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太陽系成為事實後,人類與泰伯星人至此分割成了兩個世界。
原本也分屬兩個世界,只不過迴歸到了原有的底色。
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成了內外太陽系的天然邊界,似乎是這個內太陽系的柯依伯帶,它與外太陽系外側同樣由小行星和彗星、星際塵埃組成的真正的柯依伯帶遙相呼應。
它就像一道鴻溝,分割的不僅是無辜的太陽系,更是不同的星際文明。
不分割的卻是成見與仇恨。
內太陽系是整個太陽系的精華,不僅擁有完美的主序星太陽,更有位於宜居帶、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的地球。
適宜的溫度和氣候、完美的四季更替、廣闊的大陸與寬廣的海洋,還有豐富且種類繁多的生物群落和完整的生態系統。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文明誕生和賴以生存的基礎,更是實現文明躍升的根本。
可現在,所有的一切都已不屬於人類,成了泰伯星人的家園。
反觀人類,儘管在太陽系擁有了立錐之地,但好像被流放到了苦寒之地,木衛二的自然條件甚至都比不上生命禁區的水星。
使木星增重到13倍木星質量、觸發其內部氫核聚變、成為一顆發光發熱的次恆星即褐矮星,繼而加熱木衛二並使其變得宜居,已迫在眉睫。
可現在,人類遇到了最為棘手的難題,想要木星變成褐矮星就必須突破13倍木星質量這一臨界值,才能實現這一天文奇觀。
殘酷的現實是,人類花了整整31年、動用了人類社會的全部建設能力建造的木星至奧爾特雲之間的這條電磁集束運輸器矩陣通路在長達10幾年的執行中,儘管吸乾了奧爾特雲內的所有氫氣雲團,但也只為木星增重了8.3倍。
距離13倍木星質量、觸發其內部氫核聚變還相差甚遠。
更為棘手的是,根據人類與泰伯星人在數十年前所簽署的新版“和平協議”,人類在火星領地的居住時間只剩下區區的11年,距離啟動搬遷至木衛二的時間只有8年時間了。
也就是說,全人類留在內太陽系的有效時間僅有8年。
如果在8年內仍無法給木星增重4.7倍木星質量,搬遷到至寒之地的木衛二上就是集體的自殺行為。
“鋪路者”計劃面臨著全面破產的境地。
得知這一訊息的威爾頓更加蒼老了,身居地球聯邦總統和聯邦星際武裝力量參謀部總參謀長及威懾重任於一身的他,數日來茶飯不思、身體虛弱了許多。
他那半佝僂的身子更加彎曲了,如同扛著千鈞之重,得不到片刻的喘息。
擔任太陽系環境科研局局長的李素佳是實施木星褐矮星化的主要負責人,也是“鋪路者”計劃具體施工的重要人物之一,現在,壓力全部傳導到了她這裡。
截至目前,仍無法在木星只有8.3倍木星質量的前提下,尋找到如何觸發其進行氫核聚變、繼而晉升為褐矮星的有效方法。
為了找到破解之策,她可是想盡了辦法,除了召集恆星研究方面的專家和頂尖的天文學家進行頭腦風暴及群策群力外,還積極在全人類範圍內、甚至是在塞奎人等星際盟友中採納破解之策。
可一個月過去了,儘管方法、甚至是腦洞都採集了不少,可收效甚微。
要麼是實施難度超越了人類目前的科技水準,要麼就是純粹的不切實際、甚至是完全的異想天開。
可行性都不高。
連日來,恆星研究方面的專家和頂尖的天文學家及積極獻言的各路人士如過江之鯽,幾乎踏破了李素佳辦公室的門檻,可仍沒有眉目。
李素佳心亂如麻,連續的高強度工作和思想壓力讓她幾乎夜不能寐,每當夜深人靜時,她就來到那間存放著冰凍型休眠艙的房間。
冰凍型休眠艙裡放置著她在這個世界上唯一愛的人——劉翰洋。
曾幾何時,他們是一對心心相印的愛人,更是一對並肩作戰的戰友,可謂是志同道合加天作之合的戀人,可造化弄人、世事無常,一切都在她的自卑和自我折磨中化為了時間的塵埃。
這份延綿了1個世紀的愛情在兩人不同的遭遇中從摯愛到死寂,再隨著時間的流失逐漸變得火熱起來,可炙熱的愛卻非常短暫。
人生好像給李素佳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當她想重新擁有、重新擁抱愛情時,劉翰洋已是垂死之人。
火星之夜,寂靜無聲,巨大的玻璃穹頂的上方模擬出了一顆圓圓的月亮,毫不吝嗇地將銀色之光灑在房間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