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婉真從布包裡取出一個小型分梳輥模型和一團原棉。
“這是按照傳統15度角設計的分梳輥。”
她將模型遞給李明,“你試試處理這團棉花。”
李明自信地操作起來,但很快眉頭緊鎖。
棉花不斷纏繞在輥筒上,效果很不理想。
“現在試試這個。”宋婉真又取出另一個模型,這是她改進後的18度角設計。
李明半信半疑地接過,剛操作幾下就瞪大了眼睛。
棉花順暢地被分梳開,纖維損傷明顯減少。
“這,這不可能!”他喃喃自語。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宋婉真的聲音不疾不徐,“15度角在理論計算上確實最優,但忽略了棉花纖維在高速運轉中的運動。”
她走回講臺,從公文包裡取出一本期刊,翻到折角的那頁:“這是詳細的理論推導和實驗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後查閱。”
李明的臉漲得通紅,低著頭回到座位。教室裡響起一陣自發的掌聲。
宋婉真繼續講課,不時用生動的例項和幽默的語言化解技術理論的枯燥。
她展示了自己這段時間記錄的幾本工作筆記,上面密密麻麻的資料和手繪圖讓臺下學生驚歎不已。
她指著筆記上一處修改記錄,“這個導紗裝置的改進,靈感就來自我們廠一位老工人的建議,透過這個,我們設計出來了新穎的裝置。”
課程結束時,學生們自發站起來鼓掌。
幾個女生圍上前請教問題,眼神裡滿是崇拜。
李明擠在人群最後,等其他人散去才磨蹭到宋婉真面前。
“宋老師,對不起。”
他低著頭,“我不該以學歷取人。您的課讓我明白了實踐經驗的重要性。”
宋婉真拍拍他的肩膀:“能提出問題很好,保持這種質疑精神。不過下次,記得先動手驗證。”
等到學生都離開之後,霍驍才走過來,看著她微微勾起唇角:“你這麼受歡迎,我都沒有辦法過來找你了。”
“你就別笑話我了,好了好了,咱們趕緊走吧。”
說完兩個人往外面走去。
教務處的王主任在走廊上攔住了宋婉真:“宋老師,您的講課太精彩了!我們正缺您這樣有實踐經驗的教師,不知道您是否願意正式調入我們學院?待遇從優。”
霍驍站在旁邊,聽到這句話時微微挑眉。
他知道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機會。
大學教師,體面穩定,還能擺脫小縣城的侷限。
宋婉真卻搖了搖頭:“謝謝王主任厚愛,但我還是更適合工廠一線。不過……”
她看了一眼霍驍,得到他鼓勵的眼神後繼續說,“如果學院需要,我可以定期來開講座或指導畢業設計。”
王主任面露遺憾:“太可惜了。那至少把今天的課錄下來作為教學案例可以嗎?您的講課方式很有啟發性。”
宋知意答應了下來。
回程的火車上,霍驍遞給宋婉真一杯熱茶:“為什麼拒絕?那可是大學教職。”
宋婉真望著窗外飛馳而過的田野:“我的根在工廠裡。那些機器、那些工人,才是我的靈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