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氏咬牙切齒道:“賠錢貨還想我給銀子,沒門。”
吳六苗也咬著牙道:“我才不要這個賠錢貨,滾出吳家,就跟我們再無干系。”
鄧縣令幽幽道:“吳六苗,如果你不願意交付撫養費,那以後吳丫丫對你這個親爹也沒有贍養之責,你可想好了。”
“嫁出去的丫頭潑出去的水,我以後有兒子養,才不需要這個賠錢貨養。”
馮氏跪下又磕了一個頭:“大人,求您再給民婦的女兒一道斷親書,民婦的女兒自己養。”
鄧縣令望向怯怯的吳丫丫,聲音溫和道:“吳丫丫,你願意跟著誰?”
吳丫丫小心瞥一眼吳六苗,看到他惡狠狠的目光,小聲回道:“俺要跟著孃親。”
鄧縣令寫下和離書和斷親書,蓋上官印,讓吳六苗畫押。
衙差將兩人提溜著扔在門外,圍觀的百姓也紛紛離開。
衙差帶著馮氏一行人回了吳家搬東西,其實,馮氏的嫁妝早就被花得差不多。
不過,她的養母有三畝良田,還有一棟房子,雖然舊了些,但地基還值不少錢。
當初陪嫁的銀簪,衣服,櫃子,床鋪,被小姑子佔去不少。
在兩位衙差的監視下,吳家人也不敢相攔。
洪氏和吳六苗已經被相熟的人送去醫館,哪還顧得這邊。
張縉沒有去關注後續的事情,跟鄧縣令聊起這次來的目的。
“張大人,你的意思是在橫口村建紡織作坊?”
當初,張縉只是說租用崖石縣的土地。
如果把作坊建在崖石縣,對本縣可是大有裨益。
如果澤安縣發展那麼快,其他七縣早就羨慕不已。
鄧縣令從未想過有這等好事,連忙讓手下的人看茶。
張縉淡笑道:“我調查過咱們幾個縣的土壤,崖石縣的地最是適合種植棉花,我已與將軍商議,明年還要在貴縣大肆種植棉花,不知鄧大人意下如何?”
“求之不得,哈哈...如此甚好,我一定全力配合,需要什麼東西,你儘管說來。”
“我會讓大松村的磚廠送來紅磚,水泥等,需要貴縣安排足夠的人手,爭取儘早將紡織作坊建起來。”
“不知張大人可有想好建在何處?”
“我已看好地方,不如鄧大人一起走一趟。”
“沒問題。”
“鄧大人,在紡織作坊未建成前,那些棉絮我就先收走了。”
“無妨。”
這些本就是張縉提供的種子,而且這次收益,張縉佔大頭。
人家先拿走,也是對方自家的東西,能跟他說一聲,那是人家給他面子。
鄧縣令可是知道,張縉跟歐陽澤走得很近,可不能得罪王爺跟前的紅人。
其他縣的縣令早就羨慕他了,這榮耀都是張縉帶給他的。
一行人騎馬到了橫口村,張縉帶鄧縣令到了她規劃的地方。
這裡是一片石地,種植不了作物。
東面臨著小道,南,西面種植了大量的棉花,北面有水源。
唯一的難處就是開鑿這些石山有些困難,鄧縣令擔憂道:“開墾這些石頭,會不會耽誤工期?”
“我自有辦法,正好可以用這些石塊作地基,至於人手方面,多勞鄧大人費心了。”
“不知這次的勞工費可否用布匹兌換?”
“自然可以。”
得到張縉的應允,這樣的條件,不怕找不到人手。
鄧縣令帶著他的人離開,張縉也將村民全部驅離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