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威爾頓為代表的人類高層為了留在太陽系,可謂是忍辱負重,甚至一退再退,不惜放棄改造、經略了數十年,正在趨於宜居的火星,心甘情願地退居木星以外的苦寒之地。
倘若人類與泰伯星人簽署的《全面組建星際防務合作同盟》得到切實落實、執行,那就意味著人類在太陽系所謂的星際法理上擁有了立錐之地,更為人類爭取了寶貴的200年和平發展期。
可協議的簽署並不意味著雙方正式結盟,相反,對人類而言卻是一場極為兇險的星際政治、軍事博弈。
因為這場博弈的主導者並非協議的簽署方,而是始終掌控著這場跨星際格局的暗黑體文明。
換句話說,暗物質人的政治傾向會決定人類或泰伯星人這兩大種族,誰才能真正笑到最後。
而最為愚蠢的作法、最為短視的政治策略就是背刺暗物質人。
一旦泰伯星人暗中將協議公開或送到暗物質人手裡,人類的作法就等同於作死。
威爾頓當然明白這一點,他備有一套嚴密且全面的預案。
協議簽署僅僅三天後,果然不出威爾頓所料,泰伯星人將他們與人類簽署的《全面組建星際防務合作同盟》的協議原封不動地送到了暗物質人手裡。
泰伯星人笑得太早了。
殊不知,早在簽署協議的當天,威爾頓就以“調研太陽系明暗物質分佈”為由秘密派遣了一支科研小組進駐了暗物質人所在的飛船。
這支科研小組不僅有科研人員,更有威爾頓悉心安插的星際聯絡人員,他們會在第一時間就人類與泰伯星人所籤的《全面組建星際防務合作同盟》協議向暗物質人作出全面解釋。
力圖做到先發制人。
當泰伯星人與暗物質人單方面聯絡、全面背叛人類後,人類的星際聯絡小組在第一時間與暗物質人進行了溝通。
此外,為表示重視,聞訊後的威爾頓組建了一支最高階別的代表團前往了暗物質人處並親自當面進行解釋。
威爾頓向暗物質人闡述了人類與泰伯星人簽署的《全面組建星際防務合作同盟》協議的宗旨及目的,毫不遮掩且坦率地承認了雙方簽署此協議的針對方就是他們暗物質人。
對此,威爾頓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釋:人類簽署此協議的目的並非為了聯合泰伯星人對付暗物質人,只是權宜之計,真正的目的只是為了留在太陽系,哪怕是木星以外的非宜居區。
因為太陽系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
此外,人類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得到泰伯星人非常先進的製造反物質武器的技術,至於用此武器與泰伯星人聯手對付暗物質人,純屬說辭而已。
人類想以掌握的反物質武器為終極大殺器去牽制泰伯星人,以達到二分太陽系的目的。
暗物質人對威爾頓的解釋有所觸動,同時也被他的真誠所打動,他們相信了他的話。
因為無論從文明發展程度,還是科技水平,此時的人類文明就如同一個襁褓中的嬰兒,別說與他們暗黑體文明相比,就是與宿敵泰伯星人相比也相差甚遠。
一個弱小的種族想要對抗比他們先進數千年的文明,純屬作死。
最為聰明的作法就是在兩大先進文明中左右逢源。
於是,暗物質人得出結論,他們相信人類與泰伯星人簽署的所謂“結盟協議”純屬人類的權宜之計、自保之策。
威爾頓的解釋讓暗物質人似乎理解了一個即將被趕出太陽系的種族在敵人強大的軍事和先進的科技面前,所表現出的那種空前的絕望感和無力感。
也許是威爾頓的坦誠打動了暗物質人,也許是泰伯星人仍有利用的價值,暗物質人最終選擇了沉默。
他們即沒有懲罰人類和泰伯星人,更沒有興兵問罪,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在暗物質人的思維裡,人類就像在他們與泰伯星人之間引入的一個平衡器,人類這個角色儘管弱小,但可以平衡和牽制泰伯星人,必要時可以時常敲打泰伯星人,使其按照他們的意願更加順暢地執行“宇宙先鋒”計劃。
所以,一個稍顯強大但軍事科技水平可控的人類是符合暗物質人的利益的。
暗物質人根本就不介意人類掌握反物質武器技術,此技術對人類來說,如同得到了毀天滅地的大殺器,可對暗物質人而言,僅僅相當於人類在20世紀中葉所掌握的核武器技術。
此外,暗物質人擁有對付反物質武器的制勝法寶---反暗物質武器,該武器也是他們拿捏、制衡泰伯星人的手段。
無論泰伯星人擁有再多、威力再大的反物質武器,只要暗物質人發射一枚相同當量的反暗物質武器,兩者接觸就會化解於無形,甚至反噬泰伯星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