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城地處大周偏隅。
西出鳳鳴為蠻荒苦寒之地。
北越荒漠是北境。
在渭國割讓給涇國的六郡中,面積最為廣袤,但與“富饒”二字相去甚遠。
這裡土地十分貧瘠,窮山惡水大抵說的就是這種地方。
此地連線大週一處荒漠,連綿數百公里,被呈逶迤蛇行之勢的鳳鳴山分割,地勢由高往低就此隔開。
一山二漠三水,共計四種地貌人文景象。
大周、蠻夷、妖族與西釋眾教交匯,情況也是極為複雜。
鳳鳴山以西是北境與西蠻交界地,與弱水、涇河、渭水隔山相望。
三水並流,在漫長的河道衝擊下,形成了漠城與丹霞平原,長久以來一直是渭國的河西要塞。
漠城鹽鹼嚴重,三年兩旱。
即便不旱,也得在盛夏經歷一場或大或小的洪災,放眼王朝也是極不入流的普通郡城。
但凡有點背景來歷的人,多不會來此為官任職,可見這地方平日裡,就是個讓人提不起任何興趣的偏遠小城。
有能力的年輕人,早在漠城割讓給涇國時就離開這裡往幾都或洛陽謀生。
再不濟也混跡於涼州。
還願意留在漠城繼續面朝黃土背朝天,在鹽鹼地裡刨食的人。
剩下來的這些人不是老弱婦孺,就是一幫遊手好閒,美其名曰“眷戀鄉情”的懶漢。
總之,這裡是被人遺忘的地方。
一個曾經有過輝煌,如今卻落寞得有些淒涼的地方。
老一輩漠城百姓最引以為傲的事情莫過於大周立國之初,武王完成伐紂大業,巡遊諸侯列國時,曾在漠城設立行宮,足足住了一月,並親手栽下這株聚納氣運的杏樹,引得鳳鳴山百鳥朝鳳,萬獸沸騰,而後郡城百姓在樹下鑿井,杏花巷湧現甘泉,這裡便有了天子氣運的加持,也曾湧現過青年才俊,出過一些左右天下朝局的達官大儒。
漠城並非沒有過輝煌,此地有過五百年昌盛,氣運直追天下九州。
若非弱水、涇河與渭水河道發生變化,涼州怕是很難將其曾經的輝煌取而代之。
時過境遷,滄海桑田。
漠城經歷蠻夷東侵十六年禍亂,涇渭兩國三年諸侯混戰,如今景象盡顯荒涼凋敝。
就連巷中的這株杏樹也垂垂老矣,不知井裡甘泉還能湧現多久?
漠城是一座沒落的王朝古城,底蘊不復當年,但氣運似乎並沒有完全散去。
很久沒有過關注的漠城近一個月匯聚了成千上百的江湖人,這個勢頭似乎還在蔓延,眼下已知的大小宗門勢力總計四十。
諸如阿飄這等尚不能完全掌握來歷之人超過百人。
其中還有受僱於某些家族勢力,留有殺人越貨案底被王朝各州郡通緝的狠人也不下五十。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