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向上升級的大學高中教育,讓更多優秀人才進入上升通道,培養本土精英向高附加值領域流動,特別是大量的高精尖產業,形成移民託底,本土上升模式。
新移民迅速填補了勞動力市場的空白,變成堅固的底座,而且這些大學和高中都對新移民開放,所以也沒有完全阻礙社會流動,移民二代們擁有平等的教育權,畢竟本土小孩也不一定全部都是聰明人。
內閣的目標不是建立僵化固化的社會體制,而是建立更加靈活的人才選拔體系,打破階級固化,這也是阿根廷崛起最吸引新移民的部分。
移民向非首都地區傾斜也可以緩解布宜諾斯艾利斯過度擁堵,並促進邊緣省份工業化。
他們的加入解決了工業化初期的勞動力短缺,啟用了當地經濟,現在很多城市大規模基建,搶到人口就不會虧本,大多數沿海城市有發展潛力,但搶人搶不過大城市,只能持續對新移民釋放善意。
已經有幾個城市實現了彎道超車,如前省府別德馬市,修了很多房子賣不出去,現在做包租公,簡單裝修後低價出租給打工人,整個城市人口達到90萬,工業發展也變得順暢,吸引了更多出口工廠的加入,專門開發歐洲,澳洲,非洲市場。
別德馬市的發展潛力要高於羅森和內烏肯等城市,這裡氣候溫和,資源也豐富,還有港口,是河海連線處。
這裡街道非常寬闊,地下更有汙水流淌的下水道,還有公用浴池,垃圾處理站,各種設施全部齊全。
別德馬土地寬闊,地基牢固,想怎麼建就建,在資金的推動下,各種高樓大廈拔地而起。
而且各種住宅工業區修的比布蘭卡市的還要寬敞,不管什麼工廠都能塞下去,為了吸引投資,住宿樓的修建都是升級版。
港口裝置都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和清淤,完全不輸奧托港和布蘭卡港。
鐵路直達各重要沿海城市,可以快速運輸各種貨物。
為了吸引工廠更是提供搬家服務,這裡到布蘭卡市的鐵路還是高速公路都很發達,提供多年免所得稅的政策,非常吸引人。
化工、電機、冶金、食品、出版、印刷等工業因此快速發展,整體經濟規模也迅速達到3億美金。
新工業城的工資雖然沒有布蘭卡高,但租房價格更低,而且環境也比較友好,生活成本更低,對於底層人很有吸引力。
別德馬的邦德橡膠公司,納德製鞋廠,佩恩龍舌蘭酒業,奧林農業公司,迦納斯集團,斯利姆工業,卡爾索紡織工廠。
市政廳借新移民擴張城市規模,觸發產業集聚效應。
不少年輕墨西哥裔發現了市場需求,因此創辦新工廠,創業率比普通阿根廷人還高不少,未來也能有效帶動了經濟發展。
前兩年別德馬治安極為不穩定,換上新市長帕斯·雷納賽爾後,短短1個月時間,遍佈郊區的墨西哥黑幫就被武裝警察剿滅,送去踩了縫紉機,別德馬的治安迅速好轉,進入穩定發展階段。
幾名墨西哥幫首領更是在槍戰中被直接擊斃。
阿根廷這裡如今機遇多,吸引了很多人才,渾水一攪和起來,大魚也出現了。
工業時代的機遇,匯聚成一個新阿根廷。
新市長帕斯經驗豐富,擔任過布蘭卡市多個區的一把手,很快提升了工業界的投資信心,把人口從60萬增至90萬,工業產值翻倍。
地頭蛇城市商業銀行,如別德馬銀行,以及他們靈活的信貸銀行家們,推出新移民小額貸款計劃,一些市政廳更是設立移民創業專項基金,扶持移民創業者發展。
對科恩內閣來說,國民的成分是西班牙裔還是墨西哥裔都不重要,只要能促進經濟發展,並獲得回報,他們可以貸款給魔鬼。
阿根廷目前的工業擴張依賴低成本勞動力優勢,完全徹底的實用主義經濟哲學,吸引外資和工業發展都列入政績考核後,市政廳不停的擴張基建。
雷里奧斯省與墨西哥的一些州如奇瓦瓦州,科阿韋拉州,新萊昂州,下加州和塔毛利帕州斯合建貿易加工區,實行原料進口關稅減免,成品返銷墨國零關稅,促進了外貿工廠發展。
阿根廷也因此加大了對墨西哥的出口,也吸引了更多新移民。
市政廳將滯銷房產改造為低成本勞工社群,租金低於市價一半,吸引很多移民定居和工作。
這些移民社群配套水電,醫療,學校,規避了普通拉美大城市的貧民窟化問題,居住滿意度也比較高,比布宜諾斯艾利斯邊緣地帶居住成本還要低一半以上。
阿根廷社會比美利堅社會環境更加寬鬆,對於會西班牙語的新移民也沒有名額限制。
類似的城市還有聖羅莎市,北區發展汽車和機械,南區發展石化和紡織,東區發展食品和電子,是布蘭卡市和聖馬丁市的中轉站,日均處理的鐵路貨運量佔據全阿根廷的一成規模,
聖羅莎市甚至取代了一些科爾多瓦市的地位,搶走了大眾新車型工廠專案,
總人口達到70多萬人,基建開始和布蘭卡市一樣,進行超前佈局。
國防軍事工業承接了不少布蘭卡市的訂單,成為阿根廷的十字路口。
因為鐵路發達,聖羅莎市成為對接東西南北的重要中轉站,拖拉機廠,石化工程,有望建成阿根廷的慕尼黑。
一個城市想要興盛不衰,人才最為重要,所以聖羅莎市也在拼命建大學,利用內閣和省裡的資源搞高等教育。
籌建中的阿根廷理工大學聖羅莎校區,阿根廷石油大學聖羅莎校區,阿根廷工程大學聖羅莎校區,阿根廷鐵路大學聖羅莎校區,加上聖羅莎大學,組成了高等教育矩陣。
幾個比較不錯的大學在這裡設立分校區,加上有布蘭卡市的扶持,聖羅莎市未來的發展不算太差。
頁岩氣國家實驗室,陸軍快速反應部隊裝備中心,陸軍第26師在這裡駐防,國防部南方軍區聖羅莎分部。
第26師負責保護聖羅莎並可以支援沿海城市,空軍可以在12分鐘內覆蓋布蘭卡市,18分鐘就能封鎖科爾多瓦工業區。
國防安全的保證也有了,也是布蘭卡市的重要勢力延伸。
……
1965年8月6日,亞奇內閣邀請多個國家參與一個新的會議,這次釋出會有60多個國家參與,包括五常在內,以及印度,義大利,荷蘭,阿根廷等地區強國。
亞奇內閣把國名改為星華聯邦共和國,簡稱星華聯邦,其中還有一個待選名字則是赤道星辰聯邦共和國,但被放棄。
美國在觀望,但暗中選擇支援,用於遏制印尼共勢力擴大,蘇聯態度冷淡,派了大使參加,新華夏謹慎承認,英國選擇默許,保護馬來亞利益,法國則是無關緊要,法國倒是支援美利堅擴大越南戰場。
印度非常警惕,但還是讓大使出席了儀式,荷蘭象徵性出席,老牌帝國,前殖民者的最後體面,阿根廷熱烈支援,派了一名副總理大臣參加儀式。
陳永勝有了美利堅支援,做出選擇和日本,韓國一樣,想加入美利堅戰爭供應鏈,派出副總統出使美利堅。
陳永勝最終選擇撕毀亞奇盟約,徹底清除伊蘭勢力,用強權和鐵劍鑄就新的文明,代號鄭和行動。
亞奇蘇丹及伊蘭領袖30人被意外車禍清除,導致大規模抗議,但被軍隊鎮壓。
金港自由港法案,南洋華人護照計劃,星華國防軍進駐亞奇,解散地方議會,強制關閉伊蘭學校,徹底改用星華國語教材。
巴斯坦和埃及宣佈召回大使,伊朗和沙特國選擇沉默,因為陳永勝承諾採購更多石油。
這個老狐狸選擇把亞奇當廁紙一樣扔掉,陳永勝認為軟弱妥協無法建立強大國家,原亞奇聯邦是多元族群聯盟已經不適應國家發展。
為了紀念鄭和,在蘇門答臘北部建立一個新的港口城市,鄭和市,市中心立夏鄭和航海碑,規劃為海上長安。
明朝時期,鄭和船隊後到過蘇門答臘、滿刺加、錫蘭、古裡等國家。
鄭和此行經過三佛齊舊港,時舊港廣東僑領施進卿來報,海盜陳祖義兇橫。
鄭和派人對陳祖義加以勸諭,陳祖義詐降,陰謀襲擊鄭和船隊。
鄭和識破了他,興兵剿滅賊黨五千多人,燒賊船十艘,俘獲賊船七艘,生擒海盜陳祖義等三賊首。
1407年10月2日,鄭和率船隊回國,將陳祖義等獻上,陳祖義等被問斬。
星華聯邦的教科書將1407年陳祖義之死標註為南洋文明開元年。
在舊港遺址發掘鄭和平叛紀功碑,列為一級文物。
“永樂五年,欽差總兵鄭和於此蕩寇靖海,夷狄懾服,華風南被。
今星華聯邦承其遺志,復開新天。“
陳永勝倒是和這個陳祖義沒啥關係,陳姓在海外分佈很廣,以嶺南省,福州省分佈較多,陳永勝所在的家族來自福州省,是在明朝之後遷移到這裡的。
新內閣將《亞奇獨立宣言》更名為《星華聯邦獨立宣言》,亞奇軍隊更名為星華聯邦共和軍,黑水近衛軍也更名為星華聯邦國防部直屬軍隊,其中雲豹突擊隊為特種部隊。
《南洋自古以來法》將納土納群島改稱安南礁,宣稱鄭和曾在此設立補給點,是星華聯邦領土最北端。
國家體制改為總統議會共和制,選擇全面擁抱資本主義,並與新加坡,馬來亞,加里曼丹,菲律賓建立更強的經濟聯盟關係。
同時再度將7個省進行拆分為15個省,形成16個一級行政區,分散地方勢力,建立統一集權,八大軍區改為16個師,總兵力從16萬增加到18萬,進行軍事改革。
最終他一錘定音:“就叫星華聯邦,星辰大海是華人的,南洋也是。”
新國旗改為藍底七星龍旗,國歌改為《星辰照耀南洋》。
“星辰起南洋,華光破浪來,
鄭和艦隊捲風雲,六百年夢開。
血火鑄疆土,漢魂永不改,
金港燈塔指航向,星華照萬代!
前進!星華的兒女!
以母語為劍,以星辰為盾!
從蘇門答臘到翡翠群島,
赤道之上,永耀華章!
........星辰永耀——南洋!”
陳永勝總統和星辰槓上了,他對於蘇門答臘的漢化工作非常有信心,如今華語是母語,華族是主體民族,不少娘惹答答也統一標定為華族分支,只要講華語就可以被列為華族。
星華聯邦央行發行了新貨幣星華元,印有鄭和形象以及國鳥國獸的星華元,成為新貨幣。
國慶日改為8月6日嗎,荷花列為國花,形象是馬六甲紅蓮,作為第一國花,紅原雞列為國鳥,國家農業科學院開始培育金羽變種,
蘇門答臘雲豹列為國獸,大乘教派和全真道列為國教,從新華夏引進更多經典,並在各省修建更多佛寺和道廟。
重點引入《華嚴經》《六祖壇經》南洋註釋版,讓本土教會定製《長春真人南洋布道錄》。
新臺北地區提供全真道道士培訓,用於交換石油勘探權。
因為漢化工作有一定困難,星華聯邦選擇與新華夏,香江,新加坡,新臺北四個華族文化最濃厚的地區深入交流,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壯大本土華族文化。
春節放假7天,開齋節改為民族團結日,放假一天,拆除各地清真寺尖塔,改建為鄭和紀念館。
以叛國罪的名義驅逐蘭斯教會人員前往爪哇,大肆抓捕反叛勢力,進行深度清洗。
全國學校採用沉浸式華語教育,馬來語和泰米爾語每週限2課時。
考古院釋出《三佛齊王國漢文碑刻全集》,國家教科書宣稱,蘇門答臘自古是華夏文明的海上藩屬,如今獨立也是順應天意。
文官考試將文言文列入考試,《鄭和航海記》為必考篇目。
內閣將鄭和列為南洋華族的重要源頭,宣稱鄭和是南洋群島的合法統治者,並否認馬來群島稱號。
戶籍系統取消種族欄,改為漢語言文化認同評級。
星華聯邦目前人口達到3600萬之多,金港成了南洋華裔的避難所,如今南洋仍然到處亂哄哄的,包括菲律賓在內。
敢闖敢幹,賭性強的新華商遇上穩健的軍政大佬,開始開闢一個新的國家。
阿根廷也透過投資金港,獲得高額回報,特別是當地的礦產和石油,以及各種橡膠。
澳洲華裔,美利堅華裔,阿根廷華裔也有不少選擇迴歸金港,聖赫塞只能祝好。
泰國華裔逃離的人數也很多,泰國的同化政策和星華一樣狠,400萬華裔中,有90萬人逃離到馬來亞和星華聯邦,特別是底層華裔。
泰國出臺了《防止人才外流法》草案被有心人提前洩露,希望凍結移民家庭財產,反而加速中產逃離到星華聯邦。
對星華聯邦來說,人口才是最重要的,財富都是人創造的,所以瘋狂吸收華裔也不奇怪了。
而聖赫塞對於這些情報的瞭解也很深入,曼谷,清邁-清萊,宋卡-普吉不少人選擇離開,以前是沒地方去,現在是有地方去了。
越南也有150萬華裔,如今逃離的就有100萬規模,情報局幫忙策劃煽動南越華裔恐慌。
柬埔寨的血色高棉,阿根廷情報局幫助偽造柬埔寨華裔處決名單,觸發難民潮,比原先提前十年以上。
菲律賓馬科斯獨裁華裔暴力事件,資助反漢團體製造各種虛假衝突,讓底層華裔逃離菲律賓。
馬來亞的新經濟政策歧視,所以遷移也是一個選擇,三國總遷移規模達到100萬以上。
這背後有阿根廷華裔的推動,而阿根廷華裔的情報就來自於聖赫塞,反正後世的泰國華裔都是被同化的,越南華裔戰爭和統一後也很危險,所以遷走到新聯邦並不是一個最差的選擇。
對於星華聯邦也是很好的,可以有效增加星海聯邦的主體性,而且人口越生越多,後續還可以重新遷回泰國和越南,馬來亞,蘇門答臘,形成新的影響力。
如今星華聯邦和平穩定,生育率高達南洋各國第一,所以人口潛力也是非常巨大。
而透過華裔外流,讓泰國,柬埔寨,菲律賓,馬來亞,越南等國家發展更弱,底層華裔的逃離可以讓這些國家更菜一些。
南洋諸國因華裔流失導致工業能力退化,未來也會更依賴阿根廷礦產出口。
顯然對阿根廷來說也是有利的。
聖赫塞對於削弱南洋,讓阿根廷在南洋擁有更多利益,這是長期目標,至於未來發展如何,讓後人評說。
……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街頭,阿根廷人的明顯比巴西、奧格蘭那些國家人的精氣神要好,大街上很少看到懶洋洋的,感覺走路都帶風。
有一種奮發向上的生機,這是國家進步帶來的好處。
城區外的建築大都是新建的,三大老城區的各大廣場,還有也是後來照著原樣翻新的,看起來就乾淨整潔。
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區對地鐵線路和公交線路予以擴建,更新了新款地鐵火車頭,地鐵網路擴張至8條線路,採用德國制電力機車,緩解首都交通的擁堵狀況。
新地鐵線路進行了最佳化,增加了更多的班次,發車時間也延長了。
阿根廷開始採用機械掘進的盾構機,預製管片拼裝,盾構機仍以機械式為主,引進了盾構機,用黃金換取德國海瑞克TBM技術轉讓,發展本土盾構機技術,並與日本聯合開發液壓盾構機技術。
地鐵擴建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在拉普拉塔,布蘭卡,聖馬丁等大城市紛紛釋出自己的地鐵計劃。
首都的每個區都有屬於自己的大型建築群,如今聖馬丁廣場,羅薩斯廣場,豐收廣場出現的頻率最高。
時間進入1965年後,阿根廷汽車工業進入高烈度競爭時代,整車產量預計突破68萬輛,比去年增加了20萬輛,有三分之一是本土廠商增產。
與其他傳統行業不同,作為典型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汽車行業其實拼的就是拼效率、產能和成本,強者越強,但後來者並非沒有機會崛起。
聖赫塞決心拿下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挖掘了一批汽車工業公司,讓更多阿根廷人開上便宜的汽車。
科恩內閣成立國家汽車工業廳,用於改進汽車工業政策和扶持汽車工業,
國產汽車供應鏈搞起來了,也有機會挑戰一下世界前十的汽車公司。
市場是很關鍵的,大市場才能培育大汽車公司,未來歐洲最強大的三大汽車集團,大眾,賓士,寶馬就是靠著聯邦德國崛起,英國,法國,義大利的汽車工業卻慢慢衰落,不管是菲亞特,還是標緻雷諾,都在競爭中失敗。
日本本土汽車市場也不差,後世崛起了本田,豐田,日產汽車三雄。
美利堅本身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也有福特,通用,克萊斯勒三大巨頭,克萊斯勒衰落後,由特斯拉接棒。
本土的山寨大王雷頓汽車,推出了幾款效能價格不錯的麵包車品牌和小型汽車品牌LETON,實力更加壯大。
雷頓汽車開發新款帕姆帕車C1,價格只需950美金,價格遠遠低於菲亞特600,而且比雷頓200改進型價格還低300美金。
一經發售就迅速火爆市場,這款小汽車不僅省油,質量還可以,就是小了點,後排可放2筐牛肉。
主打軍綠色和白色,黑色三款,控制在文官月薪的10倍左右,價格還是相當不錯的,一些中產甚至有點富裕的人都能買的起。
首月銷量就超過5600輛,而且還在迅速增加,迅速成為阿根廷汽車行業的爆款。
比養一匹馬還便宜,後排能裝全家週末的烤肉這些廣告詞也風靡阿根廷。
這款外觀不錯,價格不錯的國民神車,成為阿根廷自研國產化最高的小汽車,顯示出雷頓汽車強大的研發能力。
後續雷頓汽車還要推出C2改進型,T1皮卡版,還有三廂車版本,徹底取代菲亞特600的地位。
還有研發能力出色的聖馬丁汽車,汽車開始與全零件進口組裝的福特汽車,IKA汽車建立合作。
本土汽車公司與整車進口的通用汽車,標緻汽車,雪鐵龍汽車,梅賽德斯汽車,日產汽車,豐田汽車對著幹。
高關稅迫使部分企業豐田汽車、大眾汽車妥協合作,但核心技術仍不轉移。
阿根廷外資持股上限放寬至49%,讓更多外國資本願意進入阿根廷。
科恩內閣選擇扶持本土汽車公司,投入更多資金用於發展本土汽車工業的技術。
聖馬丁汽車嘗試推出效能接近外資競品的轎車,但因為技術積累不足,核心部件仍依賴進口。
一些本土汽車公司引進低端車型,如羅德汽車公司和大眾汽車合作,引進甲殼蟲生產線,逐步本土化零部件。
菲利普汽車與豐田汽車合作,大量生產1.5L的經濟型汽車和1.5L的微型卡車,與聖馬丁汽車同臺競技。
豐田還幫忙培訓阿根廷工程師,菲利普汽車發展起來後,基於豐田平臺開發自主品牌車型,出口到南美鄰國,產量和銷售量都迅速增加。
背靠迪特利亞財團的迪特利亞汽車與英國BMC汽車公司合作生產迪特利亞1500車型,試圖進行本土化改進與福特汽車競爭,技術完全依賴英國授權,發展越來越落後。
漢斯格拉頓汽車,巴魯特汽車公司也越來越落後。
厲害的阿根廷本土汽車公司就如雷頓,聖馬丁和菲利普,以及羅德汽車,選擇從便宜車型搞起,而不是硬碰硬。
1.5L微型卡車,經濟型轎車,柴油版越野車都搞得出來。
國營拉潘帕汽車整車業務虧損,拉潘帕T4皮卡D6轎車,油耗高、質量差,故障率高,靠各地官方訂單存活。
最終選擇停產虧損車型,出售整車生產線和多餘工廠獲取資金,解散設計、營銷等團隊,聚焦生產與研發,銷售透過代理模式。
接手整車工廠的是一家波斯裔大型財團,重組了一家名為潘帕汽車的公司,也開始搞廉價汽車,準備搞價格戰。
整體員工數量從9200人降低到5100人,營收降低三分之一,利潤卻增加了50倍,成為阿根廷排名前5的汽車零部件企業。
更名為布蘭卡汽車零部件公司,成為阿根廷第一家退出整車製造行業的公司。
布蘭卡零部件公司轉型柴油機研發,生產輕型柴油機和省油汽車發動機,自建鑄鐵缸體生產線,與農用汽車、小型工程機械以及中小馬力拖拉機廠建立合作,還為其他汽車公司生產車身和底盤,短短一年扭虧為盈。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中心,一輛獵鷹汽車被精密儀器造型的展示架高高架起,以顯示這款新車精密的做工和優良的效能。
福特是阿根廷最早佈局的外資汽車企業之一,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帕切科將軍工廠是福特汽車南美核心生產基地,不僅生產乘用車,還承擔部分出口任務。
不僅是阿根廷的越來越壯大的中產階層對獵鷹汽車非常推崇,行政部門也被這款轎車的表現所折服,尤其是它的空間和可靠性,非常符合公家部門對於中高階公務用車的需求。
而大部分外資汽車公司採用全進口形式,只有少數幾家公司則是進口零部件組裝,價格昂貴,給雷頓汽車和聖馬丁汽車生存空間,本土汽車工廠產量已經達到39萬輛規模,而且開始了本土進化。
科恩內閣透過高關稅保護本土汽車工業幼苗,同時以稅收優惠吸引外資設廠,形成本土低價車和外資中高階車的二元市場結構。
這種政策導致外資企業更傾向整車組裝而非技術轉移,但也給了本土汽車公司生存和發展空間。
除了民用汽車,軍用汽車的發展也是推動阿根廷汽車工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阿根廷軍方對重卡,裝甲車輛,和坦克的需求促進了重型卡車和柴油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