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使人類掌握了反物質武器技術,也無法對暗物質人構成任何威脅,反而有利於鞏固暗物質人的王者地位,更會在人類、泰伯星人、暗物質人三者之間構築一個更加穩定且長久的戰略平衡。
如果暗物質人是奴隸主,那泰伯星人就是奴隸,而人類就是奴隸主賞賜給奴隸的一顆甜棗,這顆甜棗越大、越誘人,奴隸就越賣力幹活,越賣力幹活就越不會輕易得到這顆甜棗。
如果甜棗帶點刺就更好拿捏奴隸了。
總之,儘管泰伯星人有絕對的軍事實力佔領地球、甚至將人類全部趕出太陽系,但暗物質人是絕不會輕易讓他們得手的。
暗物質人設定了很多限制條件,這些條件在或明或暗中透過人類加以實現。
所以,人類與泰伯星人簽署的《全面組建星際防務合作同盟》秘密協議,暗物質人是不會進行太多幹涉的,甚至可以做到有限的充耳不聞、任其發展。
尤其是對協議中有關“二分太陽系”的條款,暗物質人是默許的,也是樂見其成的。
暗物質人的默許讓泰伯星人借刀殺人的策略徹底失算了。
不過,儘管此計不成,但泰伯星人自有他們的戰略佈局。
泰伯星人的第二個詭計就是利用向人類輸出可控的反物質武器來變相地反噬人類,也就是說,他們是不會按照協議向人類輸出反物質武器的製造技術的,而是僅僅提供幾件現成的、可控的反物質武器。
一旦人類擁有了幾件反物質武器,因技術有限保管不好發生爆炸或遭到暗物質人的打擊都會傷及人類本身,而且是那種毀滅級別的傷害。
泰伯星人所提供的幾件反物質武器其爆炸當量和毀滅範圍是經過精確計算的,一旦因上述兩種原因發生爆炸,就會把火星上的所有建築、設施夷為平地,殺死上面的所有地球人。
不僅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太陽系亦可唾手可得。
當然,泰伯星人向人類輸送的這幾件反物質武器並非心甘情願,而是基於一種現實的利益交換。
張柟團隊在研究反物質武器時意外得到一個反暗物質粒子,該粒子與一個反物質粒子接觸後發生了更為猛烈的爆炸。
進一步研究得知,反暗物質能有效地吸收反物質武器爆炸後所產生的巨量能量、高能粒子流及超強輻射波,然後將它們吸積、包裹並引發更為猛烈的二次爆炸,釋放原反物質武器爆炸所產生的上千倍的威力。
當威爾頓將這一研究成果“不經意間”透露給泰伯星人時,他們表現得異常感興趣。
之後,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人類與泰伯星人進行了技術及成果互換,泰伯星人向人類提供了5件反物質武器,人類向泰伯星人轉讓了反暗物質的獲取技術。
在雙方簽署了《全面組建星際防務合作同盟》協議的三週後,泰伯星人向人類提供了首批的兩件反物質武器,一週後,又提供了最後一批次的三件反物質武器。
與此同時,在威爾頓的密令下,人類組建了以張柟為首的規模浩大的數千人的科研團隊,這些科學家來自人類尖端科研領域的方方面面,都是行業領軍人物和專業集大成者,他們將全力以赴共同發起對反物質武器的逆向工程研發的集體衝鋒。
9個月後,人類在反物質的儲存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由昔日的強磁場環境對其進行少量約束提升為由希格斯玻色子電磁場進行大量約束,儲存能力提升1000倍,基本攻克了一枚中型反物質武器級別的反物質用量的儲存難題。
1年後,科研團隊在反物質武器的製造上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反物質的耗損量由之前的10克反物質只能生產出0.5克的反物質武器,提升為10克反物質生產2克的反物質武器,利用率提高了整整4倍。
與上述兩大科研突破相比,人類在反物質的獲取上卻步履維艱,一年的產量仍無法突破2克。
除了逆向工程沒有涉及這方面外,人類在反物質的基礎研究上仍然是薄弱一環。
顯然,只提供反物質武器,而不提供反物質的獲取技術是泰伯星人壓制人類的手段。
這就好比只提供給你米飯,但不會提供給你稻穀種子,你就無法種出大米。
目前,人類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隻能增加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數量和規模,以最大限度地獲取反物質。
可一套大型強子對撞機及相關設施的建成,最快需要耗時一年半之久,加上測試到獲取僅為兩克的反物質,則需要整整三年之久。
即使同時開建十套大型強子對撞機及相關設施,理想狀況下,三年後總共才能生產出20克反物質。
20克反物質還不及泰伯星人提供的一件反物質武器的量。
顯然,反物質的獲取成了制約人類製造反物質武器的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