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鬥

第11章 入室

等待網球包放下來的過程中,我看周伶不忙便湊上去問:“伶姐,剛才你說自來石和石球,那都是什麼啊?”

由於旁邊就是墓門,周伶當時是以實物為參照,現場給我解釋了一遍。

簡單說,都是古代發明的防盜機關。

她告訴我,想破解這兩種機關,要用到兩樣工具,分別是拐釘鑰匙和鋼絲套索。

拐釘鑰匙大家應該都不陌生。

開萬曆皇帝地宮的時候,用的正是這件工具,所以這裡就不多講了,這裡簡單說下鋼絲套索吧。

鋼絲套索是由幾十根專門打造的合金鋼絲組成,這種鋼絲很細,也很軟,但強度卻不低。

使用鋼絲套索破除封門石球時,需要先借助拐釘鑰匙,將套索套在門後的石球上,然後小心用力往上拉,使石球發生偏移,脫離下方的卡槽,趁這個時候,推動墓門,這個機關就破了。

當時我們也是這麼幹的。

因為這兩種工具,周伶都有,就裝在她那個棒球包裡。

而且周伶非常熟練,不到三分鐘就上好了套,一看就幹過很多次了!

“拉!”

隨她一聲令下,長海叔提著套索緩緩發力。

我則使勁向前推門。

伴著石門和石球間低沉的摩擦聲,這道關閉了四百餘年的墓門,緩緩開啟了……

映入眼簾的,是長約三米、寬約一米的斜坡墓道,墓道均由大塊石條砌成,傾斜度不大,燈光打過去,可以看到前室中間擺放的五供,以及通往中室的甬道入口。

接下來還是要先通風,確認含氧量沒問題了再進去。

有人可能會問,怎麼這麼磨嘰!

對此我只能表示,的確不是所有同行,都像我們這麼磨嘰,但同樣,也不是所有同行,都像我一樣,今天還活著,還有機會去回憶,當初是怎麼磨嘰的。

這一行雖然旁門左道,是下九流,但這行裡的好多經驗,也都是拿人命換來的……

等待通風的空檔,我們觀察了門後的機關裝置。

其實原理非常簡單,石球也不大,直徑二十公分左右,打磨的略顯粗糙。

當時我就想:如果下邊的卡槽再深一些,達到石球的一半,並且和石球契合的完美一點,鋼絲套索肯定就不靈了。

後來我拜師後,同師父交流過這個想法,當時他說了很精闢的一句話。

“如果門足夠堅固,門以外的地方就成了門。”

這話翻譯一下就是:你特麼能不能別這麼死心眼,前門進不去,你不會換個地方幹麼!

十分鐘後。

燭光沒什麼變化,我們穿過墓道進入前室。

三把頭燈的輝映下,前室瞬間明亮起來。

我抬頭一看,當場就想明白了,我想明白周伶為什麼要從墓門進來了。

因為灌頂全是大塊的花崗岩石條,按墓門和墓室中的高度差推算,石條大概有將近半米的厚度。

我們當時沒有準備雷管,不走墓門就得靠大錘硬砸,半米厚的花崗岩,估計砸一宿都未必能進來!

前室東西不多。

從左到右依次是一個陶缸,一套五供,以及一方石板,我湊到陶缸旁看了看,發現裡邊黑漆馬虎的,底部有一層黑泥一樣的物質。

周伶說那是長明燈,墓主人下葬的時候,裡邊應該是放滿了燈油的。

我點點頭,然後又走到另一側看了下石板,很厚,上面陰刻著八個字:

後無前生

名無後死

這自然就是老太監的墓壙。

大多數情況下,墓壙會是一個石函,蓋板上書“某某某墓誌銘”或“某某某墓壙”,寫墓誌銘的居多,開啟蓋板後,則是墓壙的詳細內容,記述著墓主人生平。

但就像長海叔說的,老太監不走尋常路,他的墓壙就這八個字,無論風格還是含義,都顯得十分灑脫。

當然,也透著一股子淒涼。

除此之外,同樣不尋常的,還有五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