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體

第798章 再次痛失

自此,人類對火星的改造和開發開始了更大規模的投入並著力加速。

為了使火星擁有像地球一樣的四季及磁場,人類艦隊遠赴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在此處捕獲了一顆直徑為500公里的小行星,然後將其拖回到了火星軌道。

當火星成功捕獲了這顆小行星、成為其一顆衛星後,火星的傾角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被拉到了與地球相當的23度左右。

同時,該衛星的存在,使得火星內部呈固態的鎳鐵核心在潮汐力的作用下,開始緩慢加熱,估計會在200年後完全加熱至液態。

屆時,火星將產生能夠抵禦強烈的太陽風及宇宙射線的自有磁場。

儘管火星內部呈固態的鎳鐵核心加熱至液態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但火衛之間潮汐力的存在,仍然使得火星擁有了一定的磁場。

此後,磁場的強度將呈現一個緩慢增加的過程。

有了充足的電力和能源,使得人類對火星自然環境的地球化改造成為了可能。

首先就是用巨量的電能融化了火星兩極的冰川,形成了一個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的大湖,又在湖裡投放了大面積的藍藻。

藍藻的種植,使得火星具備了氧氣生產的能力,大量的氧氣為後續樹木的存活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其次,為火星大規模升溫,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為火星大氣補充天量的二氧化碳,從而產生溫室效應,以此加熱火星。

為了為火星大氣輸送天量的二氧化碳,人類建造了上千艘氣體運輸飛船前往富含二氧化碳氣體的金星,經過數年不間斷的採集,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源源不斷地被輸送到了火星大氣中。

最後,大規模地將地球上的土壤運輸到火星地表,然後種植經過基因篩選、適宜火星生長環境的樹木。

水、藍藻、氧氣、二氧化碳、樹木構成了火星初步的生態閉環,火星的生態環境正一點點地向地球化邁進。

在對火星進行大規模、系統化的地球化改造的過程中,人類在火星表面建造了大大小小的數百個定居點。

這些定居點均採用巨大的圓拱式玻璃建築,以點成面互相聯通,定居點之間建有發達而完善的智慧交通系統。

每一個定居點均擁有獨立、完備的生態系統,更擁有人類活動的一切自然景觀和建築,儼然一個個巨大的人類社群。

在最為基本的糧食方面,由於可控核聚變和戴森球的投入運作,人類更是突破了技術壁壘,實現了地球之外的、糧食的完全自給自足。

人類生物學家經過科研攻堅,終於用二氧化碳成功地製造出澱粉,用一氧化碳製造出了蛋白質。

澱粉和蛋白質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兩大營養物質,該技術的出現完全實現了人類的糧食自由。

前文提到的人類組建太空運輸艦隊大規模開採金星上的二氧化碳氣體,當戴森球建造並運作後,這一原始的星際之間的氣體運輸方式成為了歷史。

人類在火星與金星之間建造了30座由電力驅動的電磁吸積、噴射裝置——電磁集束運輸器矩陣通路。

該裝置相當於一個巨大的氣體收集、運輸器,彼此相連、組網就會形成一個星際之間的運輸通道,可源源不斷地將金星上的二氧化碳氣體運輸到火星大氣中。

該運輸通道建成後,人類形成了金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到火星澱粉、蛋白質生產工廠的魔法通路。

加之人類在眾多的人類定居點和工業化種植農場所產出的大量的蔬菜瓜果、肉禽蛋奶,人類完全實現了糧食自給。

從對火星空間大環境、生態環境及氣候等一系列的地球化改造過程,人類歷經幾十年的辛勤耕耘和奮鬥,終於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將其改造成第二個家園。

可40年後,人類像撤離地球一樣將再一次被迫撤離這裡,所有的努力與付出、所有改造火星的成果終將拱手相讓於泰伯星人。

他們將獨享地球和火星的美好和適宜,獨享太陽系的一切。

此時此刻,在火星領地一間幽暗的房間內,有個人正在反覆觀看著人類與泰伯星人最後決戰的兵棋推演...

這個人是威爾頓,他目光如炬、神情嚴肅,堅毅的眼神中透露著冷煞與決絕...

這場戰爭將是人類與泰伯星人之間最後的一場終極之戰,關乎著人類能否奪回地球家園、甚至決定著兩大種族存亡的生死之戰。

兵棋推演的結果很不樂觀,威爾頓的腦海裡湧現出了他早已制定好的、專屬於他自己的“面壁人”計劃。

這將是為了人類能立足於太陽系、面向泰伯星人和暗物質人這兩大星際種族而發起的一場囊括建設與戰爭的綜合性、系統性計劃——“鋪路者”計劃。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