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不離婚後,冷麵軍少強制愛

第329章   發言

“是土地在自救!”席小然激動地說,“地質結構自然產生的聲波,正在幫助植物應對乾旱。”

團隊立即模仿這種自然聲波,開發出“抗旱聲波方案”。試驗田的結果令人驚喜:採用新聲波的作物在乾旱中的存活率提高了50%。

更妙的是,這種聲波不僅不傷害生態系統,反而促進了土壤保水性和微生物活性。

訊息傳開,農民們紛紛迴歸晚亭工作室的技術。“聲谷科技”的高強度聲波技術在自然的力量面前相形見絀。

張博士親自來到工作室,態度完全轉變:“我承認失敗了。你們的技術確實更尊重自然規律。”

令人意外的是,林雨晴向他伸出合作之手:“不如我們共同研發?你的工程技術加上我們的生態理念,或許能找到更好的平衡點。”

於是,曾經的競爭對手變成了合作伙伴。合併後的團隊開發出了新一代“智慧聲波系統”,能夠根據環境變化自動調節聲波引數,真正做到“天人合一”。

新技術很快在國際上引起轟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其列為“應對氣候變化創新技術”,在全球範圍內推廣。

但團隊沒有停止探索。他們開始研究更前沿的領域:如何用聲波技術恢復已經退化的生態系統。

在西北沙漠邊緣的一個專案中,他們嘗試用聲波“喚醒”沙漠土壤中休眠的種子。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三個月後,原本黃沙漫漫的土地上竟然冒出了點點綠芽。

“聲波讓土地回憶起了它曾經是綠洲的模樣。”當地老人流著淚說,“我好像聽到了祖先們歌唱的聲音。”

另一個成功案例發生在沿海鹽鹼地。透過模擬紅樹林的聲波特徵,他們成功讓耐鹽作物在原本荒蕪的土地上生長,為沿海地區帶來了新的農業希望。

最令人激動的突破來自小雨的研究。她發現特定聲波能夠促進作物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更多碳元素固定在土壤中。

“這意味著聲波農業不僅可以增產,還能幫助緩解溫室效應!”她在國際氣候大會上宣佈這一發現時,全場起立鼓掌。

如今,當你走進任何採用聲波技術的農場,會看到這樣一個景象:聲波發生器散佈田間,播放著為當地環境量身定製的“生長交響曲”;農民們恢復了對土地歌唱的傳統;生態系統監測儀實時顯示著生物多樣性的提升。

在晚亭工作室,研究仍在繼續。團隊最近開始探索植物聲波與人類健康的關聯,初步發現某些作物在特定聲波環境下生長,其營養價值會有顯著提升。

“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用聲波種出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物。”林雨晴憧憬道。

一個春日的清晨,團隊聚集在林晚亭的紀念園。竹笛聲再次響起,與自然聲景交融呼應。監測顯示,周圍的植物以和諧的頻率振動,彷彿在參與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李老師微笑著說:“晚亭曾經說過,最好的技術不是征服自然,而是理解自然。你們做到了。”

是的,這場人與土地的對話已經持續了千年。而現在,藉助科技的力量,人類終於學會了不僅傾聽土地的聲音,更用土地懂得的語言與之和諧共處。

在這綠色交響中,每顆種子都記得大地的歌聲,每片土地都等待著懂得傾聽的人。而這場永恆的對話,將繼續奏響生命最美麗的樂章。

寒冬來臨之際,團隊接到了一個特殊邀請。北歐生態社群的艾莎發來緊急求助:“我們的土地再次出現問題,這次是一種從未見過的真菌病害,傳統方法完全無效。”

團隊立即啟程。抵達北歐時,他們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原本恢復生機的土地再次被灰白色的菌絲覆蓋,植物大面積枯萎,連最堅韌的松樹都顯得病懨懨的。

“這種真菌前所未見。”當地植物學家搖頭嘆息,“它似乎對聲波產生了抗性,我們嘗試的所有頻率都無效。”

深夜,團隊圍在實驗室分析資料。小雨突然發現一個奇怪現象:“你們看,雖然大部分植物都感染了,但瑪塔老人小屋後的那片草藥園卻完好無損。”

這個發現令人振奮。他們立即拜訪了百歲老人瑪塔。令人驚訝的是,她的草藥園確實生機盎然,與周圍的病態景象形成鮮明對比。

“大地在生病時,會唱不同的歌。”瑪塔用顫抖的手撫摸著一株薄荷,“我只是跟著土地的心跳在唱歌。”

團隊在瑪塔的草藥園佈置了監測裝置,錄下了老人每天對著植物哼唱的古老曲調。分析結果顯示,這些曲調中蘊含著複雜的聲波組合,能夠有效抑制真菌生長。

“這不是簡單的聲波療法,”席小然驚訝地說,“這些曲調中包含著多種頻率的精妙組合,就像聲波版的‘中藥配方’。”

團隊將瑪塔的歌聲與土地記憶晶體中的聲波結合,創作出全新的“抗真菌聲波配方”。效果立竿見影——三天後,試驗區的真菌開始消退,植物重新煥發生機。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