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信的驛馬在飛速跑動著,把一封封緊急軍情傳遞到京城。這些情報放在了皇帝的書案之上,皇帝閱讀這些塘報的表情也是各式各樣,有時候凝重,有時候焦慮。不過今天皇帝拿起了最新的一份塘報,卻是忍不住暢懷笑了起來。
“好,好啊!這個李如松打的好,朕沒有看錯你。”皇帝拿著奏報高興起來。
“陳矩,你也看看,這場仗打的真是太好了,平壤堅城,這才多久,就這麼痛痛快快打下來了,斬首數千,小西行長兵敗潰逃,旁邊的加藤清正也嚇得跑走了,如今朝鮮半壁河山都收復了。”皇帝把塘報遞給了陳矩。
“內臣恭賀陛下。如此大勝,看來大軍班師回朝的日子不遠了。”
“是啊,朕要去太廟,此等赫赫武功,朕要跟列祖列宗好好說說。誒呀,李如松立了這麼大功勞,要賞一個什麼官才好啊,要不要封個爵位?”
“陛下,眼下仗還沒有打完呢,等李將軍凱旋歸來,數功並賞,那也是國朝的盛事啊。”
“哎,朕也是太過欣喜了,險些忘了祖宗制度。這個好訊息要遍告群臣,也要告知京城裡的百姓,也要發給各省。倭人連過年都不讓人安穩,如今大家要樂呵樂呵。”
不過等皇帝所擬的旨意剛剛發到內閣,內閣首輔王家屏看完就要匆匆入宮面聖了。
“陛下是怎麼想到要發這麼一封旨意?”王家屏徑直問道。
“這封旨意有什麼不妥嗎?打了勝仗,大家高興,朝廷與民同樂,有何不妥?”皇帝問道。
“陛下,古語有云,父唯兵者,不祥之器。大明興此王師,是為了驅除倭軍,保全內藩朝鮮的社稷。如今大軍殺傷甚多,陛下應存憫人之心,方能有聖王之德。且眼下又非時節,朝鮮之役也未獲全功。朝鮮之役以來,軍資消耗甚多,朝廷府庫空虛,百姓忙於生計,搞這些煙花慶祝是不是為時過早了。”
“那朕要告慰宗廟,總沒有問題了吧。”皇帝不高興說道。
“臣不敢,此乃陛下純孝之舉,臣等不勝惶恐。”
“好了好了,那旨意撤回吧,朕後面自去告慰太廟即可。”皇帝無奈說道。
王家屏告退。
皇帝還是有點不爽快,於是看向了陳矩。
“陳矩,張曉現在何處?”
“張侍讀今日正好在給兩位皇子教書,眼下這個時辰,應該準備下課了。”陳矩說道。
“那就把張曉叫過來吧,朕想看看他怎麼說的。”皇帝說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