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內閣的工業投資越來越激進,大量的工業化投資於主要工業城市和沿海城市,很多省份大多隻能同時發展1-2個城市,其他普通城市仍然依靠農業發展。
普通鄉村隨著人口的增加,進入短暫的繁榮階段,但真正發展起來的還是地理位置好的地區和城市。
在科恩內閣看來,鄉村的衰落不可避免,透過限制農村人口流動維持穩定,城市化作為最好的避孕藥,科恩內閣仍然打算犧牲兩到三代農村人口。
有些地方,鄉下人種地加上打散工的工資甚至能超過城裡的普通工人,唯一的缺點是沒有其他的社會保障。
阿根廷地域廣闊,大多數地方居住條件不錯,因此可以塞得下更多的人,加上整個拉美大環境很差,而且軍政府腐朽黑暗,比起美利堅的狂熱和各種歧視,更多年輕人選擇前往相對溫和,且說同樣話的阿根廷。
阿根廷雖然有歧視,但最多和後世的新滬一樣,只是嘲笑你是鄉下人,生活中倒是沒有其他歧視,而且禁槍令,打擊黑社會讓這裡治安遠超美利堅,但如果是黑膚色,歧視可能更加嚴重一些。
阿根廷周邊三國正在阿根廷化,特別是邊境的經濟特別區。
不過阿根廷的壓制差異政策,強制同化也引發一部分人的反抗,加劇了民族衝突。
連聖保羅市的年輕人都有選擇前往阿根廷工作的,奧格蘭仍然面臨轉型陣痛期,很多優秀的年輕人不得不從事體力勞動。
聖保羅的戰爭已經遠去,奧格蘭經濟恢復到了戰爭開始前,但缺乏資金,與阿根廷的資本家相比,奧格蘭資本已經不顯露什麼優勢。
國營農業種植公司的開墾更加科學,儘管失去了建設兵團那樣的奉獻精神,但遺留的軍隊文化仍然保護了這片土地。
曾經的農業兵團變成了一個個大型農場,城鎮,繁榮了阿根廷的東北地區和南方地區。
東北地區大規模清淤修建水利工程,改造農田,建設各種水壩,有效解決了泥沙淤積問題,新運河為北方農業提供穩定水源。
農業工人把這些沼澤改造成了良田,種下水稻和各種農作物。
伐木工人把一棵棵樹木砍下,不適宜種植果樹的地區又種下了樹苗,農業部要求必須補足同樣多的小樹苗,否則伐木的收入會被罰沒一半以上。
農田防護林的建設也越來越多,減輕未來沙塵暴的風險。
聖赫塞極為重視墾荒,也重視樹林和草場保護,在巴塔哥尼亞荒漠,一些溼潤地區開始出現更多的草場,而不是農田,阿根廷像新華夏一樣開始荒漠保護,在拉潘帕平原建立防護林。
伐木嚴重的地區甚至開始了封山育林,保證林木可以生長。
一些破壞力強的山羊綿羊被禁止在草場脆弱的南方大量養殖,而是改為室內或者從澳洲進口,這是國際貿易的一部分。
很多村莊因為新修的公路變得更好了。
阿根廷的城市很少美利堅那樣的獨戶獨棟,從布蘭卡市流傳開的筒子樓,到各種各樣的新社群,鋼筋混凝土顯然更加結實,也更加耐用,樹木一般製作成傢俱,或者出口,這讓阿根廷的城市社群居住區與美利堅城市完全不同。
阿根廷住宅區不僅簡潔大方,而且更容易修復,沒有高額稅收更加適合居住,還有各種廉價租房提供,城市可以容納更多人口,加上水電齊全,所以沒有出現貧民窟。
最近3年重點發展的石油化工、紡織、鋼鐵、造船、汽車、冶金等工業產業為阿根廷新增了近300萬工作崗位,形成了一個個產業叢集,很多大型工業區往往聚集數百家工廠。
如奧托市很快成為全國第三大紡織工業基地。
這個不生產棉花的城市,和布蘭卡市一樣,迅速發展了出口紡織工業,擁有超過2000家紡織服裝工廠,紡織、製鞋等輕工業佔出口規模突破2億美金。
3年時間全國新增工廠超過12萬家,全國工廠數量達到23萬家,主要分佈在沿海城市。
很多老牌工廠產能和規模增加3倍以上,沿海城市的工業區已經接近德國魯爾區1955年的水平。
在阿根廷,創辦一家普通工廠的審批只需要一週,而且還可以獲得銀行的貸款。
化工廠這樣的汙染危害嚴重的,如果在特定地區,最多2周就能搞定,普通公司審批一般只需要去管理局兩次。
這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整體的創業氛圍,也吸引了很多周邊國家的人到阿根廷來創業,稅收各方面也都降低。
如烏拉圭的一批有想法的年輕人,直接被吸引到雷里奧斯省創業,巴拉那市和沿海的維多利亞市,康斯坦薩港市成為沿海經濟特別區,不僅建立了保稅區,還大量成立工業區,帶動了工業發展。
經濟特別區使用創新模式,建立服務型文官體系,一切都是為經濟服務,雷里奧斯省建立了針對拉美地區的工廠,還開拓了澳洲市場,不僅從澳洲進口羊毛和各種礦產,還建立了新的國際航線。
澳大利亞作為阿根廷重要貿易伙伴,不僅進口阿根廷工業品,也大量出口原材料給阿根廷,建立了緊密的貿易聯絡。
雷里奧斯大學和悉尼大學建立學術合作,雷里奧斯工業大學則與堪培拉大學建立交流,巴拉那大學更是巴拉那煤鋼共同體的學術機構。
巴拉那煤鋼共同體在巴拉那市設立了一批常規機構,內閣在這裡運營著一批重要的國營公司,並與蒙德維的亞關係密切,這裡靠近烏拉圭鐵礦區,所以雷吉奧斯聯合鋼鐵廠也設定在這裡。
布蘭卡市技術引進合同數增長15倍,重點在機械、電子、汽車等新興領域,穩住阿根廷第一大工業城市地位。
布蘭卡港口集團管理著阿根廷第一天然深水港,而且還控制了丘布特省的馬德林港,馬德林港作為僅次於布蘭卡港的超級港口,也在發展起來。
超級運河,潘帕斯運河已經挖成功,可以供給這個工業城市的工農業用水。
布蘭卡灣號稱阿根廷的魯爾區,這裡擁有四個大型鋼鐵廠,高爐轉爐數量超過100座,鋼鐵總產能達到1700萬噸,布蘭卡市也成為阿根廷首個鋼鐵產能超過1500萬噸的城市。
布蘭卡市的新工業發展也很快,其中就有號稱布蘭卡第三大學的布蘭卡理工大學,布蘭卡理工大學是阿根廷面積最大的大學之一,面積已經從1900英畝增長到8900英畝,其中6000英畝來自於梅達諾斯的一個新校區,從此布蘭卡理工大學擁有三大校區,超過了布蘭卡大學的6000英畝。
梅達諾斯區作為布蘭卡市最大的郊區之一,工業已經極為發達,人口超過60萬,但沒有一所本科大學,所以花重金引進布蘭卡理工大學,有了布蘭卡理工,梅達諾斯區迅速獲得了一批高智力資源。
布蘭卡理工大學獲得大校區後,也開始了崛起之路,今年招生數量數量達到了4000人,數量和規模都達到了阿根廷規模第一,而且大量與中小公司和工廠合作,做技術轉化,還將校區開放1500英畝低價租給工商業界或用於學生創業。
這些公司與學校合作,提供各種研究專案和學生實習機會。
布蘭卡理工大學成為內閣科技工業發展委員會一員,有希望成為阿根廷最強大學之一。
聖赫塞甚至從布蘭卡理工看到了阿根廷的斯坦福一樣,轉而大力支援這所大學的發展。
拉普拉塔市城市規模增長了2倍,其中新增工業用地增加了3倍,實現徹底轉型,超過了科爾多瓦市和羅薩里奧等老牌城市,成為阿根廷第三大工業城市。
國家收入的增加,可以養活更多的新生兒,更多的阿根廷糧食透過聯盟流入鄰國,讓他們也可以享受到低價糧食的福利,解放一部分勞動力。
阿根廷成為拉美第一工業大國,工農業總產值直追加拿大,而且工業體系正在迅速擴張,巴拉那聯盟促進阿根廷工業快速成熟,讓阿根廷成為一個完整體。
內閣像是上緊了發條的機器,全速運轉。
......
1967年1月1日,叫囂著復仇的防務軍鷹派在被稱為“南方新軍部”兵變中徹底下臺,得利斯等人以叛亂罪被開除出軍籍,上軍事法庭,鴿派重新控制了國防部的大權。
叛亂部隊控制南方多個軍事基地,但未能有效調動軍隊,叛亂者無法透過國防部獲取充足武器彈藥,聖赫塞透過軍事委員會切斷叛亂部隊後勤補給,叛亂部隊迅速瓦解。
防務軍南方鷹派高估自身實力,低估聖赫塞的民意基礎,且沒有財權,無法形成有效戰鬥力。
所謂普通軍官談戰略,內行談後勤,沒有後勤保障的軍隊是打不贏戰爭的。
部分南方部隊與政府軍發生小規模交火,未形成大規模軍事對抗。
透過清洗叛亂軍官,如曾經的布蘭卡第2師軍官,最佳化晉升機制,聖赫塞鞏固了軍隊核心鴿派勢力,免與英國直接衝突。
聖赫塞不提倡劇烈的軍事運動和戰爭,喜歡用和平方式解決問題。
看著將星雲集的人群,很多人眼神中閃爍了許多猜測。
這次會議既是總結會,也是思想學習會議。
聖赫塞說話之間,有強大的自信,感染著參會的高階軍官,重點強調:
“我們偉大的軍隊混進了一群投機分子,是時候把他們清理出去。”
“阿根廷人不怕打仗,但是,要弄明白為什麼打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戰爭是國家的大事,它關係到阿根廷人民的生死和國家的存亡,必須慎重對待、深入研究。”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必須服從於政治目標,現在拿下馬島能讓阿根廷強大嗎,不能,只會讓阿根廷更加衰退。”
“對英國出戰沒有任何意義,而且很大可能會讓整個阿根廷徹底崩潰。”
“當軍事行動脫離政治理性,必然陷入勝利悖論。”
“戰爭一旦發起,結果就不一定是我們自己說了算了。”
“如果能夠透過談判解決,就不要想著發動戰爭,這群傢伙是吃牛肉吃多了,忘記了幾年前那種艱苦的時間。”
“國防實力需依託國家經濟大體系,透過軍民協同創新和研發,發展軍事裝備生產能力,降低保障成本並提升效率。”
“打仗是打後勤保障,打仗的本質是經濟,這6萬人真去打馬島,不出半個月就會失敗,因為我們的後勤保障還不夠強大,我們的軍事裝備和英國人還有很大差距。”
“什麼是愚蠢,就是高估自己低估他人,我從不低估他人,我也不會覺得英國的國力低於阿根廷,就算真的要打,也是全國軍事委員會來打,直到徹底勝利。”
“要記住,實力不行就是有罪的,弱者,是註定要被淘汰的。”
“阿根廷未來轉向長期國力競爭而非軍事冒險,這是賭博,賭博就是賭100次都會輸99次。”
聖赫塞倒是看不上這些阿根廷的鷹派,他的目標更加遠大,馬島小小地方,完全發揮不出阿根廷軍隊的實力,兼併玻利維亞,巴拉圭,烏拉圭,恢復大拉普拉塔聯盟,建立真正的阿根廷帝國,那時候想揍誰就揍誰,整合南美資源後再幹英國,大英就是一個真正的破房子。
作為阿根廷的最大的保守派,他覺得這些激進派不夠激進,而且在沒有實力的時候激進是無能的表現,以前不想收拾這些人是看這些人還算是有點功勞,現在這些人不知道什麼叫實力差距,一次性收拾了正好可以拉一波年輕人。
況且打了英國,萬一美國背後下黑手呢,巴西人重新統一奧格蘭也不是不可能,阿根廷軍隊最大的威脅不是英軍,而是美軍。
避免過早與英美正面衝突,要真正統一巴拉那聯盟,也要等到越南戰爭對美利堅放了更多血再說。
也許8年後才是阿根廷正式統一巴拉那聯盟的視窗期,現在拿下玻利維亞也是一塊爛地,國內都沒發展好,不如多進口礦產來的實在。
在實力不足時,戰略剋制與內部穩固比軍事冒險更能維護國家利益。
當一個國家試圖透過對外戰爭轉移內部矛盾時,若是戰事不利反而會激化原有社會分裂。
防務軍時期的阿根廷也算得上是武德充沛,但聖赫塞並不想輕易發動戰爭,欺負一下沒啥戰鬥力的智利倒是沒多大問題。
火地島並不是智利基本盤,而且阿根廷並沒有真正出動軍隊。
目前最亂的其實是玻利維亞,阿根廷的很多犯罪集團在阿根廷待不下去,就跑到這裡搞事情,兩國聯合軍隊規模也因此越搞越大。
但要對抗大英,美利堅也許有花了一點小錢支援一下,但真正打起來,最終吃虧的還是阿根廷。
美利堅試圖破壞阿根廷工業化程序,借阿根廷與英國的潛在衝突轉移國際視線,掩蓋美利堅在東南亞的軍事行動,但他們真正的目標並非扶持阿根廷對抗英國,而是維持阿根廷的依附地位。
不過這次政變暴露了中情局對阿根廷軍事系統的深度滲透,讓聖赫塞勃然大怒,開始整合軍事情報系統,進行軍官團體的全面清洗。
當美利堅的狗腿子,不會有好下場,而且美利堅不可能像對日本和韓國一樣對阿根廷,讓阿根廷變成爛泥才是白宮的真實目標。
阿根廷完全沒有必要和實力強兩三倍的英軍硬剛,既打不贏,結果也不會太體面,搞不好大好局勢就直接崩盤。
畢竟收復馬島,花費太大的代價完全不值得,阿根廷軍隊也不應該去發動一場沒有勝算的戰爭。
阿根廷無法幹贏大英,而且打贏了也沒太多好處,還會被歐洲封鎖,斷掉阿根廷最後的工業化技術來源。
儘管如今阿根廷軍隊的紙面實力也能排進拉美第一,常規軍隊數量超過30萬,而且各種武器裝備連年翻新,戰鬥力和士氣都是不錯的。
但打一次毫無勝算的戰爭,還不如有空花錢多造兩顆原子彈。
只有紮實根基,真正在國力上壓服英國佬,在軍事上威懾英國佬,才有可能收回馬島。
這個就跟法國和巴西的龍蝦戰爭一樣,法國國力和英國差不多,也不敢輕易和巴西開戰,阿根廷如今實力還要高於巴西,讓唐寧街去頭疼這件事吧。
國防部作為阿根廷軍方第二大勢力,權力已經閹割,仍然控制了全阿根廷的軍事訓練和招募權力,雖然沒有調兵權,但國防部部長仍然算得上全國最高軍事委員會排名前五的人物。
聖赫塞在軍事會議上多次強調,阿根廷軍隊實力還不夠,還需要大力發展軍隊。
這次兵變以老壯派軍官為主,別德馬市的第7師,布蘭卡市的第2師,科爾多瓦的第3師,內烏肯市的第27師,德爾加多市的第29師,聖克魯斯港市的海軍第3師,聖里奧格斯市的海軍陸戰隊第2團和陸軍第26師。
全國有十分之一的軍官參與中間,這也是相當恐怖的數字,他們被中情局鼓動,以布蘭卡市,奧托市,科爾多瓦市的防務軍為首,試圖清洗防務軍系統,搞以下克上,對馬島英軍宣戰。
叛亂軍官得利斯等人主張對馬島英軍開戰的激進立場,中情局也希望徹底壓制英國的勢力,如果真的開戰,那就是打破阿根廷工業化程序。
中情局的陰謀不斷滲透阿根廷,試圖推翻對美利堅不太友好的科恩內閣。
只有一個強有力的內閣才能壓制住地方勢力和利益集團之間的內耗,保障阿根廷的政治穩定。
政治穩定必然帶來經濟發展。
而要維持一個強大的內閣,則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
這些南方派軍隊人數多,涉及的軍隊人數達到了6萬多人,還有海軍部門的參與,勢力十分巨大,甚至還有很多聖赫塞的親信參與其中。
好在底層士兵並沒有參與太多,軍政分離使叛亂者無法調動大量計程車兵,所以政變很快就失敗了。
南方師團大多數只是二線部隊,戰鬥力不強,除了布蘭卡市的第二師,其他都遠遠不如北方,而且第二師也已經算不上精銳,大多數軍官都是後來抽調組成的,對於聖赫塞的忠誠有明顯的不足。
因為真正的精銳已經北上了,留下來的這批人,還有不少是紅派遺留加入的勢力,加上一些藍派。
這些人後來又組成了部分鷹派,與北方的鴿派也有所不同。
支援聖赫塞的人大多是鴿派,他們是自由派,更加傾向社會改革與政治包容,是聖赫塞的核心團隊。
鷹派是軍方的保守勢力,強調秩序維護和傳統權力結構,以海軍為主要支援力量,同時試圖用南方的二線部隊搞軍事政變,聖赫塞對馬島衝突的迴避被鷹派視為軟弱,再玩一次北上。
中情局還想切斷阿根廷從歐洲技術進口的途徑,反而促使聖赫塞加速情報系統整合,形成了對美利堅的反制措施。
而且阿根廷國防部和軍事委員會分開,後勤裝備也是分開的,如果士兵作戰,需要透過軍事委員會的命令才能獲取足夠的武器彈藥。
阿根廷沒有以下克上的傳統,所以失敗是必然的,以阿根廷的文化,底層不存在這種強大的力量,更多的還是自上而下。
阿根廷軍人在士兵政治委員會的宣傳下和帶動下,天然反感各種叛變的行為,政治素質過硬。
而且年輕的阿根廷戰士渴望建立功勳,防務軍內部的蛀蟲以及收納的各種亂七八糟的中高層軍官需要再一次清洗。
如今屬於和平時期,普通阿根廷士兵晉升難度大,叛亂者的下馬也給了很多士兵立功的機會。
目前阿根廷計程車兵待遇算得上和美利堅持平,工資水準超過7000比索,包吃包住,每個月餐飲標準超過2500比索,恩格爾係數排得上阿根廷官方水準第一。
穿衣住房保障也做得很好,所以很多士兵反對政變,有一些還聯絡到統一民族黨和軍事委員會,士兵委員會成員,參與鎮壓政變。
優秀的年輕人加入防務軍,也有利於穩定科恩內閣的統治地位。
普通阿根廷人也反對政變,好不容易穩定一下,肯定不能被破壞,而且經濟剛剛發展,大部分人仍然對科恩內閣充滿好感,只有中上層和被迫下臺的人想反對聖赫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