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煙榜

第46章 雙手合十甘赴死

釋教和尚多恪守清規戒律,或讀萬卷經行萬里路,從使徒行者開始經歷人世間七情六慾苦修,或孤身入凡塵嘗試人劫之苦求大道。

儒、釋、道三教雖有道法氣運之爭,可終歸在教義上勸人向善,老和尚與小沙彌骨子裡並非十惡不赦之人,二人也未因爭奪寶物而奪人性命,所以小司出劍有輕重,並未對老和尚動絲毫殺心。

“貧僧願再接施主一劍!”

老和尚明顯在硬撐,鐵骨雖然未碎,卻被虛柔實剛的劍氣撕開裂口,只要少年再使出一劍,這鐵骨便形同虛設。

少年得意輕斂,並未在氣勢上咄咄逼人:“我若再出劍,任你鐵骨錚錚,也得法身法相及肉破滅!”

法身擊碎,破墩石法相與肉身易如反掌,何況小司還有兩劍未出,他有足夠底氣與釋教羅漢叫板。

小司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不願隨意取人性命,當年在東海斬惡蛟亦是如此。

海邊百姓人人痛恨的惡蛟,可惡蛟並非無辜奪百姓性命,若非人們太過貪婪,想要侵佔蛟龍生活的海域,想將東海魚蝦捕盡,蛟龍何故與一群漁民百姓結怨?

說到底,天下大多紛爭不過是各自立場不同罷了!

見師父龐大的鐵骨法身似要崩裂,小沙彌瞬間焦急萬分,他趕忙迎上前檢視師父狀況。

一把挽住老和尚胳膊,小沙彌發現老和尚嘴角似有血跡,而且臉色明顯失去血色,似乎受傷不輕。

“師父,精金兩刃刀不痴不要了,咱們這就回明知山……回明知山……不痴不值得師父拼命。”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釋教立宗明知山,向山中虎獸借領地八百修建廟宇,創立釋教宗門,便是以赴死之心割肉喂虎,故而佛陀常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地獄不空,釋教不滅,這是老和尚落髮為僧時的信念,他不予佛陀菩薩們說,不予眾生吐露,不予小沙彌言,故取法號:說不得。

何為說不得?

一切藏於心,力於行,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信念。

佛陀菩薩們視大週中原為人間聖地,可聖地界空,未承西釋教眾普法弘宣,這是老和尚平生之夙願,也是千百年來無數教眾想要完成的宏願。

七百多年前,與之宏願相同的釋教一代菩薩阿莫羅尼,也就是大周世人口中的泥菩薩為大周文王扶轎過弱水,曾以助其立國作為在中原傳教的交換條件,不惜以洩天機自毀金身的代價與周天子換普教立寺榮恩。

可惜最後事與願違,事實證明這是與虎謀皮,泥菩薩自己也遭受天劫反噬,使釋教止步中原傳教七百多年。

看到那團形如蛤蟆的黑雲在無數鴉鵲簇擁下向杏花巷古井湧來,老和尚有預感,泥菩薩法相或將蛻皮脫骨,再度重生。

有預感是泥菩薩煥然新生,老和尚揚起慈悲微笑,抬起手抹去小和尚眼角淚珠:“我釋教大法未能在中原立教普渡,止步多年,佛子當以此為重任,廣弘佛法。”

小沙彌不聽訓誡,哭訴搖頭:“我不想當這佛子,也不要當這佛子,我只希望永遠侍奉師父左右。”

老和尚抬頭望向已完全盤踞在杏花巷上空的黑雲,面色嚴肅,雙手再合十:“殺生成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貧僧甘赴死,請小施主再出劍!”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