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帝國崛起

第384章 布雷頓體系和新軍部叛亂

國家機會這種事情,五年一小變,十年一大變,一瞬間的失去可能就永遠失去,不再存在任何翻身的可能。

戰略機遇期是阿根廷崛起的大好機會。

阿根廷重新加入佈雷頓森林體系的過程,整整花了五年時間。

隨著西歐和日本經濟復甦,美元霸權開始面臨挑戰,美國黃金儲備持續下降,從1945年佔全球75%降至1960年約50%,為阿根廷提供了談判空間。

科恩內閣從1961年正式重啟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談判,突破必隆時代的外匯管制,保留對核心產業的國有化控制,爭取過渡期關稅保護。

冷戰時期的主角是是蘇聯和美利堅,第三大勢力是不結盟運動。

阿根廷曾在弗朗迪西時期加入了不結盟運動,但始終未能進入核心決策圈。

因為弗朗迪西是個吉祥物,沒有具體的權力,而主政者聖赫塞又不喜歡在國際上發聲。

印度尼西亞這個重要不結盟國家,分裂解體疑似與阿根廷高度關連。

所以南斯拉夫,印度,埃及這三個創始國家也不願意阿根廷作為主要席位和核心決策者。

所以阿根廷最終只是一個普通的成員國,沒能發揮預想中的作用。

阿根廷巧妙利用美蘇對抗態勢,利用不結盟運動的平臺爭取戰略迴旋餘地,避免直接倒向蘇聯陣營。

國家弱小的時候,就算你發聲別人也不聽。

聖赫塞也不是喜歡在國際社會上表演的人。

最後學習歐盟,搞了個地區性的巴拉那煤鋼共同體,老老實實的發展工業和經濟。

這種協作體系規避了超級大國的博弈風險,為阿根廷的鋼鐵和能源等基礎工業提供了穩定市場。

現在的歐洲煤鋼共同體是歐洲試圖擺脫美利堅控制的關鍵一步,但比起兩個超級大國,以及幾乎全部發展中國家組成的不結盟運動,歐洲獨立性反而沒有那麼強,而不結盟運動中,聲量和實力最大的國家仍然是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

阿根廷加入佈雷頓森林體系也是為了更好的發展自己。

阿根廷也將開始從虛假繁榮到真正繁榮,進入全球貿易時代,與日本,德國這些國家進行全面競爭。

即將開始漢江奇蹟的韓國,也與新臺北,星華聯邦,新加坡,香港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高烈度競爭。

相較於東亞經濟體依賴人口紅利的追趕模式,科恩內閣選擇透過其他模式彌補競爭力差距。

巴拉那煤鋼共同體透過內部的標準統一、關稅優惠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了成員國的工業效率。

阿根廷必須打破外部枷鎖,給國內的那些工廠和公司上一上強度,阿根廷人口的本質是比不過那些瘋狂的東亞裔的,所以透過合理的制度發展就是唯一的出路。

改變阿根廷在拉美的百年命運,成為真正的世界大國。

科恩內閣為阿根廷重新加入新國際貿易體系拿到了最好的結果,推動美元正規化流入阿根廷。

關注這個訊息的,除了文官群體和金融從業者,投機者,最多的還是那些做國際貿易的商人。

未來阿根廷的貿易成本將降低至少五個百分點,不用進行繁雜的貨幣交換,或者以物易物,做進出口生意將變得更加簡單。

1966年12月28日,紐約的談判結果傳回國內,阿根廷國內直接沸騰,連足球賽都直接不踢了,跑到街道上狂歡起來。

兩大證券交易所直接漲了八個百分點,特別是參與國際外匯結算的公司,漲幅更加驚人。

可以預見1967年阿根廷將獲得更多的國際投資,阿根廷的貿易也將更加開放和繁榮,來自美利堅的資金將持續流入阿根廷。

當然,新貿易體系倒逼阿根廷公司參與全球競爭,紡織、汽車配件等行業經歷劇烈洗牌。

蒙德維的亞的商人們反而沒有太多興奮,這個因為阿根廷貿易交流短暫繁榮三年的城市,迎來了一次資金大流出。

里約熱內盧證券交易所迎來最慘重的一天,數百隻股票直接跌停。

科恩財團控制的股票交易,當天直接從美利堅和阿根廷股市獲利超過2億美金,美利堅股市提振了一天,這代表南美洲最後一塊貿易拼圖歸位,而且是分量越來越重的一塊。

當初,科恩內閣上臺後的一個星期,就廢除了必隆時代遺留的各種經濟政策,特別是解決進口替代政策導致的產業空心化問題。

聖赫塞等了這一天等了很久,阿根廷終於可以放開手全力發展經濟了,強大的外匯儲備可以從歐洲買到更多的工業裝置,也可以削弱一定的美金權威。

科恩內閣在維護主權的同時,務實參與全球化,選擇徹底放棄全面國有驅動的工業化模式,大量吸引外資與技術合作。

最重要的動作就是重新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重新進入全球國際貿易體系,讓外匯儲備可以重新增長起來。

這其中的過程是非常艱難的,因為阿根廷沒有太多籌碼,重新加入並不難,但要不加入後被美利堅搞死,要不等到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加入,兩者不過是速死和慢死的區別。

當時科恩內閣的第一步就是先拒絕了弗朗迪西以前快談好的部分,先用其他外匯儲備頂上,那時候阿根廷外匯儲備中,美金的數量不到1成,大多數貿易來往都是使用黃金以及歐洲貨幣,如馬克,英鎊,法郎,其中英鎊和黃金佔比最高。

美金雖然是世界貨幣,但以阿根廷的貿易量規模,又穩定了國內的匯率,短期內並不依賴美金就可以穩定存在。

科恩內閣已經成打造了一個非美元結算網路,透過建立區域聯盟稀釋美利堅的霸權。

最近10年,美金已經進行了多次貶值,很多國家並不需要太多美金來充當外匯儲備,阿根廷的幾家影子銀行卻在國際上低價吸收美金儲備起來。

阿根廷還出口大量糧食,礦產,工業裝置,用於換歐洲國家,周邊儲備的美金,烏拉圭的蒙德維的亞因此成為阿根廷重要的中轉站,烏拉圭是加入了佈雷頓森林體系的。

阿根廷今年糧食產量預計達到9000萬噸,科恩內閣上臺後,新增耕地超過2億畝,透過土地改革和降低糧食稅,提高糧食收購價格,都刺激了糧食產量暴增,而且遠遠不是極限,農業部門不僅創造了大量的工作崗位,還是阿根廷最大的創匯行業。

這樣的產量放在歐洲也是蘇聯級別的,糧食出口為阿根廷提供了不小的話語權。

土地改革避免阿根廷過早進入城市化陷阱。

從土地改革開始,阿根廷已經不算是一個純粹的資本主義國家。

各種金屬礦石除了供應國內,還可以出口歐洲,10萬噸巨輪可以直達多瑙河,為阿根廷獲得大量的外匯。

阿根廷有一部分外匯交易透過蒙德維的亞進行中轉,這裡也因此成為重要的貿易交易中心,而且蒙德維的亞還是南美洲少有的深水港,和布蘭卡市差不多,比布宜諾斯艾利斯還要容易停靠國際貨輪。

但蒙德維的亞的安德內森政府並不擅長髮展經濟,還造成了年輕人口大量流失,整體工業發展還不如雷里奧斯省,不得不更加依靠阿根廷。

這就給談判創造了機會,阿根廷目前不缺美金,而且儲備了大量的黃金,法郎,馬克,英鎊。

阿根廷在明面上並不是很需要美利堅,美利堅對阿根廷的封鎖並沒有完全成功,這可能會讓阿根廷倒向蘇聯。

然後是各種邊境動作,巴西分裂,智利妥協,玻利維亞政變,烏拉圭巴拉圭靠近阿根廷,讓阿根廷的影響力擴大了。

隨著煤鋼共同體影響力擴大,阿根廷已經徹底取代曾經的巴西,成為南美工業中心。

這種區域領導力的提升,為阿根廷的國際談判中贏得了更多籌碼。

這些行動使阿根廷成為南美區域主導者的潛在候選,增強了與美利堅及其他國際金融機構談判時的底氣。

而且美利堅國內的態度極為重要,當時很多美利堅財團擴大了在阿根廷的投資,如果用其他貨幣,根本無法推進,他們在美利堅國會進行了遊說。

之前必隆時代的外匯管制與貨幣結算限制,主要使用非美元貨幣,投資難以推進,美國本土財團,像農業、製造業企業托拉斯因阿根廷市場的潛力,希望把美元黑市變成正規投資。

畢竟美利堅投資其他國家,總不能全部用黃金,美聯儲的黃金儲備大量流失到歐洲和日本,還不如多印一些美鈔划算。

這幾年全球市場對美元需求下降,阿根廷抓住這一機會,透過國內銀行低價吸納美元並儲備,既為後續談判積累了美元資產,又向國際社會傳遞了願意配合美元體系的訊號,降低了美利堅的敵意。

前三年阿根廷的外匯儲備幾乎都是七八倍的增加,就是阿根廷一定程度開放市場,吸引各種國際外資的成果,首先釋放了善意。

如今阿根廷外匯儲備中有一半是美元資產。

那時候阿根廷已經全面吸引外資,允許用美金投資,科恩內閣默許外國投資者可以在大部分阿根廷行業投資,但並沒有出臺正式的法案。

阿根廷的主要投資者也只是一些小型公司,以及阿根廷的外僑,華人公司等,但後來拉美地區各國的資金也大量流入阿根廷,促進了阿根廷新的繁榮,光是巴西就損失了有數億美金外匯。

阿根廷讓這些人獲得了回報,推動更多國際資本進入阿根廷。

科恩內閣先是修訂了《外國資本投資法》,透過地方政府,如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羅薩里奧工業帶,布蘭卡灣工業帶的個案審批靈活放行。

例如,對小型加工廠、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外資申請,地方政府常以促進就業,技術引進為理由由快速批准,繞過內閣層面的嚴格審查。

後來更是直接宣佈建立工業特區,出口貿易加工區,自由貿易港,讓地方擁有審批1000萬美金投資的權力,甚至5000萬美金的投資,個別城市可以直接拆分成5筆就能獲得透過。

地方政府對外資企業承諾3年內不徵收額外利潤稅,允許自由匯出利潤但不得超過本金的,甚至透過央行直接干預外匯市場,確保外資企業兌換美元時匯率穩定。

這種隱性擔保依託政府與投資者的直接溝通,如聖赫塞科恩本人參與部分外資專案簽約,形成了初步的信任機制。

當然,對外匯的各種限制還是存在,而且在這裡能夠獲利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現在阿根廷治安環境太好了,讓很多外國人跑到阿根廷投資置業,甚至移民,帶動了民間外匯儲備增加。

這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最終選擇繼續談判,達成了阿根廷的戰略目的。

談判一開始科恩內閣只派出了財政部部長,作為內閣強硬派,阿瑞秋·特蕾莎拒絕大幅削減關稅,包括開放核心產業等喪失主權決定,要求保障國營公司能夠獲得足夠利益,穩定國家經濟。

阿根廷向華盛頓傳遞明確訊號,核心利益無妥協空間,若想推進談判,需在其他領域讓步。

而且作為女性部長,阿瑞秋在科恩內閣則是強權人物,為阿根廷第二共和國的經濟,關稅稅收,財政政策和預算,都有巨大貢獻,財政部則是內閣排名最靠前的部門,擁有一批最精幹的文官團隊。

阿瑞秋·特蕾莎作為首位女性財政部長,她的主權紅線立場,拒絕核心產業開放,獲得阿根廷國內87%民意支援,這種性別政治優勢有效化解了美方施壓。

第二輪談判才加上了阿根廷央行行長,德雷頓·萊賽爾,這位阿根廷歷史上權力最大的央行行長,其實管理著眾多銀行,還參與過多家國家銀行,證券交易所的的組建。

他主導的阿根廷銀行體系,目前監督管理15家大型國家和地方城市商業銀行,為後續結算框架奠定基礎。

第三輪談判加入一個副總理大臣安東尼·托克維爾,這是科恩內閣的二號人物,代表了聖赫塞的最高意志,也能夠全權負責談判。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就是這樣,阿根廷體現了自己的價值,美利堅也就願意給一點投資看看。

第四輪談判,這次加了阿根廷各大銀行,這時候談判已經進入中後期,這是基本的結算問題,各大銀行也已經很有經驗,不管是匯入,還是匯出,都需要一定的框架,不然不就跟地下黑市一樣,阿根廷銀行外匯聯盟因此成立。

聯盟作為半官方機構,直接向阿根廷央行彙報,享有外匯結算壟斷權。

阿根廷從封閉經濟轉向全球貿易體系,急需建立規範的外匯結算機制,這些銀行具備很豐富的經驗。

這次談判主要是細節上的談判。

第五輪談判,加上了弗朗迪西總統還有各大商業集團,談判大方向已經基本確定,後續的談判就是各種扯皮和意見了。

阿根廷透過一點點加籌碼,突破了貨幣基金組織人員的圍剿和封鎖,也與世界銀行進行了磋商。

雖然地位不平等,但阿根廷已經充分證明了自己在南美,拉美地區的影響力,所以佈雷頓森林體系也需要阿根廷的加入,否則阿根廷比索聯盟成立,雖然對阿根廷幾乎沒啥用處,但給蘇聯人機會也不是美利堅人想看到的。

聖赫塞當然不會像必隆一樣閉關鎖國,反而利用國際機會擴張經濟和工業,繼續獨立自主,不依靠任何大國,也是有機會的,代價雖然比較高,但比當狗是好不少的。

進行十多輪談判,拒絕了很多不合理的條件為代價達成協議,透過恢復佈雷頓森林體系成員資格,解決了長期匯率僵化導致的貿易扭曲問題,成功獲得國際金融支援。

阿根廷從世界銀行獲得一筆3000萬美金的貸款後,終於宣佈放棄固定匯率制,讓比索與美金實行浮動匯率,以換取國際金融支援,儘管原來的貸款金額少了2.7億美金,但代價不高。

加入佈雷頓森林體系進行多次努力,到後期阿根廷在國際事務上的努力,弗朗迪西本人在此也徹底認可聖赫塞的政策,不妥協激進黨解散後加入統一民族黨。

最近,阿根廷又宣佈對巴盟四國取消了關稅壁壘,使阿根廷的產品開始面向美洲的競爭市場。

長期貿易保護主義抑制了阿根廷工業競爭力,科恩內閣透過取消壁壘推動產業融入美洲市場。

如果不做出更大改變和犧牲,阿根廷的巴盟就會失敗。

……

除了歐洲人和美利堅人,阿根廷正在秘密接觸蘇聯,這是阿根廷未來能夠對抗美利堅的重要籌碼。

蘇聯人的技術儘管粗糙,但各種軍事工業,重工業都有很多阿根廷需要的東西。

聖赫塞的特使和勃列日涅夫的手下在柏林進行了親切的交談,下一步是莫斯科。

阿根廷未來2年將獲得一筆超過50億盧布的貿易訂單,出口足夠多的黃金,糧食,牛肉,輕工業產品用於交換蘇聯人的各種軍事技術和裝備,勃列日涅夫不喜歡做虧本的生意。

這筆訂單對阿根廷來說物有所值,阿根廷開啟了大量的軍事裝備研發,但基礎還是十分薄弱,蘇聯人的技術就是救命的稻草。

機會就在眼前,阿根廷人當然要把握住,如果能夠消化這部分技術,阿根廷不說能夠超過法國和英國,超過西班牙和捷克斯洛伐克已經問題不大。

阿根廷已經大量擴招工科學生,大二大三的理工科大學生數量早已超過法國,而且阿根廷有足夠的資金付給他們工資。

沒有人知道這些技術能否給阿根廷帶來什麼未來,但阿根廷已經透過一部分技術從新華夏換到了自己需要的一些東西,比如在南洋地區勢力獲得新華夏的認可。

阿根廷將成為蘇聯人在美洲重要的棋子,這是科恩內閣要付出的一點點代價。

科恩內閣繼續擴大了對蘇聯的貿易規模,換取阿根廷需要的東西。

在奧格蘭共和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前往阿根廷工作,新的合作增加了不少的基建崗位,轉化了一部分農民,巴拉那聯盟推動糧食出口使鄰國農業勞動力釋放。

阿根廷平均國民購買力三年增加2倍,平均工資已經從3000比索增長到4000比索,平均物價水平卻足足降低了2成以上。

消費市場的擴大,催生了更多的中大型公司,讓他們更加具備競爭力,更加強大。

這讓阿根廷人可以購買到廉價的糧食和生活用品,吃飯這個大問題也很快被解決,恩格爾係數快速降低,而且房價穩定,房租穩定,普通人也可以在城市購買房子,雖然質量一般,但確實有住的地方,不像巴西人只能住貧民窟。

經濟發展掩蓋了一些矛盾,阿根廷資本家恐懼來自於農民和工人的力量,所以阿根廷底層人民處於一個非常黃金的時代。

阿根廷現在國富民富,消費持續流通,阿根廷的普通人也會越來越有錢。

這是競爭帶來的物價下跌,全國統一市場建立後的物資流通加快,推動了全國競爭的來臨,地方保護被徹底擊碎,在偏遠的薩爾塔省,物價也不會比布蘭卡市高上太多。

徹底的土地改革帶來的好處非常持久,讓底層農民可以忍耐工農剪刀差,哪怕國家收走了不少糧食和稅收。

阿根廷土改本質是砍了中間商,政府能收到更多的稅,農民能保留更多的糧食,唯一受損的是地主。

科恩內閣將發展起來的大部分農村資源集中用於城市基建和工業化,以快速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

資本主義的本質仍然是掠奪,掠奪資源,掠奪資本,然後壯大自己,阿根廷改良資本主義,改造資本主義,讓資本為國家服務。

強大的國家主義資本,把控了壟斷行業,帶來了超額的利潤,可以輕易的扶持更多的新行業。

城市更能容納國外人口並提供就業,農村則成為洩壓閥。

很多地理位置不錯,靠近大型工程的村莊發展壯大,可以從中獲得工作,有的甚至發展為小型城鎮。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