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帝國崛起

第383章 聯邦直屬聖馬丁市

阿根廷並不是巴西,還需要繼續整合國內的民族,同時推動巴拉那關稅同盟的演進。

就行政轄區調整來看,這次聖馬丁市從科爾多瓦省獨立,從聖菲省西部拿走2個縣,同時劃分出3個縣1個區回到科爾多瓦省,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分了2個縣補償給科爾多瓦省。

門多薩省和拉潘帕省也在同時進行了縣互換,讓他們能夠更好的連通新首都。

聖馬丁市西北經濟工業走廊的重點發展區域,包括一部分工業區都劃回給科爾多瓦省,划走約45萬人的工業重鎮和郊區,用於建立新城市瑪利亞市,防止聖馬丁市划走過多轄區,科爾多瓦省實力過於衰退,無法應對接下來的工業化發展。

新聖馬丁市的城區向東南移動15公里,建立新的大城區,轄區總面積從12200平方公里增長到12800平方公里,是一個仍擁有80萬人口的完整工業城市,科布高速鐵路正在修建,新的高速公路方便新首都與各地聯絡。

舊的貨運鐵路也在進行整改,加複線,保證物資運輸。

……

阿根廷鋼鐵工業正在引進一些沒有煤炭的氣還原法鋼鐵技術。

南美洲缺煤炭,但石油天然氣並不稀缺,布蘭卡鋼鐵引進墨西哥HYL法,進行本土化改造和研發,以天然氣催化裂解生成高氫氣還原氣,本土化後最佳化了焦爐煤氣利用方案,降低對純鎳催化劑的依賴,產量雖然不大,但潛力巨大。

HYL法是由墨西哥希爾薩公司於250年代初開發的一種氣基直接還原鍊鐵工藝,與美利堅的米德萊克斯法並列為兩種直接還原技術。

拉普拉塔鋼鐵則引進美利堅的技術,米德萊克斯法,進行實驗研究,該技術採用豎爐工藝,還原氣利用率達90%以上,適配阿根廷天然氣資源富集的特點。

大量新鋼鐵冶金技術正在開發,發展屬於阿根廷特有的鋼鐵工業,一些大型軍工防務集團與鋼鐵公司合作,開發新裝備需要的特種鋼鐵和裝置,而很多私營公司還不斷開發軍民兩用技術,發展軍民融合,讓很多軍工集團有民用產品的生產訂單。

阿根廷的大型鋼鐵聯合公司大多位於沿海,內陸地區幾乎沒有什麼大型公司,拉普拉塔河地區有個新發展起來的羅薩里奧聯合鋼鐵,這是離三國最近的大型鋼鐵公司,而且可以獲取到玻利維亞的鐵礦石和奧格蘭的煤炭。

新核能發電工廠需要的高強度合金大多由這些鋼鐵公司開發,阿根廷冶金工業成功進入全球第一梯隊。

煉油裝置,勘探開採裝置,合成氨工廠,核潛艇,勘探衛星,洲際導彈,高速直升機,都需要這些強大的合金,這些合金推動了阿根廷多個工業的發展。

這些合金的價值很高,而且可以帶來豐厚的利潤,研發出合成氨鋼鐵的奧托鋼鐵公司也迅速躋身阿根廷最賺錢的鋼鐵公司,而布蘭卡特種鋼鐵更是利潤高達5000萬美金,成為布蘭卡市重要的稅源。

越來越多傑出的企業家出現,他們擁有旺盛的精力和求勝欲,不同於第一代資本家,也區別於科恩財團,成為阿根廷工業化中最精彩的一環。

甚至出現了做電子晶片的企業,這極為難得,阿根廷電器行業產值已經從幾百萬美金變成了幾億美金,甚至有了自己的電話工廠,電視工廠。

主要生產公司大多數是美利堅資本公司,但本土供應鏈也在發展,不少本土公司也希望用廉價的本土電子電晶體做產品。

美利堅進口晶片價格十分昂貴,很多代理商賺了大量的利潤,但美利堅晶片的質量不一定可靠,於是一些本土微電子研究院公司的員工也出來創業,開創了屬於阿根廷人的微電子行業,其中不少是優秀大學畢業生和留學生。

在阿根廷最大的兩個城市群,布蘭卡灣城市群和布宜諾斯艾利斯城市群,這裡擁有極為豐富的供應鏈,以及超過1000萬人口,各種各樣的人才。

阿根廷透過留學生計劃可以獲得大量先進人才,儘管不是最頂級的,但也給阿根廷鋪了一條路。

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秘魯的領導人也紛紛宣佈訪問阿根廷的計劃,甚至墨西哥總統也對阿根廷充滿興趣。

如今拉美地區軍政府化的情況嚴重,各國也想尋求外部支援,用於對抗國內的美利堅勢力。

……

阿根廷防務軍軍隊體系從布蘭卡市開始全面剝離商業體系後,軍隊戰鬥力越來越強,而且軍事裝備更新很快。

各軍種的訓練和招兵更加科學合理,義務兵役制讓軍隊可以獲取更多優秀的兵源,當兵是當代阿根廷年輕人最好的選擇之一。

這個巨大的熔爐讓阿根廷士兵獲得更多的鍛鍊。

防務軍,最擅長的也是邊防和防務,不僅僅是陸上防務,還有海上防務在快速發展,

強大的穩定的繁榮的開放的阿根廷,成為了士兵們心中的榮耀。

最高軍事委員會負責全國防務軍的集中決策和調動,轉向技術官僚主導的現代化治軍。

強化了作戰效率與戰略協同能。

這種集權模式與歷史上軍人干政傳統形成對比,更側重專業化軍事管理。

這對試圖介入阿根廷的美利堅和英國是巨大的威懾。

畢竟,手裡沒有槍,和手裡有槍不用是另一回事。

國防部旗下工業總局負責對軍事裝備的研發和指導,已經改制成為軍民融合機構,建立並發展導彈防禦系統,開發南大西洋區域總和防禦能力,參考新華夏65式37毫米雙管高炮的持續改進經驗,實現本土化升級。

在南大西洋航道,麥哲倫海峽因為巴拿馬運河通航能力有限而戰略地位上升,阿根廷軍事現代化直接增強其對關鍵水域的控制力,引發英美對區域力量失衡的擔憂。

阿根廷目前是激進派官員的天下,包括統一民族黨在內,大量的激進派文官透過開發新的經濟模式獲得晉升。

激進公民黨和正義黨也不得不進行革新,以應對統一民族黨的巨大壓力。

儘管科恩內閣主要任用統一民族黨官員,但其他派別也是可以獲得任用的,形成有限的多黨制衡。

以統一民族黨為核心的用人體系,這種格局徹底打破了必隆主義主導的傳統。

科恩內閣此前做出了大省制的決定,裁撤面積較小,經濟發展較為薄弱的省份,透過把中小省份合併為大省帶動阿根廷工業化。

大省制明顯對阿根廷文官整體水平提高的很快,一些合併後面積大的省也很容易進行融合,經濟發展加速。

很多省份和城市因為水電站建設啟動工業化,進入工業爆發期,如薩爾塔市的城區面積從19平方公里增長到300平方公里,成為西北重要工業中心。

一些邊緣省份經濟也擴張很快,可以有效獲得工業化資源。

一大批三年前,四五年前,甚至五六年前開始建設的大型水電站開始集中投產,為這些城市和省份提供了充沛的電力。

阿根廷投資水電的規模一直很大,光是科恩財團就投入帶動超過10億美金級別,而且各地方省如科爾多瓦省,拉潘帕省,丘布特省,內格羅河省,薩爾塔省都是聖赫塞影響力比較大的省,還有幾個大型國營電力公司,此前一直大量投資水電建設,如今才慢慢開始發揮作用。

這些中大型水電站建設為阿根廷積累了豐富的水電建設經驗,為超大型水電站特別是邊境的幾個大型水電站提供了基礎保障。

強大即正義,隨著資源的流入,反對的聲音很快就消失了。

至於文官們,沒有能力的塞進愛國陣線養老,待遇不變,有能力也可以調入當地國營公司,後續還有機會提拔起來。

在經過多輪探討後,阿根廷正式透過過專利制度,頒佈《阿根廷專利法案》激勵本土創新,對於阿根廷來說,這是一條必經之路。

聖赫塞強調,智慧財產權保護是創新的最大動力,沒有之一。

阿根廷幾乎快成為創新的禁區,在這裡可以看到任何國家的仿製品和山寨便宜貨,但這也摧毀了阿根廷民族的創新創造能力。

新法案提高侵權成本後,企業更注重技術挖掘與專利申請

阿根廷將在已有5座核電站基礎上,推進第六、七座核電站建設,並探索核能出口,向拉美國家提供技術援助。

阿根廷政府為了促進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補貼措施。這些政策不僅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也提高了專案的經濟效益,吸引了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到水電開發中來。

......

除了弗朗迪西團隊,聖赫塞的幾名特使仍然待在星華聯邦,澳洲等對阿根廷關鍵的幾個國家進行直接聯絡,洽談接下來的大生意。

獵鷹局的國際情報機構不斷探尋阿根廷的新邊界,國家情報處的鐵拳打的中情局也不敢過於放肆。

幾乎每個星期都有來自阿根廷的貨輪前往金港,棉蘭,巨港等港口,載著各種機械裝置和物資。

在新的發展計劃裡需要更多的資源,阿根廷華裔對於海外第一個華人國家支援非常大,這個擁有強大的生命力的國家,比起新加坡大,而且並不通用英語。

星華聯邦試圖吸收合併新加坡,但被李大臣拒絕了,自從脫離馬來亞後,這名強人有了新的想法,但也與星華聯邦建立了盟友關係。

星華聯邦不斷吸收南洋各族群人口,特別是菲律賓華裔,基本已經被同化了,但底層華裔數量也有100多萬,加上混血也有200多萬,這是星華聯邦內閣的爭取物件。

冷戰背景下泰國華人的處境進一步惡化,泰國華裔人口加上混血也有300萬左右,成為星華聯邦重要的吸收人口物件。

南洋各國除了菲律賓和泰國,其他華裔本土化程度並不高,這也是星華聯邦能夠迅速崛起的原因,有足夠的華裔人口作為底色,星華聯邦才能穩住基本盤。

目前的華族仍然是偽漢化,隨時可能崩盤,所以星華聯邦正在尋求更多人口衝擊本土牢固的依蘭文化。

星華聯邦民族意識崛起,替代原有的文化認同。

現在重新漢化顯然成為了星華聯邦的主要工作,把依蘭教會直接禁掉不符合現實,也會引起動亂。

直接進行文化融合難度大,成本高,所以乾脆引進新的教會,進行打散。

星華聯邦大規模建立華文學校和大學,短短一年時間設立了超過60所新大學,市立大學規模也不斷擴張,如巨港大學,就大量從南洋地區招聘留學生。

棉蘭大學更是直接成為星華聯邦教育部直屬大學,新入學的學生中有一半來自南洋各國。

而對加里曼丹的滲透還在繼續,婆羅洲本身就是四分五裂的,而且實力在三國中最弱,要是不想被新印尼合併,顯然靠近星華聯邦是最佳發展模式。

星華聯邦未來也需要更大的地盤,地廣人稀的婆羅洲是唯一選擇。

大量的華商鉅富紛紛投資星華聯邦,給星華聯邦帶來巨量的資金,讓星華聯邦成為南洋14國中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