公司用於規避各種風險,這幾年還在繼續這個動作。

獵戶座資本參與了快捷半導體、德州儀器的投資,開始佈局美利堅的半導體產業鏈。

1961年,獵戶座資本秘密收購了快捷半導體15%的股權,透過瑞士信託基金和開曼空殼公司層層巢狀。

就算是中情局,也無法追蹤到最終控制人是誰。

在矽谷,獵戶座半導體在斯坦福大學建立了風險投資團隊。

這些風險投資團隊除了投錢,未來賺錢套現以外,主要是影響一部分決策,讓這些未來的高科技跨國公司可以在阿根廷建立重要分佈。

布城目前也在模仿矽谷的運作模式,希望建立阿根廷的矽谷,風險投資基金規模達到了3000萬美金,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和科技人才開始創業,進入半導體,生物科技等前沿行業。

......

阿根廷印度裔,包含了印度裔混血約有100萬左右,他們基本上已經融入阿根廷。

比起華裔,印度裔其實更容易融入本土,特別是印度裔女性數量要遠遠超過印度裔男性,這讓有三分之一的印度裔已經統計列入本土白人。

阿根廷在印度建立的紡織廠招女工移民機構一直存在。

紡織服裝廠定向招聘,透過印度-阿根廷女工計劃,承諾包食宿和年薪200美金,吸引了很多印度裔女工移民阿根廷。

很多印度家庭為了減少嫁妝壓力,把14-20歲的女兒送往國外打工,還能收到每年的匯款。

這些移民機構在印度,印尼亞,馬來亞,菲律賓都大量存在,而且十分正規,還擁有專屬客輪,就是原先大量吸收新移民的客輪改裝而來。

馬德拉斯勞務出口公司,孟買阿根廷勞工出口公司、加爾各答婦女互助會,南洋各地的阿根廷紡織招工署等。

很多底層印度妹子都是勤勞肯做事,持家,受到很多底層本土白人的歡迎,農村白人男性視她們為理想配偶。

而且阿根廷女性地位是要高印度不少,所以仍然有不少印度裔女性選擇移民阿根廷。

阿根廷對於女性移民的稽核向來寬容,和巴拉圭是完全不同,特別是農村地區確實相當缺乏女性,所以很多國家女性移民入籍速度非常快。

儘管印度裔和孟加拉裔本身也有不少問題,如體味問題,也許和他們的飲食習慣有關係,不過本土白人也是如此,比起東亞裔在體味上進化稍微差了那麼一點。

100萬印度裔透過通婚,與本土白人混血率在4成左右,他們改信本土教會、放棄印地語姓氏,像辛格改為桑切斯,被本土社會接納。

外籍桑切斯姓氏最著名的就是奧托市的紡織女王萊蒂西亞·桑切斯,她最初在拉潘帕紡織廠擔任縫紉工,日薪0.2美元,1962年升任車間主管,1963年透過收購破產小廠起步,她利用印度裔女工網路建立起低成本供應鏈。

萊蒂西亞面板帶點拉美風格的野性,小麥色的肌膚,長得十分美貌,身材也不錯,一頭黑褐色的頭髮。

萊蒂西亞透過勾搭,與本土老白人結婚而獲得第一桶金,生了三個小孩後選擇離婚,自己辦廠賺快錢。

如今萊蒂西亞紡織廠員工有1000多人,以國際印度裔女性勞工為主,加上一些管理人員,為了保證效率,紡織廠有專門的培訓隊伍,因為國際勞工不用繳納社保,利潤相當好。

萊蒂西亞紡織廠與前輩瓦德瑪紡織工業,巴拉特紡織廠相比,單純依靠勞動力,利用政策漏洞,抗風險能力很差。

這樣的血汗工廠在阿根廷遍地都是,他們比小工廠和家庭作坊規模大,規模擴張到1000到2000人左右已經是極限,大量僱傭國際勞工和新移民,實際上吃的是短期利潤,無法持久,如果沒有及時轉型,就是破產倒閉的命運。

阿根廷紡織工業擴散後,他們只能去規模更小的城市或者郊區,否則難以承擔工廠房租。

藍雲紡織,斯拉斯紡織工業,米莎紡織服裝,梅莎紡織、瑪莎妮娜服裝、菲爾斯頓紡織,羅蒙紡織工業,卡布塔紡織,巴拉特紡織這樣的大型紡織集團,員工都達到2萬甚至更多。

這些大型紡織廠開始透過升級裝置,增加研發投入,更新技術提高效率,提高利潤,成為阿根廷本土第一批轉型升級的紡織集團。

這些頭部企業將工廠的利潤投資到研發和效率提升,趁著早期積累的資金,快速轉向技術和打造品牌,實現了規模化擴張,而不是單純依賴廉價勞動力。

........

聖赫塞多次稱讚印度裔富商們的聰明不輸於華裔,但對於他們在商業上的狡猾也深有體會。

有不少印度裔富豪喜歡與本土白人裔聯姻,而不是和其他印度裔聯姻,以更好的融入阿根廷本土。

他們更加開放,也更喜歡聯姻,更傾向於融入主流商業體系,提升社會地位。

中產階層更多的保留族內通婚,但鼓勵子女學習西班牙語,進入名校。

很多人都知道,後世印度人的考試能力完全不輸華人,特別是一些中產印度裔非常重視教育。

儘管那是卷出來的,但內卷確實能卷出來不少人才。

阿根廷大部分印度裔移民較多來自旁遮普邦和古吉拉特邦,他們的膚色多為中等或較淺,讓他們可以比較容易融入阿根廷社會,他們的學習能力很強。

旁遮普邦移民帶來高效耕作技術,提升了阿根廷的小麥、大豆產量。

古吉拉特裔工程師維克拉姆·帕特爾,1955年畢業於印度理工學院卡拉普爾分校農業工程專業,他是該校的第一批畢業生。

受“技術移民計劃“吸引來到阿根廷,後來定居科爾多瓦,加入當地的農業科學院,成為了核心研究員。

後來獲得了未來農業集團的資助,成立科爾多瓦帕特爾農業技術公司,推廣滴灌技術,目標是緩解中部和西部的乾旱問題。

透過和阿根廷國家農業研究院合作,在門多薩省建立示範農場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現在是阿根廷農業部重點培養企業。

帕特爾技術公司帶動了本地金屬加工廠生產滴灌配件,已經培訓了5000多名農民,其中不少成為技術推廣員。

維克拉姆還跟阿根廷商人的女兒聯姻,提高了社會地位。

今年秋冬季沙塵暴的爆發,讓維克拉姆的工作獲得更高的重視,阿根廷第一部《節水農業法案》的裡面就有很多來自於維克拉姆的節水理論。

印度人做農民做了幾千年,是擁有完全不亞於華裔的種植能力的。

印度的小地塊管理經驗,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對阿根廷土地改革後是非常有用的。

阿根廷農業科學院也吸收了不少印度裔農業專家,推動阿根廷從粗放牧場向高效農田轉型。

旁遮普裔科學家拉吉夫·辛格主導開發抗鏽病小麥品種團隊,適應潘帕斯草原氣候。

阿根廷國家工程院,阿根廷國家科學院,阿根廷國家技術與創新委員會吸引了一批印度裔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加入。

本土人才培養體系缺乏,不得不依賴新移民,好在隨著大學的擴張,這種情況在快速改善。

孟加拉地區的一小部分移民比較難融入,如今有不少選擇遷移到巴西中部地區。

事實上,阿根廷接納印度裔移民、孟加拉移民和巴斯坦移民的重要標準就是膚色,要不然阿根廷的印度裔移民數量還會更多。

在阿根廷的膚色歧視大概和東亞地區差不多,黑膚色的新移民在找工作方面更加困難,很多新移民避免戶外長時間工作,儘管那工資更高。

錫克教徒因為喜歡包頭巾特徵明顯,透過選擇剪頭髮去掉頭巾,用這樣的方式來適應阿根廷社會,就像中東裔在阿根廷也很少戴頭巾一樣。

現在每年仍然有很多旁遮普邦的移民遷移到阿根廷。

有不少印度裔選擇經商,但作為農耕民族,很多印度裔分散全國各地,成為阿根廷三大農業開發計劃的一部分。

最擅長做生意的是古吉拉特邦人,如澤維爾·阿達尼控制的瓦德瑪紡織工業,巴拉特紡織集團的創始人羅德尼·賈馬爾都是古吉拉特邦的。

當然,其他印度裔也有擅長做生意的,畢竟能移民的大多頭腦靈活一些,只是總體規模沒那麼大。

印度裔企業家中,在拉潘帕省和布省擁有67家連鎖餐廳的法索斯食品,是一家主列印度菜和阿根廷本土菜融合的中高階餐館,目前在阿根廷大城市非常流行。

布蘭卡市的阿達尼家族,庫馬爾家族,塔帕爾家族,布林曼家族,蒙加爾家族,賈馬爾家族,巴尼亞家族,喬杜裡家族,奧托市的納德拉家族,梅農家族,潘迪家族,科羅拉多港市的辛格家族,資產規模都不小。

布拉託市羅伊家族,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辛格家族,魯亞家族,蒙加爾家族,拉普拉塔的班古爾家族,馬爾帕尼家族,奧斯瓦爾家族,門多薩從事葡萄酒工業的帕特爾家族,布蘭卡市的辛杜賈家族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資產都達到了數百萬美金以上,是當地有名的富豪。

儘管印度裔富豪在規模上還是比不上華裔富豪,但已經證明了他們的發展潛力,對阿根廷發展是有很大幫助的。

還有更多的印度裔富豪家族透過改名,與阿根廷本土白人家族聯姻,已經無法從名字上分辨他是否是屬於印度裔,只能從他的口音和麵容隱約分辨。

有一些印度裔家族已經完全沒有口音問題,這也非常正常,他們的語言天賦和舞蹈天賦要遠遠超過其他亞裔。

……

阿根廷的公立學校、兒科醫療等基礎設施擴建,降低了整體育兒成本,青黴素,脊髓灰質炎疫苗本土化生產和普及,大幅降低阿根廷嬰幼兒死亡率,整個社會鼓勵多生多育。

每1萬人口的藥師和醫生的數量從1.7人增至5.3人,推動了整體人口質量提升,每年近300萬的新生兒創造了2.8億美金規模的兒科用藥市場。

在巴西內戰期間,阿根廷為兩國提供了大量的抗生素和醫藥產品,並從巴西製藥工業招聘了大量的人才。

迅速增加的人口為醫療和醫藥化學工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科恩內閣在1961年出臺了一系列支援醫藥工業發展的政策,包括稅收優惠、研發補貼以及簡化審批流程等措施,建立工業園區,與本地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開設相關專業課程,培養醫藥科技人才。

衛生部大量邀請歐洲專家團隊來阿根廷指導工作,目前阿根廷醫藥行業的總產值達到15億美金。

醫藥行業帶動經濟產值超過37億美金,從上游的原料種植、化工生產,到中游的藥品研發,再到下游的醫療服務業及配套的物流、金融,對阿根廷工業發展極為重要。

早就在這個行業進行佈局的布蘭卡市,加大了對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投入,特別是在仿製藥和生物製品領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醫藥化學工業是最近幾年阿根廷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依託布蘭卡市強大的化學工業,以及高度發達的醫藥專業市場,阿根廷市場份額已經有一半是國產醫藥公司的產品。

科恩內閣對於人才是來者不拒,建立本土人才培養體系,阿根廷國內也形成了布城,聖馬丁,科爾多瓦,布蘭卡,羅薩里奧五大醫藥中心,其中布蘭卡市規模最大,擁有超過2500多家醫藥化學公司,醫藥工業產值佔阿根廷一半以上。

布蘭卡大學醫藥學系、化學系,阿根廷南方大學醫藥學系,化學系,拉潘帕理工大學醫學系,聖馬丁大學醫學系,科爾多瓦醫學系,羅薩里奧大學醫學系,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醫學系,布蘭卡醫學院,是阿根廷排名最靠前的醫學院。

去年布蘭卡市撥款1200萬美金用於醫學教育體系建設,以培養更多專業的醫療人才,很多大學開始建設並擴大醫學系,目前布蘭卡市擁有37家公立醫院和609個醫療機構,擁有豐富的醫療資源。

科恩財團旗下的三大醫藥巨頭,約翰生物製藥,默克醫藥,艾瑟琳醫藥實現了大量的疫苗和抗生素國產化,兒童疫苗已經實現全面免費。

科恩系曾經擁有五大醫藥公司,有三家先後都超過了曾經的阿根廷兩大醫藥公司,生產青黴素的亞瑟製藥和馬松藥業,成為阿根廷製藥工業十強。

十強中的其他五家仍然是老面孔,如被科恩財團出售的羅薩里奧史密斯醫療,阿爾貝託製藥,瑞恩醫療器械公司,懷恩製藥公司,濟世堂藥業。

就前20名來看,已經出現了規模不小的本土醫藥巨頭。

如印度裔拉維·夏爾馬掌控的波西醫藥公司,一開始專注於原料藥的生產,後來逐漸轉型為製劑生產商,拉維曾在孟買從事原料藥生產工作,他移民到布蘭卡市後,利用積蓄創立了屬於自己的醫藥公司。

1963年,波西醫藥收購科爾多瓦一家破產藥廠,獲得片劑生產線許可證,還接收原廠在安第斯山區17個藥品分銷站,打通了從布蘭卡到胡胡伊的物流網路,年銷售規模超過1500萬美金。

波西醫藥目前僱傭了3000多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一是印度裔員工,擁有印度裔醫藥科學家82人,團隊實力非常強大,是阿根廷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商和製劑生產商之一。

拉維曾為拉潘帕防務軍提供足夠便宜好用的各種藥品,目前是阿根廷衛生系統重要的供應商之一,還作為邀約嘉賓參與了弗朗迪西總統的第二任期的儀式。

作為印度裔富豪的拉維,不管是穿著打扮都是和本土白人差不多,膚色也屬於非常白的,拉維改穿高喬服飾,公開宣稱放棄印度教,改信阿根廷教會。

而且,他新娶了一個阿根廷妻子,長子取名胡安·曼努埃爾,紀念阿根廷國父,儘管在法律上不是很合法,但他的印度裔妻子仍然在他的私人莊園裡生活。

拉維透過印度教儀式與印度裔妻子保持事實婚姻,同時讓阿根廷妻子擔任公司法人代表。

拉維目前育有12個小孩,有一半是情婦所生,也算得上是非常支援阿根廷的生育事業了。

《生育貢獻法》規定,擁有6個以上子女的企業主可減免5%所得稅,拉維家族每年避稅超過了20萬美金。

企業家們的生育貢獻法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新華夏漢朝推恩令類似的法案,根據裡面的繼承法案,任何子女都有繼承權,但如果生育少於6個子女,那麼將會在稅收和遺產繼承法上更加嚴格。

這讓很多阿根廷富豪家族不得不生育更多子女,反正他們的資源充沛,哪怕再多養10個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一個大的家族,如果繼承人很多,內部鬥爭也十分激烈,也能卷出更多的優秀繼承人。

至於開曼群島這種高階操作,也就只有少數大財團會搞一些。

這些措施不僅促進了人口增長,也間接促進了經濟活動和社會穩定。

與美利堅崇尚美黑不同,阿根廷崇尚美白,這點倒是和東亞地區差不多。

印度裔女性梅塔·帕特爾創辦的巴魯託醫藥公司,專注於開發高質量的仿製藥,是阿根廷最大的仿製藥公司之一。

梅塔擁有化學工程背景,在古吉拉特邦的一家大型製藥公司工作多年,因為女性就業歧視選擇移民阿根廷,28歲時隻身前往阿根廷發展,之後生意越做越大,成為了當地的印度裔富商。

獲得過科恩財團的資助和波斯卡區政廳的扶持,推出了幾種高需求的仿製藥,憑藉價格優勢迅速佔領了阿根廷國內市場,是目前阿根廷最富有的女性之一。

巴西裔卡洛斯·席爾瓦掌控的普蘭醫藥公司,卡洛斯是北巴西的一名藥理學家,隨著北巴西經濟狀況惡化,他移居到阿根廷並創立了普蘭醫藥,致力於開發針對熱帶疾病的新型疫苗,目前公司銷售規模超過1000萬美金。

萊昂納多·岡薩雷斯與艾琳娜·馬丁內斯夫婦創辦的艾琳娜製藥公司,兩人均來自分裂後的奧格蘭。

萊昂納多是一名化學工程師,而艾琳娜則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市場營銷專家,艾琳娜製藥專注於開發高質量的仿製藥,與阿爾貝託製藥,巴魯託醫藥,約翰生物製藥開展了激烈的競爭。

在阿根廷東北和西北地區,巴西裔數量保持在400萬-450萬規模,與北方各省本土白人,包含已經融入的其他族裔比例在1:3左右,有一半已經統計融入本土,成為本土白人範圍,不過巴西裔與阿拉伯裔在西北部的資源爭奪,如土地、小商品市場,透過調解機制,形成了一定和解。

其他地區則有超過220萬巴西裔分散在阿根廷各地,如布蘭卡市擁有60萬左右的烏拉圭巴西裔新移民,巴塔哥尼亞各省也有差不多50萬,其他地區也有110萬左右。

阿根廷西北兩個大省,還有查科三省,加上聖菲省北部,總人口規模在2000萬左右,是阿根廷重要的發展,聚集了超過1200萬的農村人口。

事實上,巴西裔中還有不少因為戰亂來到阿根廷的巴西日本裔,他們中有不少富豪,科恩內閣非常歡迎他們的到來,儘管數量不算很多,卻已經在布蘭卡市等大城市迅速站穩腳跟。

人口劇增,原先甚至讓北方各省都產生了本土居民和外來移民引起的械鬥,好在溫和的拉美精神,例如軍隊的火力讓他們可以和平相處。

禁槍令的作用總是讓很多人開始懷念起以前的混亂時代,很多人也相信,木棍打人其實也很疼,而鏟子和鋤頭其實也能打死人。

本土其他醫藥公司也在迅速崛起,如哈達德家族控制的哈德醫藥原料公司,哈達德家族30年代就在羅薩里奧建立紡織廠,後來壟斷阿根廷三分之一的牛仔布生產,1960年進入石化行業,與阿根廷國家石油公司合資建立哈達德石化公司。

透過科恩財團提供鉅額經費和不受約束的研究環境,三大醫藥公司快速建立疫苗、抗生素、抗瘧藥自主產業鏈。

1961年,德國拜耳和瑞士羅氏因產能過剩,向拉美各國出售淘汰的醫藥生產線,約翰生物製藥花重金承購收購5條生產線和技術,生產技術開始起飛。

約翰生物組建了自己的研發團隊,透過逆向工程複製了巴斯德疫苗工藝,迅速成為阿根廷最大仿製藥廠。

在外交部部長愛德華多·弗朗哥的牽繩下,法國大使館幫助下,法國分子生物學家弗朗索瓦·雅各布前往約翰生物指導和訪問。

因為巴斯德研究所參與阿根廷合作專案,弗朗索瓦指導了約翰生物的DNA重組技術研究,讓約翰生物製藥在基因技術方面迅速取得大發展,

同年,約翰生物運氣大爆發,透過紅杉集團的資源招募到美籍波蘭裔病毒學家阿爾伯特·薩賓,阿爾伯特因與美國製藥公司專利糾紛,短暫受聘於約翰生物製藥,指導了脊髓灰質炎疫苗生產工藝改良。

阿爾伯特幫約翰生物實現疫苗國產化,使阿根廷成為全球第6個自主生產脊髓灰質炎疫苗的國家。

1964年阿爾伯特迫於政治壓力返回美利堅,他指導的阿根廷南方大學的醫學疫苗專業成為全阿根廷最強的疫苗專業,拉潘帕理工大學的醫學系也因為阿爾伯特而成立,並更名為阿爾伯特醫學系。

1964年10月,玻利維亞以錫礦開採權換取約翰生物的全國兒童免疫計劃,獲得玻利維亞國會批准,約翰生物進入多元化擴張階段。

不過約翰生物很快就低價出手,把錫礦開採權給布蘭卡礦業公司,又拿著出售開採權的資金併購了布蘭卡三家生物化學公司,進入轉基因行業和生物育種行業,併購了科恩財團旗下的末日黃昏醫藥,更名為布宜諾斯艾利斯MR製藥公司,大大增強了實力。

在科恩財團的資金投入下,招聘大批奧格蘭和巴西醫學生物人才,與布蘭卡農業大學等多所大學合作,開始自主研發出廣譜抗生素,希望擺脫歐洲技術依賴。

默克醫藥透過高薪招募東歐猶太裔科學家,就有匈牙利生化專家阿爾伯特·科瓦奇,因此建立聖馬丁生物醫藥研究所,大量招收聖馬丁大學的醫學生,培養了阿根廷的本土醫學人才。

默克醫藥還從西德默克集團取得大量抗生素專利授權,透過獵鷹局的情報網路,成功招募到匈牙利流亡生物化學家,青黴素工業化生產專家米克洛什·博多格,建立布蘭卡抗生素研究所。

米克洛什1956年在匈牙利革命後流亡西方,1962年被默克醫藥招募,最佳化了默克醫藥的抗生素髮酵工藝,使阿根廷生產的青黴素成本降低四成以上,米克洛什獲得科恩財團50萬美金的獎勵,定居阿根廷。

默克醫藥還花費30萬美金成功招募到美利堅醫藥專家格特魯德·B·埃利恩,1960年她因性別歧視在美利堅發展受限,被默克醫藥高薪挖角。

她負責領導布宜諾斯艾利斯研發中心的抗代謝藥物研究,為默克醫藥搞定了抗癌藥研發基礎,研究院的一半成果由格特魯德研究團隊貢獻。

在阿根廷衛生部還有內閣多次挽留下,格特魯德今年還是選擇重新返回美利堅工作,但留下了研究團隊以及多名優秀的弟子。

科爾多瓦省政廳為了表彰格特魯德的貢獻,批准聖馬丁大學醫學院更名為格特魯德醫學院。

科恩財團和默克醫藥捐資超過300萬美金建設新大樓和採購研發裝置。

默克醫藥在諸多人才和資金的推動下,成為阿根廷醫藥行業巨頭,併購了普拉里國際旗下哥倫比亞幻光醫藥,更名為科爾多瓦HG製藥公司,規模擴張了一倍,年產值超過9000萬美金,是阿根廷銷售最高的醫藥公司。

艾瑟琳醫藥與布蘭卡市政廳合作,成立艾瑟琳醫藥研究院,並以此發展出布蘭卡醫藥學院,培養本土藥學人才,僅推出少數創新藥物,如抗瘧疾藥,成為阿根廷第一個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的醫藥公司。

艾瑟琳醫藥後拆分出艾瑟琳生物科技,秘密開展基因療法研究,進度落後但技術儲備深厚,目前年產值也超過了3000萬美金。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