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6月,約翰遜從美利堅和駐歐洲美軍基地抽調10萬兵力增援越南戰場,發動了第二次大規模攻勢。
這是滾雷行動的2.0版本,光是義大利和西德就抽調了5個機械化師,讓美利堅在越南總兵力達到了12.5萬。
越南戰爭的規模不出意外的擴大了,歷史的慣性不會因為小小阿根廷變動太多。
新華夏宣佈全面支援越南,派遣2000名經驗豐富的軍官和老兵顧問團,手把手指導越南戰術,並支援步槍和火箭炮和各種軍用物資。
塔斯社宣告陣營團結一致,但未承諾直接出兵,並希望越南用橡膠和錫礦支付。
勃列日涅夫倒是一如既往的精明,和以往蘇聯高層的策略一樣。
越南戰爭的擴大,未來將牽制了美利堅的大部分精力,也吸引了全球大國的關注。
歐洲人的壓力,特別是法國人的壓力減輕了,他們暫時不用面臨兩個超級大國的壓力。
越南戰爭為歐洲國家創造了外交回旋空間,阿根廷趁機擴大對歐洲的交流。
法國和美利堅保持著脆弱的盟友關係,科恩內閣也趁此加深了與法國人的聯絡,弗朗迪西代表總統府和阿根廷國會,第一副總理大臣安東尼代表內閣,多次前往巴黎會見戴高樂,談妥了一些工業裝置和投資合作。
科恩內閣召開工作擴大會議,要求各省配合巴拉那聯盟,做下半年的工業和貿易衝刺,加速經濟發展轉型。
當然,就算是美利堅真的軍隊入侵阿根廷,聖赫塞也不怕,最近幾年阿根廷軍事實力已經增長了有兩三倍,各種新式國產武器配發軍隊,訓練和防禦演練的次數的規模都很大。
加上核武器,導彈,軍艦,防務軍並非沒有反抗能力,特別是岸防炮,防空炮的建設列裝,讓阿根廷的國土防禦能力迅速增長。
就算是美利堅真的軍隊入侵,也要脫一層皮,這是最壞的打算,但並非不可能,美利堅雖然沒有後世瘋狂,但也差不多,用聖赫塞的詞語就是,反正就像瘋狗,有好處就幹了。
大國崛起就是玩命,現在阿根廷不說武裝到牙齒,也能讓美利堅崩下幾顆牙,所以美利堅國防部也不敢輕易開啟新的戰區。
五角大樓評估開發新戰區成本過高,而且有戰爭擴大化的危險,阿根廷如果真的成了大號古巴,那整個拉美后院是徹底完蛋了。
真打起來,蘇聯人絕對會偷偷的給阿根廷輸血,而且巴西兩三年時間幹殘廢,讓美利堅的後院缺了一條腿,其他國家要幹過阿根廷,還真打不過。
惟有那些愣頭青,才會動不動喊著掀桌。
以阿根廷的實力還是安穩在聯合國框架下發展。
借大國矛盾獲取發展視窗期。
阿根廷與法國互補性還是有不少的,雙方貿易規模一直上不去,如今巴黎時尚產業也對阿根廷代工比較感興趣,加上其他一些對兩國有益的各種,有望在三年之內貿易規模追上阿根廷與聯邦德國。
阿根廷倒是沒有在西貢做出任何行動,反而在美利堅介入的時候就撤出了在西貢的大部分商業團隊,只保留了各種人才招聘公司,以及每週固定的商業航線。
這些人才招聘公司主要為阿根廷選拔各種人才。
商業分部轉派到新加坡和雅加達,專注於民用技術出口和各種貿易,不再在西貢經營任何軍火。
一方面沒必要給美利堅搞後勤,這是日本,新臺北,韓國的事情,這個大紅包,阿根廷是註定難以吃到了。
韓國用南朝鮮人民的鮮血換取工業化資本,日本用軍事基地換技術,阿根廷也有自己的發展之路。
二是不想得罪新華夏和蘇聯,這和法越戰爭完全不同,法國佬註定失敗,給法國人供應軍火和各種物資不僅能賺錢,還能因為幫助與戴高樂建立一定聯絡,為後來的阿爾及利亞戰爭合作奠定基礎。
聖赫塞可不想讓阿根廷和新華夏脆弱的友誼崩斷,目前阿根廷還頂不住美利堅的壓力,十分之一的壓力都難以承受。
但過了這個時機,阿根廷再想搞拉普拉塔聯盟也沒機會了,趁此機會把三國拉攏在身邊,慢慢滲透,機會成熟後搞個新聯邦,自然也是不錯的。
阿根廷的軍事物資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法越戰爭的規模打的更大,時間也更久一點。
沒有任何人會感到意外,哪怕打的比歷史上還要困難不少,只是不管是新華夏還是越南,都認為原來法國人的戰鬥力確實不強。
阿根廷在法越戰爭期間確實不算發戰爭財,因為賺的都是辛苦錢,價格也相當公道,後來能持續賺到錢,就是靠著物美價廉,量大管飽的策略,前期都是虧本做的,更是給了那些法國後勤部的軍官們很多好處費。
軍官們雖然打了敗仗,但升官發財的也不少,他們後來還幫法國軍工業和阿根廷軍工業牽線,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當時的法蘭西經濟也十分有限,阿根廷軍火走私貿易因此建立穩定出口通道,還持續供給南洋各國用於發動內戰,規模達到武裝千萬士兵級別。
南洋地區是真正的亂世出英雄,以前也不是沒有華人建國,但大多支撐不了多久,如今情況似乎完全不同,也算是歷史的奇妙吧。
老印尼本身就是一個超級散裝國家,其語言數量和民族數量都是居世界前列的,解體也是沒有出乎很多人的資料。
最精密的機器,只要一個零件崩盤,就可以全部完蛋,國家也是如此。
看起來最強大的印尼解體後,南洋地區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同。
亞奇共和國的世俗化改造,華裔比例迅速上升,讓本土亞奇人被迫遷移到國外,而阿根廷就當白臉,吸收了不少亞奇人,幫亞奇稀釋人口。
不得不說,華裔就是天生的戰爭民族,有組織起來的華裔戰鬥力爆表。
加上阿根廷低價出售,提供的各種武器,又有優秀的領導者帶領,加上一套新理論,資本主義組織理論,就起來了。
就像解除了封印一樣。
而且有了穩定的大後方,加上厚黑學的陳大統領,獵鷹局和聖赫塞的心腹們,多次與陳統領和他的幫手們深入溝通交流,編寫情報,讓聖赫塞果斷投資了這個創業團隊。
陳永勝這群人的水平完全不輸南朝鮮的高木卡卡,加強版的運輸大元帥的溫和版,統治進化水平非常迅速,多次前往花城。
比起游擊戰卻沒有後方的馬來亞共和聯盟的一把手,陳大統領的水平,還有戰略眼光。
陳永勝拿下一個地盤,然後反吞亞奇,實現了穩固的大後方,建立了真正穩固的根據地。
後來低調發展,一步一個腳印,團結搞定了大多數蘇門答臘民族。
而且還與英國,印度等大國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而且最重要的是陳永勝這傢伙,每次都能打勝仗,手下這批人的組織能力也非常強,還每次打仗都是師出有名,士氣遠遠超過印尼軍。
這樣的勝利形成了正向反饋,讓軍隊越打越大,最終取代了自由亞奇。
世界上本來沒有什麼亞奇,但勝利多了,亞奇就成了正統,成為南洋的星火。
拳頭就是硬道理,打仗打不贏的話,再牛再強大的國力也沒用。
在歷史變革的關鍵節點,持續的軍事勝利往往是新興勢力崛起的決定性槓桿,尤其對於資源有限的小型政治實體而言。
這樣的組合拳讓人想起普魯士的軍事傳統,資本主義組織理論與厚黑學的結合頗具東亞特色。
不少人認為,陳永勝總統的軍事水平完全不輸新華夏的大將級別,而且在後方建設方面,完全稱得上一名合格的元帥。
這些說法雖然有些誇張,但能被說出來,就已經是對這名總統實力的認可了。
很多人評價此人如果出生在18世紀以前,完全有能力統一中南半島,比泰國的鄭大帝還要厲害的多。
這樣的名聲,持續吸引了很多優秀海外華裔華僑加入亞奇尋求庇護。
亞奇在軍事上完全可以和人口更多的新印尼抗衡,甚至還能派出一部分遠征軍幫助加里曼丹對抗新印尼,幫助巴布亞獨立勢力拖動大後方。
而且陳永勝最奇特的是,他領導的聯盟不受任何國家,任何資本的控制,完完全全具備獨立性,不需要依附於任何人,所以不可能出現被控制的悲劇。
英國人曾試圖介入印尼戰爭,封鎖馬六甲,但完全沒用,大英的軍艦被岸防炮給幹沉,最後只能龜縮馬來和新加坡,美利堅對於四分五裂的新印尼沒有壓制的意思,所以時機確實剛剛好。
用新華夏的語言說,他就是亞奇的正統,整個亞奇都是他和他的聯盟打下來的,他驅逐了印尼人,實現了民族獨立,推翻了殖民統治,最終加入了聯合國,所以除了印尼,沒有任何大國可以在法理上指責陳永勝,畢竟他就是正統的亞奇華裔,是早已融入了這片國土的人。
要不是為了防止亞奇被稀釋,亞奇的軍隊早就橫推爪哇了,但是後勤跟不上,而且陳永勝對於佔領爪哇興趣不大。
戰爭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況且他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真正的穩固的,能夠傳承下去的國家,所以果斷和新印尼簽訂了條約,並沒有繼續戰爭。
而是恢復經濟,發展規劃,讓亞奇穩定發展起來,並多次派出大使,和印度,日本,澳洲,荷蘭,法國,英國,蘇聯,美利堅都建立了一定的外交關係。
亞奇緊緊遏制馬六甲的咽喉,與新加坡背後英國的被迫承認,並建立了還算良好的關係。
陳永勝除了威脅試圖攻擊本土的軍艦,對於商船從不試圖攔截,也沒想著收過路費,而是在各大港口做貿易船舶後勤,轉口生意賺錢,對大國都不得罪。
蘇門答臘島有石油,有煤礦,能源豐富,勾搭上幾個大國後,又引入了日本和美利堅,阿根廷的幾個大財團,開始進行開發,工業經濟發展的特別快。
亞奇人總體數量並不多,就一百多萬,比起華裔兩千多萬人口數量很小,因此蘇門答臘島也徹底變成華裔天下。
亞奇的生育政策也極為瘋狂,讓喜歡躺平的華裔們開始瘋狂生育,發生人口大爆炸,去年的新生兒達到150萬之多,其中有110萬是華族。
算是為了海外華裔人口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
而且亞奇最近還傳出風聲,打算將亞奇進行更名,那就是真正的名正言順了。
亞奇共和國氣運昌隆,定鼎蘇門答臘島,擊敗印尼獲得獨立,陳永勝打算將亞奇更名。
亞奇的面積大約相當於2.7個嶺南省,一個島的面積比日本還大,加上週邊的群島和島嶼,總面積也有56萬平方公里。
雖然說氣候比較炎熱,但其實平均氣溫還不如嶺南省的夏天氣溫炎熱,嶺南人的夏天可是熱過非洲。
所以亞奇人口潛力還是相當大的,陳總統甚至想與加里曼丹聯合建立一個更大的國家,或者與新加坡建立新聯邦。
與馬來亞不同,亞奇對於華裔佔據主導地位的新加坡相當看重,但李家已經有了新的發展思路,吞併馬來亞也不現實,只能老老實實發展人口了。
移民政策方面,亞奇只對純血華裔和娘惹混血開放,還將本土的其他族裔慢慢劃入少數民族,讓他們數量逐漸減少。
甚至搞起來馬來人和華族人口互換,就和希臘和土耳其一樣,只是規模並不大,僅僅限制在百萬規模。
亞奇內閣將馬來人,米南加保人,巴塔克人,亞奇人的居住地全部打散,改變行政區劃,與華裔進行混居,強制漢化。
向歸順的亞奇各部落首領發放國家榮譽顧問頭銜及金港房產,以及重金拉攏。
還將一部分造反的,不穩定因素驅逐到新印尼和馬來亞,進行種族純化運動。
華裔人口在阿根廷富裕起來後,生育率已經開始大幅度下跌,這倒是聖赫塞極為頭疼的事情。
上一次改變全球格局還是朝鮮戰爭,那一戰不僅讓新華夏打出聲威,成就大國氣象,確立成為真正的獨立的政治力量,也讓蘇聯人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就大量消耗美利堅實力,讓蘇聯人更加自信的開始與美利堅全面競爭。
當時的聖赫塞正在科爾多瓦掙扎求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努力學習,在商業戰場中沉浮,鑄就財閥根基。
他未從這場戰爭中獲得任何利益,但其中也有很多改變了聖赫塞的機會,直到成為布蘭卡港議員才徹底改變。
阿根廷不打算在越南戰爭中做任何動作,在南洋廣闊天地,還有賺不完的錢,巴拉那聯盟就夠阿根廷發揮的。
巴拉那聯盟只有頭幾天聲勢大,很快五國就默契的停止官方宣傳,既避免刺激到美利堅,也能更好的專心於專案運作。
聯盟不需要籌集太多社會資源,所以不需要投資,首批的宣傳主要是給工業界和建築業,鋼鐵業等產業有需要的人參與進來就可以。
這次趁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注意力集中於越南,阿根廷加速了經濟的超規模投入,大把向美利堅財團撒錢。
科恩內閣邀請摩根大通,高盛,第一波士頓等美利堅投行承銷阿根廷國債,新建設國債總規模10億美金,並獲得超額認購3.2倍,美金利率達到7.5%,超過阿根廷儲蓄匯率。
通用電氣養老金,高盛自營交易部,加拿大資本等各種機構搶了不少,顯示出他們對阿根廷經濟的信心,而且這批國債不附加什麼嚴苛條件。
主要是阿根廷繫結美利堅資本的一個小手段,畢竟目前阿根廷光外匯儲備就有60多億美金,不是很缺錢。
布蘭卡市成為拉美資本避險首選地,資金從巴西,哥倫比亞,委內瑞拉流向阿根廷。
古拉特政府倒臺後,聖保羅工業家透過布蘭卡地下錢莊網路轉移資產,還有軍火走私貿易商的黑錢,國際黑手黨的利潤。
布蘭卡市銀行的地下金庫,存了不少巴西人的黃金。
這也是商人治國掌握經濟命脈的弊端,奧格蘭的三州之力進行集權後,就能與龐大的巴西抗衡。
美利堅十大財團基本都參與了認購,他們被允許透過關聯企業承接基建專案獲利,阿根廷基建能力雖然不錯,但與美利堅相比還有不少差距。
特別是伊泰普水電站這些超級專案,有美利堅公司的支援,成功率就更有保證了。
此次發債主要用於購買美利堅工業裝置,以及各種非限制技術,此次發行超級國債帶動國內投資100億美金,投入阿根廷經濟和工業化中。
西屋電氣將與國家核電公司合作,參與建設一個全新的更大的核電站,聖馬丁一號核電站,並參與巴塔哥尼亞電網建設,研發高壓電網併網工作。
用美利堅人的錢,買美利堅的裝置,而且融資成本就比阿根廷國內高一點點。
對內新國債也同步發行,這批新國債的比索利率是6.5%,規模18億美金,獲得超額認購3.6倍,預計帶動阿根廷國內投資110億美金。
阿根廷現在銀行利率不是很高,比起股市的高風險投資,農村人和普通城市工人投資國債反而很不錯。
比索穩定後,銀行利率也在慢慢下降。
最近幾年阿根廷人存的錢是太多了,人一有錢就會想著怎麼用錢省錢,穩賺不賠的國債顯然更有吸引力。
科恩把關注放在了金港,曼谷,馬尼拉,雅加達,新加坡這五個城市,希望擴大經濟和工業合作。
第一副大臣安東尼先後對南洋各國進行多次訪問,與加里曼丹和亞奇簽訂官方合作協議,帶領工商業團隊投資南洋各國。
阿根廷因此獲得一個穩定的海外市場,大量的工業品和本土工業裝置獲得出口機會。
繼續擴大對金港的經濟合作,直到打垮大英在馬來亞的勢力,與亞奇的陳大總統進行了親切交談。
阿根廷橡膠廠金港分公司,南方石油建立金港總部,各大阿根廷公司宣佈在未來五年擴大在亞奇的投資,幫助穩固經濟,阿根廷國內的華商公司也參與其中,在整個商隊內規模第二。
金港建立離岸交易中心,允許用比索進行石油,橡膠,礦產結算,以此購買阿根廷工業品和工業裝置,減少使用美金外匯。
加深西澳大利亞的合作,完成皮爾巴拉鐵礦合資,搞定未來十年穩定鐵礦石供應,讓澳洲大島脫離大不列顛。
在悉尼和墨爾本,多方外國勢力交鋒,最大的就是英國和美利堅,阿根廷在其中混日子。
作為南半球比較有實力的國家,澳洲正在快速發展,煤炭,鐵礦石和羊毛,讓澳洲的經濟快速發展。
如今很多有實力的阿根廷公司在悉尼設立分部,建立悉尼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到布蘭卡的直達海運航線,甚至設立直通兩大機場的航線。
阿根廷的外交部門和實權部門與墨爾本建立了比較密切的合作關係,布蘭卡農產品期貨交易所與聖保羅,墨爾本合作,建立了南半球的農產品期貨交易中心。
布蘭卡期貨交易所規模超過了羅薩里奧,正在謀求合併,未來有可能挑戰芝加哥商品交易的定價權。
聖保羅期貨交易所的各種定價已經開始參考布蘭卡交易所。
隨著阿根廷農業的高速發展,各種國際農產品定價也開始推行布蘭卡期貨指數,加上週邊幾個國家農產品定價權的輸入,讓布蘭卡期貨交易數量猛增。
牛肉,豬肉,羊毛,玉米,棉花,小麥,菸草七大核心合約爆發,實物交割量猛增,擴大了阿根廷的影響力。
布蘭卡期貨從區域性定價中心升級為全球農產品貿易的規則制定者。
檸檬,蜂蜜,葡萄酒,柑橘,咖啡,甜菜,工業麻,瑪咖,印加聖草,辣椒,橙子,咖啡這些經濟作物也開始大規模擴張。
阿根廷的十個大型糧食生產貿易公司開始了全球出口,不再侷限於南美。
而且阿根廷開始大規模影響到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的農業。
巴拉圭農業潛力巨大,勞動力,耕地租金成本都比查科三省還要低。
布蘭卡糧食公司在東方市建立200萬噸級儲備糧倉,直接控制了一部分巴拉圭的糧食袋。
阿根廷農業科學院研究的高產大豆種子在巴拉圭新開墾土地大量耕種,還有各種菸草種植,直接控制供應鏈,讓美利堅菸草公司只能高價購買。
南美低價優質菸葉缺乏金融工具,如今也可以進入布蘭卡期貨進行交割,保證菸草生產銷售不受市場波動,目前阿根廷和奧格蘭菸草出口規模已經達到了全球20%的規模,如果算上巴西,可以達到35%。
國家菸草公司和安第斯菸草快速擴張,如今已經發展的非常出色,開始大量出口歐洲和其他國家如日本,印度,為阿根廷賺外匯。
布蘭卡市作為阿根廷最大的打工聖地,如今平均工資水平已經超過了布城,而且因為整個巴拉那市場開發,發展速度竟然還有加快的趨勢。
但隨著布蘭卡市和布城的加速發展,反而讓科恩內閣對遷都內地城市的討論加快了。
......
阿根廷實力雖然還是很弱小,但是沒關係,這個國家已經具備了崛起的基礎。
阿根廷的工業體量還沒紐約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經濟規模大,但發展速度終究是提上來了。
當初省份合併之前,第一步就是修改憲法,修憲法前的第122條就是各省自行決定、管理各自的政府機構,選舉各自的高官、議員及其他官員,聯邦政府不得干涉。
新憲法的第122條,明確聯邦政府有權調整省級行政邊界、干預地方選舉或任命關鍵官員,設立特別經濟區,聯邦可派駐協調官監督地方行政,聯邦可以徵收國家發展稅並重新分配,削弱省議會權力,並以財政補貼、基建投資換取地方省府支援。
阿根廷建立了更強大的集權框架。
而在國內戰爭結束前,7日臨時政府就透過軍事壓力壓迫各地的議員同意新憲法修正案,進行了第一次修憲,保證廣域市和省份改革合理合法。
師出有名,讓改革具備天然的合法性成為陽謀。
直接讓散裝阿根廷變成統一市場。
省份合併後,打破了原有的勢力空間,地方行政區也有更大的國土空間發展經濟,配合廣域市改革,各省的經濟發展速度還在保持高速增長,基礎設施建設也可以減少糾紛,快速推進建設專案。
行政機構合併減輕了行政機構擴張的壓力,新文官招聘後,已經替代了原先的部分,行政支出成本也可以大量壓縮,凍結不必要的崗位,全面投入工業化。
阿根廷在兩次組建內閣的時候都進行了調整,大量的機構都是為了工業和建設服務,其他的能縮就縮,保證主要財政支出用於經濟建設,教育發展,基礎設施建設。
內格羅河省合併內烏肯省後,礦產資源十分豐富。
這個由聖赫塞親自操盤合併的省份,如今的發展相當不錯,而且氣候條件還算是不錯的。
西部是溫帶森林與雪山,中部河谷是灌溉農業核心區,東部半乾旱草原,北部極端乾旱,但油氣資源豐富。
內烏肯石油公司,內烏肯鋼鐵,別德馬工業,艾森集團,德瑪納股份,賽洛工業,海原礦業,內格羅銀行,別德馬銀行,內烏肯銀行,都是當地新出現的巨頭。
布蘭卡市的大型公司對這個臨近的豐富礦業省投資巨大,勘探開採礦產,修建基礎設施,港口設施,修建新省府,填海造陸,援助發展農業。
如今布蘭卡市的地位僅次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多家國際機構在這裡設定分部,帶動南方省份發展,並進行對口支援。
越來越有錢的阿根廷,也終於有錢玩起了全球的前沿科技。
強大的工農業剪刀差,加上發展更大規模的農業農村體系,讓阿根廷工業化能夠積累足夠的原始資金,廣闊的原材料,一個不錯的基礎市場,現在還能收割臨近三國,勢力更加膨脹。
臨近三國,加上奧格蘭,這些本身是巴西的地盤和勢力範圍,如今河東河西,阿根廷壓制巴西,自然也沒有國家敢說什麼。
拉美地區雖然號稱美洲後院,但在不動用軍隊的情況下,對阿根廷也只能用陰的,可用陰的,阿根廷也不怕,加上金融防火牆,現在收割阿根廷可不容易,至於培養新政權取代科恩內閣,卻也十分困難。
阿根廷不僅沒有任何投靠蘇聯人的想法,反而大力發展資本主義,頻頻與美利堅示好,如果幹這樣的阿根廷,美利堅還會入不敷出,損失西方盟主威信。
阿根廷財政部靠著稅務總局收的稅,加上各大國家銀行的利潤,海關總局收到的關稅,國家資產委員旗下公司提供的利潤資金,變得越來越富有。
科恩內閣發展前沿科技選擇培育龍頭的模式,將資源集中投入到少數潛力企業,透過政策傾斜、技術支援,以及市場引導,幫助培養一批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公司。
而其中最大的投資者和風投機構,正是阿根廷國防部,就和美利堅軍方一樣。
阿根廷軍方和軍工聯合體們,每年投入到晶片,計算機等各種工業帶動的高科技資源,已經達到10億-20億美金級別。
難怪說,國防部才是阿根廷最大的風投公司。
風投這一個產業,正在兩大超級城市開花結果。
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的經濟、文化中心,主城區的天際線也開始現代化。
許多新的工業部門,如電子、石油化工、飛機制造、核工業、宇航等工業在兩大城市興旺發達。
當時的布蘭卡市勞動力工資低,工人組織程度差,而且禁止罷工,廠租地價便宜,是最初吸引北部的企業家來此建廠的原因,現在利潤更大的新興工業迅速發展,又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形成良性迴圈。
而且布蘭卡市形成了城市組團,各區的工業較分散,一些工業汙染比較輕,重視基礎設施建設,交通發達,快速,港口吞吐量大,可以快速出口。
從機載雷達,導彈晶片,軍工計算機,潛艇聲吶,都是國防部下發資金。
有了外貿業務支撐,加上國防部力挺,阿根廷的軍事工業也得到加速發展。
在內閣的國防軍工撥款中,布蘭卡市一直領先布城,刺激了阿根廷南部的核武器、導彈、為軍事服務的飛機制造、造船包括軍艦和潛艇、坦克製造業等工業的發展。
國防部旗下,升級版的19個大型研究所,重組後的22家軍工集團進行大量的軍工產品研究,其中有八成在布蘭卡市設有分部。
而各種軍工大學,理工科大學負責承接一些理論研究專案,搞得有聲有色。
還有大型民用工廠也會接單軍用專案,羅薩里奧軸承重工集團研究生產的光刻機精密導軌,質量比軍工廠還要強。
道格拉斯工業旗下的電視機廠也會承接軍工防務訂單,軍民兩用,雖然技術不先進,但質量確實是軍工品質,價格也便宜,市場佔有率飛昇。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