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的宿舍號碼是607。
在宿舍樓一樓前廳裡,和黃寶強交換了電話號碼後,張偉並沒有真的讓他幫忙提行李上來。
因為這是一棟沒有電梯的高層。
理工大學的校風是艱苦樸素,勤奮務實,追溯學校的變遷史,前身是燕京的機械學院,在七幾年時整校遷來西都,除了一群老師學生和一片荒地,什麼東西都沒有。
最後,正是靠著當初的那一撥老師和學生,一鏟沙子一鏟泥地把學校建了起來,十分的勵志。
體現到對學生的教育上,就是在住宿條件和食堂的飯菜口味上,始終都提不上來。
張偉所在的8號宿舍樓,已經是當下最新、條件最好的一棟了,等大二回到老校區,住的都是70年代蓋出來的樓房,那才是享受,冬冷夏熱。
“真不知道,那些住在10樓的鐵子們,每天走樓梯爬上爬下的,都是踏馬怎麼罵孃的。”
罵罵咧咧地把行李提上六樓。
連沈大偉都有點兜不住了,關鍵是,大件的行李都在他那。
“估計最難受的還是軍訓那幾天,每天累的跟狗似的,好不容易熬到解散了,拖著疲憊的身子準備回去休息時,發現還要面對這樣一個天塹。”
“呵呵。”沈大偉勻了口氣,默笑兩聲,表示認同。
行至607門口,宿舍裡面已經有人了,是兩個家在西都周邊的秦省人,都是和父母一塊來的。
張偉也沒客氣,假裝在門口看了看門上貼的鋪位號,就走了進去。
新生宿舍樓的住宿標準是6人間,張偉住緊靠門後的上鋪,下鋪是同樣來自東北遼省的小胖子張思遠,相鄰是西都本地的媽寶男張弛,只不過這會他們還沒有來。
對607這幾個龜孫,張偉簡直不要太熟。
沈大偉跟個小大人似的,以當哥的名義,和已經到了的寒陽人張華家長、高陵人王軍家長,聊得火熱。
徒留下三個大學生自己,在各自的位置收拾床鋪行李。
沒多久,冀北滄縣人趙小龍也在他爹的押送下,進來了,宿舍內的熱度,一度達到了一個小高峰。
隨後,就隨著幾個“長輩”的離去,開啟了亂鬥模式。
門口的清單上都貼有宿舍成員的名字籍貫,所以現有的幾個人,也就只是稍微對號入座一下,寒暄兩句,也就沒人說話了。
最後,還是上一世就扮演話事人的張偉,又挑起了打破沉默的責任。
其實他也挺內向的,但是架不住哥幾個,都比他能耐得住寂寞啊。
“我說哥幾個,你們都是哪一年的啊?我是88年8月的。”
張偉閒得無聊,隨便起了個話頭。
宿舍嘛,總要講究個先來後到、論資排輩的規矩,而年齡和生日的大小,就是一群不太成熟的年輕小夥子,論資排輩的最簡方式。
要不然,以後相互間磕絆打鬧叫哥的時候,要是摸不準對方是不是真比自己大,都感覺口角上,不是那麼爽利。
“我也是88年,11月的。”
許是客場作戰的人,總是習慣性地保持主動,用以緩衝不是本地所帶來的劣勢,這邊來自東北的張偉剛一起話頭,那邊的冀北人趙小龍,就趕緊接話了。
緊接著就是來自秦省鹹城的張華,87年10月的。
高陵的王軍年齡最大,不怎麼愛說話,只說是肯定他最大。
大家最開始都以為“軍哥”是復讀的,頂多比他們大個一兩歲。
可是重生而來的張偉知道,軍哥是真的大,整整比他們所有人平均下來,大了4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