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小跑來到墓道盡頭。
果然,是封門磚。
顧不上多看,我抄起刨錘就開始猛鑿,而且跟之前一樣,還是一邊鑿一邊咒語加持。
“正中間!正中間!正中間!……”
為什麼要喊這三個字呢?
因為馮抄手說過,南北朝,尤其是北魏時期,平民和普通貴族流行一種特殊的墓葬形制,名叫“刀把墓”。
即墓道通常偏於墓室一側,或由甬道連線,或直接聯通墓室,這樣從上方俯瞰,整座墓葬的形狀像會一把刀,墓道如同刀把,墓室則是刀身,故而稱之為“刀把墓”。
所以我面前這處封門磚鑿開後,如果居中對稱,那就還好,如果偏在一頭,那絕逼是個窮坑!
一塊磚被鑿碎。
我直接手都不用了,就掄著刨錘硬摳,扣不動就調過來給它來兩下。
一陣叮叮噹噹過後,上半部分的封門磚被拆掉了。
扶著頭燈往裡一照。
“臥槽!”
兩尊等身高的鎮墓俑,正直勾勾的盯著我。
威嚴肅穆、不怒自威。
嚇得我當場一哆嗦。
不過還不賴,是在中間。
兩尊鎮墓俑守護的是一座磚券門。
和剛才不同的是,這座券門砌築工藝十分精湛,墓磚排列井然有序,且上面還雕刻了不少寶相纏枝花紋,門楣和拱頂位置,更是做成了磚雕仿木結構。
而且是少見的木椽加飛簷樣式。
這我之前在濟南看的墓葬圖書裡都沒有,是第一次見到。
“兩位大哥,有怪莫怪啊!”
我雙手合十唸叨一句,便摸出兩個口罩將它們的眼睛遮了起來,看著顯得有點滑稽。
很快,券門磚也被我鑿掉了大半。
頭燈光掃向墓室的剎那,一座精美的彩繪屏風映入眼簾,而屏風的縫隙之間,還隱隱可見一抹鮮豔的硃紅色!
我瞬間興奮的一跺腳。
是漆棺!
是漆棺和漆屏風!
牛逼!
南北朝承襲漢制,很流行漆器。
古代天然漆的採集十分不易,再加上製作工藝十分複雜,漆器在古代都算奢侈品。
因此能用得起這兩樣物件的墓主人,要麼是名門望族,要麼是地方州政長官。
這種級別的南北朝墓葬,就是在薄,也絕對能摳出點東西來!
我趕忙將罐頭瓶伸進去。
燭光一暗,看起來有要熄滅的跡象。
我看看時間,兩點二十八分!
“沉住氣沉住氣!”
“先通會風!”
等候通風的過程,真叫一個抓心撓肝。
就彷彿有個美女躺在裡頭,她穿的很暴露,而且還在一個勁兒的跟我拋媚眼、勾手指。
我所幸一溜煙跑回盜洞口。
還不錯,周伶教我的土辦法很管用,膏泥層蠻穩定的。
一見到我露頭,郝潤頓時驚喜,連忙問:“怎麼樣了平川?現在上來麼?”
“別急,通通風馬上進主墓室,完後很快就能出來!”
“哦哦,千萬小心啊!”
“放心吧你就!”
……
時近六月,天亮得早。
回填和解決青白土也都要時間,所以這次只通風十分鐘,我就直接進去了。
墓室面積大概四十來平,感覺上很小。
但其實已經不小了。
我這麼覺得,是因為我剛下完大墓,還有些不適應。
往前走了幾步,一個灰白色石盒出現在腳下。
是墓誌銘。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