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帝國崛起

第378章 遷都計劃和核爆

聖赫塞的私生子也算是相當多,科恩這個姓氏在布蘭卡市,聖馬丁市,布蘭卡市,科爾多瓦市,奧蘭市,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拉普拉塔市都算是開枝散葉,繼承下去了。

如今聖赫塞與她們的聯絡變少了,但大多資助她們,讓她們都有生計,並不與科恩財團有交集。

雖然不算是一方鉅富,但情況比起普通人好的多。

畢竟普通人如果擁有太多財富,反而是災難的開始。

錢財這種東西,並非越多越好。

大多數普通人都是平凡一生,安安穩穩的也算是不錯了。

要發展起來,普通人不搏命就沒有機會,但是哪怕去搏命,輸掉的可能性也很大。

那些大家族,也有許多都有暗中不清不楚、專幹髒活的力量。

布蘭卡市亞倫家族和卡亞家族的覆滅,就證明哪怕是搏命都有風險。

而且聖赫塞也信奉人不能鋒芒畢露,就容易得罪人,況且這些子女很少有天賦出色的,否則他倒是不介意培養一下。

至於科恩財團,形勢已經成了,短期內沒有衰退的跡象,反而有了國際化財團的趨勢。

聖赫塞也一年內會找出那麼一兩天,與私生子女聚一聚,也檢查一下他們的學習情況,但終究親情淡薄,並不比婚生子。

而且時間過了如此久,感情也淡了很多。

聖赫塞年過三十後,逐漸對這些男女夫妻之事也慢慢不太感興趣,與年輕時相比收斂了許多。

從他擔任市議員開始,每年都有大量的女人往上靠,他雖然潔身自好,但也不得不應付一二。

在很多阿根廷人看來,男女關係算得上比較穩定的關係,他以前也透過這個方式維持和穩固手下關係。

至於科恩家族,生前人哪管身後事,況且哪有什麼家族能傳承百年,反而是國家的崛起更為重要。

要不是國營公司容易僵硬,不如私營財團靈活,當初聖赫塞也許直接把科恩財團國有化了,充作阿根廷崛起的資糧。

.........

布城整合了布省的菁華區域,西部的盧漢市,綏帕查市更名的帕查市,西北部的薩拉特市,東南部的拉普拉塔市,西南部的格沃斯市,南部的德爾蒙特市組成了環衛布城的六大城市,轄區面積都比較大。

拉普拉塔市現在轄區面積比布城還要大,整合了東部和南部的市縣,總面積達到了12600平方千米,布省其他市縣地廣人稀,面積大,人口就少很多,只有城區在發展工業,其他地方則都是在發展灌溉農業和機械化農業。

拉普拉塔市與布宜諾斯艾利斯相鄰後,城區和工業區往東發展,東部新區馬格達萊納區的港口建設加快,這個深水港水深15米,可以停泊8萬噸級貨輪。

西南部的布蘭森區與布城的聖維森特區接壤,正在發展新的港口工業區。

一座大型城市建立起來,拉普拉塔市的轄區總人口增長到468.9萬,佔布省的三分之一,布省總人口目前1310多萬,新移民增加很多。

布省的土地改革極為徹底,所以農民數量增長非常大,當然,布省的農村數量也增長很大,但相對的,也對農業發展有所影響。

但作為阿根廷農業最發發達的地區,這裡的農業改革也進入了全新的階段。

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農業耕地種植面積約1660萬公頃,種植玉米和小麥為主,牧場和草地規模有所縮減。

布省的國營農場數量也多,是阿根廷最多的,布省的人比較不喜歡當農民,但是布省的農民也是最多的。

傳統家庭農場生存空間被壓縮,這種制度環境使小農對自主經營喪失信心。

布省的農場以大型國營農場和公司化種植為主,平均1000公頃以上。

家庭農場規模就比較小,低於查科地區,戶均1-5公頃,國營農場的規模化優勢明顯。

阿根廷農業信貸銀行專項提供低息貸款支援家庭農場發展,讓他們的生產力也得到提高。

很多布省的人對農場經營本身不是很擅長,反而喜歡去城市生活做工人,所以很多土地變成了國營農場和集體農莊,和拉潘帕省類似。

在一二十年以前,布省的很多家庭破產,農場和牧場就被大量拋荒,改革真正幫助的還是需要土地的農民。

透過國家主導保障農業產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民自主性,這些人選擇前往城市。

像查科地區的農田,就還在繼續開墾階段,產量也不算很高,需要繼續熟田。

移民安置計劃搭配土壤改良,推廣耐旱作物。

查科盆地地質條件與內烏肯省瓦卡穆埃爾塔頁岩層類似,技術可採儲量預估可觀,阿根廷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南方石油公司負責開發和勘探。

根據天然氣公司的預估,查科地區不僅有劣質褐煤,天然氣探明儲量高達3500億立方米,有建立超級能源基地的可能性,石油探明儲量約為30.66億噸,也支援開發。

阿根廷最大的國營公司,國家石油公司,預計1965年產值可以達到10億美金,勘探、煉化、銷售一體型公司,控制了全產業鏈。

國家石油的規模已經可以和石油七姐妹末尾的幾家公司相比,但這是壟斷帶來的,而非技術上的勝利。

阿根廷缺乏超大型油輪,出口依賴外國船運,技術投入能力也比較差。

而最大的私營石油公司,南方石油公司,今年的產銷售也將達到8.5億美金左右,與國家石油的差距縮小,而且技術更加先進。

未來還有一批巨型國營公司也將達到5-10億美金的規模,這些大型國企集中在鐵路,化工,基礎設施,軍工,能源方面。

比起美利堅石油公司,汽車公司還有幾倍的差距,但也發展越來越快,員工數量越來越多。

隨著一些大型集團的重組和併購,他們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競爭力越來越強,對抗國際壟斷。

內閣透過集中資本、技術和勞動力,集中資源,快速追趕歐美巨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

阿根廷國家主權基金已經成立,基金和國營銀行不一樣,主權基金和原先就成立的布蘭卡投資局,拉潘帕投資局,布蘭卡國際信託類似,主要用於投資技術升級,化解國營資產風險。

在石油化工方面的投資,優先投資發展煉化催化技術和各種化工催化劑,與義大利和法國合作,還用高工資挖人。

與石油部門建立合作,發展專項投資技術,引入深海鑽井技術,實現技術逐步自主化。

為石油公司提供資金,優先用於收購歐美的別是歐洲二線和三線技術企業,收購後把技術轉移到阿根廷,進行本土化改造。

1964年全球石油貿易額約100-200億美金,而最強大的就是西方石油七姐妹。

美利堅埃克森排名第一,去年的年產值46.5億美金,BP石油40.2億美金,殼牌石油21.1億美金,其他四家合計約42.2億美金。

石油七姐妹控制全球85%的石油儲量和75%的煉油能力,透過縱向一體化勘探、生產、煉化、銷售形成壟斷。

阿根廷石油工業產值的規模還很小,原油產量達到了2700萬噸,剛好位於世界第十名。

國際油價約1.9美金/桶,阿根廷國內的話價格在2.2美金/桶,加上天然氣之類的,全產業鏈條大概在25億美金左右,和殼牌石油公司差不多。

本土石油工業尚處於起步階段,未進入國際競爭行列。

......

隨著巴拉那聯盟的推進,屬於阿根廷的新時代來臨了。

阿根廷的挑戰仍然極其艱鉅。

雷里奧斯省的發展得益於科恩內閣的政策支援,以及拉潘帕省地區提供的資金和技術,但重工業和軍火工業的發展給雷里奧斯省帶來嚴重的汙染。

而為了更好的整合煤鋼共同體資源,防止沿海地區過於強大,從布蘭卡市和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雙引擎,變身真正的大三角,徹底改變國家工業化發展模式。

目前阿根廷沿海地區的優勢太明顯了,不管是奧托,拉普拉塔還是馬德普拉塔,別德馬,發展速度都超過了科爾多瓦,聖菲這些城市。

工業首都布蘭卡,經濟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發展速度都太猛了。

布宜諾斯艾利斯與布蘭卡市構成的雙核體系,本質上是殖民經濟模式的當代延續。

這也是無可奈何的發展模式。

布城繼承了大西洋貿易時代的港口優勢,布蘭卡市則受益於潘帕斯草原的超級紅利。

這種壟斷導致全阿根廷近8成的工業投資集中在沿海100公里範圍內,形成典型的鐘擺效應。

哪怕是帶上了一堆小弟,布城的發展速度還是很快,這是天然的經濟聚寶盆。

而且區劃改革讓布城的整體潛力也增加了10倍以上。

布蘭卡市也是如此,內閣考慮專案,很多資源都投到這兩個城市。

阿根廷面臨和巴西一樣的困境,是要短期的進步,還是長期的發展,是要沿海還是內陸。

長期下去會嚴重影響到阿根廷地區平衡,也會影響到國家穩定,沿海地區只會越來越強。

科爾多瓦省如果沒有內閣支援,經濟發展速度還要降低很多。

聖赫塞已經有了遷都計劃,就如同巴西遷都巴西利亞一樣。

削弱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布蘭卡市的吸血效應,強化對煤鋼共同體的政治控制。

這個新首都將成為巴拉那煤鋼共同體的指揮中心,確保阿根廷對烏拉圭、巴拉圭、玻利維亞的經濟和軍事整合。

未來的三地形成互補,避免單一城市過度膨脹,平衡國內經濟帶。

也防止美利堅和英國之類的國家對首都戰爭風險。

目前比較好的選擇就是位於阿根廷核心地帶的聖馬丁市,這裡擁有130萬人口,基礎設施建設的也不錯。

這裡地處科爾多瓦省東部、聖菲省西部,城區距離羅薩里奧200公里,距離科爾多瓦市150公里,形成了科爾多瓦-聖馬丁-羅薩里奧經濟帶。

如果是遷都科爾多瓦,布宜諾斯艾利斯是不可能同意的,而且科爾多瓦這邊也不會同意。

但如果是聖馬丁市,則是兩大地方勢力都會比較滿意一些。

科恩內閣並非一言堂,聖赫塞需要能夠說服兩個最大勢力,就必須破解掉這個難題。

聖馬丁市是最有希望取代沿海單極結構的城市。

三大沿海超級城市的發展必須要更加穩固下來,投入到競爭更激烈的高科技產業中,而不是吸整個國家的血。

確實是靠著吸血發展起來的,布蘭卡市的發展路徑更加明顯,這裡有來自阿根廷所有省份的勞動力和人才,堆積起了這座發展最快的城市。

不過聖馬丁市距離亞松森約800公里,蒙得維的亞約700公里,離玻利維亞更遠,達到1000公里。

最大風險可能是對煤鋼共同體控制力弱,但有助於阿根廷本土的發展。

聖菲市也是一個選擇,這裡更靠近玻利維亞烏拉圭和巴拉圭,也是煤鋼共同體的地區總部,

聖菲市傳統親巴西和奧格蘭商業集團,但巴拉那河汛期可能威脅市區,需荷蘭式堤壩系統,等到幾個水電站建設完成還需要很多時間。

還有科連斯特,雷西斯滕西亞這些城市也是備選,就是太遠離本土核心。

科連特斯緊鄰巴拉圭,僅50公里,雷西斯滕西亞靠近烏拉圭,可以透過駐軍威懾。

查科平原目前已經成為阿根廷第二糧倉,真的發生戰爭,也可以支撐戰時經濟。

聖赫塞的遷都計劃,需要選擇一個能同時震懾巴西和奧格蘭,整合巴拉圭-玻利維亞-烏拉圭的城市。

新首都的選擇,決定阿根廷是成為南美的普魯士還是被瓦解的奧匈帝國。

但就目前來看,聖馬丁市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一個強大的本土顯然更加重要。

當前阿根廷最急需的不是擴張領土。

沒有強大的本土,任何帝國夢都只是空中樓閣,一切擴張都是泡沫。

遠期來看,聖菲市和巴拉那市也是不錯的選擇,前提是巴拉那煤鋼共同體能夠穩定執行下去。

……

進入6月份的阿根廷冬季的一個超級沙塵暴出現了。

農業部監測到這個沙塵暴的時候,就迅速通知了國家情報局。

農業部技術人員一直在監控沙塵暴問題,情報局人員在這裡駐點,具備雙重身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