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要選在如此酷熱的天氣下北上遼地,是因為草原遊牧民族耐寒不喜熱,冰天雪地的天氣抵擋不了遊牧騎兵的鐵蹄,但是炎熱的天氣則會使草原騎兵極為難受,烈日的暴曬加上密不透風的氈衣皮甲,會導致人馬中暑,失去戰鬥力。
而且,悶熱的感覺會使人更加的煩躁和頹廢。所以一般北方遊牧民族南下進犯中原王朝,一般都選在秋冬季節,因為秋季比較涼爽,和為了儲備過冬的物資。中原王朝所謂的“秋防”,便是為了防禦遊牧民族的南侵。
此次眾人選在酷暑時節前往北地,可以大大降低被遼國士兵發現的危險,而且,就算被發現了,對方也很難調動大軍去圍捕。
幾日後的一個夜晚,眾人騎馬來到一處小鎮,此處是雲州府下轄的一處城鎮,城鎮不算大,但是人流卻不少,眾人等到夜色漸深之時,才悄然入城,在一處不起眼的小客棧住了下來。
十餘人的隊伍飲食,連同馬匹和草料的消耗,使得這家小客棧有些受寵若驚,客棧掌櫃更是高興的眉開眼笑,之前因為沒有旅客入住而有些倦意的眼睛,也變得明亮起來。
“幾位客官,請到裡面暫歇,酒菜馬上就好!”客棧掌櫃親自出門接待,殷勤的開口說道。
“掌櫃的,酒且不必了,多置辦一些菜餚便可,另外,馬匹也麻煩掌櫃的幫忙照料一番!”楊雲帆開口說道。此行事關重大,可不敢路途貪杯而誤事。
“好咧!諸位客官就放心吧,小店肯定會服務周到的!”客棧掌櫃笑著開口說道。
“對了,看幾位客官口音好像不似本地口音,幾位應該是南方來的商人吧?”客棧掌櫃開口問道。
“不錯,我等一行人是大宋代州府人,此次來北地行商,貨物都已經出完,順便再去北地進一些貂皮和乾貨帶回南方,我們南方那些有錢人就愛這些!”擅長交際的謝子羽開口說道。
沒想到,謝子羽這無心的一語,竟然意外得知了一個重大的訊息。
那客棧掌櫃聽罷,點了點頭,然後又開口說道:“也是啊,這西夏王剛換人,此時党項那邊自然是以喪事為重,邊境的榷肯定是無暇顧及了,客官要想獲得貂皮和乾貨,也只能來北地採購了……”
眾人聞言一驚,然後面面相覷,似乎在消化這句話的含義。楊雲帆首先站起開口問道:“掌櫃的,您剛才說,西夏王剛換人……喪事為重……是何意?”
儘管心中有所猜想,但掌櫃的一句話還是讓眾人的猜測化作現實。
“幾位客官還不知道嗎?前幾日西邊傳來訊息,西夏王李繼遷在征討吐蕃西涼城時,連下數城之後大意輕敵,中了吐蕃人的詐降之計,在突圍的時候,西夏王李繼遷身中數箭,死於途中,西夏太子李德明繼位,吐蕃人趁機收復了數座被党項人佔領的城池,又圍困了西夏人的靈州城,李德明示敵以弱,又以詐降之計反敗吐蕃人,待吐蕃人退去之後,李德明便開始向大宋和大遼上書乞求封賞,以安鄰邦之心……”
眾人聽罷又是一些面面相覷,神情中皆透漏出一絲喜色。沒想到這才十幾日,竟然發生瞭如此重大的事情,眾人也是感慨於李繼遷,這位党項人的梟雄,起於詐降,也死於詐降,果然古人說的好“君以此興,必以此亡”!
“掌櫃的,上幾壺酒!”待得菜餚端上來之後,楊雲帆開口說道。難得聽到如此振奮人心的好訊息,眾人也是決定慶祝一番。
“國之大幸,理當慶祝,雖不能痛飲,但當浮一大白!”待得掌櫃和店小二退下之後,楊雲帆對著眾人開口說道。
眾人也是皆舉杯暢飲,席間之樂,不必多言。其中飲酒後白瑩瑩的臉龐在燭光下顯得更加動人心魄,楊雲帆目光無意之中掃過後,忽的又迅速避開,目光看向了別處,而白瑩瑩則含情脈脈的舉起酒杯望著楊雲帆有些出神。
就這樣,眾人懷著愉快的心情一路北上,穿越了瀚海沙漠,來到了北海之濱的木倫城。城北有一條河,名叫烏魯古河,而與木倫城隔河相望的便是眾人此行的目的地——梵天林。
梵天林是由一片沙棘林組成,遼人多信佛,自從佛教傳入遼地之後,便迅速征服了這片土地上民眾的信仰,成為遼國主要的信仰,上到皇帝太后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販夫走卒,皆是信佛崇佛。甚至連當今遼國皇帝耶律隆緒的小名“文殊奴”,都是取自佛經中的名字。
相傳,梵天林以前只是一片沙棘林,並無特殊之處,當年遼國皇帝耶律德光打獵時,一路追逐獵物來到了此處,獵物鑽入林中,耶律德光正待乘馬進入林中尋覓之時,突然林中響起梵音,聲音洪亮,梵音中的慈悲之意與普度之語直抵人心,連嗜殺成性的耶律德光也有些悵然若失。
回過神之後的耶律德光以為林中有大德高僧在此,急忙派兵進入林中搜尋,請高僧回城講座,但一連三天的搜尋,把林子前後梳了三遍都沒有尋到人跡。
耶律德光派人打聽此林,才得知,在十年前,有一位得道高僧從中原一路傳教來到此地,在穿越瀚海沙漠時已經脫水嚴重,到達此地時已經奄奄一息,應高僧的遺囑,周圍的信徒便把他火化之後葬於沙棘林中,據附近百姓說,經常能聽到林中傳來陣陣梵音之聲,好像有人在唱經。
聽罷屬下打聽來的訊息,同樣十分崇佛的耶律德光心中一陣感慨,隨即下令為高僧在進後修建一座石塔,並取名為“太一塔”,並把這片沙棘林取名為“梵天林”。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在後來雍熙三年,宋遼大戰之後,宋人許多的江湖俠士葬身沙場,遼人便把他們的屍首火化之後埋在了梵天林之中,並把宋軍西路軍副元帥楊業及其三個兒子的骨灰葬在了太一塔之中,民間傳聞或是用以祭奠,或是用以震懾,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