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我不自覺想起了壁畫中,小孩兒看戲時乘坐的那艘樓船。
雖然壁畫裡面更復雜些,但總體比較,兩者是非常相似的。
最奇特的在於,這具船棺,竟然是紅色的。
強光手電打上去後,光線立刻透入其中,在黑暗中映出一片赤紅色的光暈,如同血色的火焰一般,濃郁至極。
回過神後,我來到周伶身邊問:“伶姐,這……這是玉石?玉石有這麼紅的麼?”
她抬腿跨入雲盆,摸了摸後點頭說道:“是血玉,應該是神農架出來的,在湖北紅平鎮,我見過這種玉料……”
啪——
就這時,她稍微往後一退,腳跟像是踢到了什麼。
我低頭看去,發現是一方石函。
“墓壙!”
“肯定是墓壙!”
我這一招呼,馮抄手他們也被吸引過來。
但當我們開啟石函後,卻發現,裡頭並沒有墓壙,只有一塊方石板。
石板上是一幅線雕。
雕刻者手法極高,三十公分見方的石板,竟惟妙惟肖的繪刻了九組場景。
第一組是一個女子躺在床上,肚皮隆起,表情痛苦,看樣子像是在分娩;
第二組是一個衣著華貴的婦人,看起來地位不低,但這婦人的表情卻很兇惡,有個宮女模樣的人趴在她耳邊,似乎講了什麼訊息,令她十分生氣;
第三組是在一處書房裡,有個宮人跪在地上,正在向一個頭戴冠冕的威嚴男子稟報著什麼;
第四組很奇特。
是某位親王之國的場面。
“之國”即就藩。
只要不胡作悶愣,此後天高皇帝遠,那是要多瀟灑就多瀟灑。
而後邊的五組場景,人物就固定了。
分別是那位就藩的王爺,第三組場景中的宮人,以及一個逐漸長大的孩子,至於場景內容,描繪的就是這個小孩的成長、讀書、生活、病痛以及去世。
我正準備嘗試著,想將這些內容聯絡起來。
但沒等我思考,便聽周伶道:“原來是龍種,難怪這麼大的手筆啊!”
……
龍種。
這是周伶根據石板上的線雕畫,對墓主人身份做出的結論。
首先古墓的年代是確定的。
即成化至正德年間。
而成化年間到山東之國的親王只有一位,即此前提到過的,初代德王朱見潾。
但即便是親王,是皇帝的親弟弟,他也玩不起這麼大的專案。
所以下令修這墓的,只能是一個人——成化皇帝,朱見深。
於是周伶推測,除正史記載的子嗣外,成化皇帝在次子出生前,有可能還有一子,但由於這個孩子的生母出身普通,成化皇帝擔心這個孩子的安危,便在弟弟就藩之際,交給弟弟帶至濟南秘密撫養。
只可惜這個孩子命不好,未及成年便死於病患。
成化皇帝向來重感情,他感念自己虧欠了這個孩子,便託付弟弟予以厚葬。
都說無情最是帝王家。
但在這座大墓之中,我們看到了數百年前來自皇室家族的溫情……
不過,推測畢竟只是推測。
如果沒有文字出土,只靠一塊線雕,是不能被當做史實叫人信服的。
“這塊石板很重要,記得帶走。”
周伶叮囑了我一句,完後便繼續觀察船棺,不料這時她卻發現,棺蓋與棺體之間,竟以金鑲玉的工藝,給嵌死了……
不同於木棺石棺,這玉棺本身就是寶貝,暴力破拆肯定不行,得找專業的手藝人,一點點撬。
周伶琢磨了片刻,又在玉棺的四面分別敲了敲,完後便道:“不怕,這玉棺不厚,充其量六七百斤,等洞螈解決後,可以直接弄出去!”
“慢!”
就這時,馮抄手忽然道:“周姑娘,我得問問您,那琉璃寶樹,還有這血玉船棺,您打算賣給誰?”
一聽這話,周伶撫摸玉棺的手便是一頓。
她嘴角逐漸揚起,自顧自的說道:“馮爺有話,不妨直說,問來問去的,多沒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