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乎,還沒來得及收拾課堂的張曉,又被叫來了御書房。
“今日你教給朕的兩位皇子教了什麼?”
“回稟陛下,微臣今日給兩位皇子教了倭國的地理。”
“你倒是有心了,這份塘報你拿來看一下。怎麼樣,李如松可是打了一個大大的勝仗。這下倭人破膽,朝鮮之役也準備要告一段落了吧。”皇帝說道。
張曉拿著塘報認真看了又看,雖然按照職場道理,不應該在老闆興沖沖的時候打斷人家興致,但是這可是關乎多少人的生死,張曉還是決定闡發自己的意見。
“陛下,此時言戰爭結束,還為時過早啊。”
“哦?為何你如此說。之前我軍先鋒失利,那確實局勢危險。但是如今能取得如此大勝,剩下的仗也該勢如破竹了吧。莫非這戰果誇大了?”皇帝拿回了塘報,又仔細翻閱了起來。
“陛下,這份戰報所寫的戰果,其實還是寫少了,說是斬首兩千級,其實倭軍戰死的人數應該是首級數的數倍,小西行長統轄的所謂倭軍第一軍團,算是基本被打殘了。”
“那既然如此,為何你還說如此大勝之後,我軍離班師回朝還遠?”皇帝問道。
“陛下,當年隋煬帝率百萬之眾去打高句麗,搞的天下大亂,就是因為要支援百萬大軍的難度太大,讓全國老百姓都動了起來去運糧運軍械,結果民不堪命,王朝斷絕。如今我軍雖然只有五萬,但是所需的糧草軍械也是很多的。我軍不斷勝利,要運送軍需的難度就越來越大。”
“倭人本來就是不惜傾家蕩產跨海征伐,現在好不容易拿下朝鮮,那肯定是橫徵暴斂,肆意收刮。我大明天兵是為了彰顯天威去的,又在異國他鄉,肯定也不好行劫掠之舉。而且朝鮮多山,本來產量也不多,如今經歷戰亂,百姓所剩的糧食肯定也不多。我軍接下來的糧餉補給,肯定會越來越難。”
“而且此前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為了爭功,孤軍深入。所以被擊敗了。如今倭軍放棄了朝鮮北邊,主力怕是已經集中在王京一帶了,而且倭國離朝鮮又近,按照此前情報,倭國還有十多萬的後備部隊還在待命。我軍軍隊本來也就是四五萬人,其他的援軍還在趕路,短時間能到的也就是一兩萬的兵。真要硬打起來,我軍的優勢就抵消的差不多了。”張曉一口氣分析道。
“那按照你所說,我軍現在還不能速勝了?那要是想把倭軍一口氣推下海,需要多少人?”
“非十萬精銳不可,而且還要有水軍援助,切斷倭軍的補給。要不然倭人在海邊駐堡而守,我軍都不知道要陣亡多少人才能拿下。或者就是耗費銀兩,選派得力軍官,把朝鮮軍重新組織起來。朝鮮軍隊這次全線潰敗,能打的部隊都被自己友軍害死了,現在還剩下的軍隊基本都是驚弓之鳥,除了幾處還在堅守的義軍還算是有些戰力。要是全靠我軍和倭人硬拼,也實在是划算不來。”
“那要是如此相持,要到何時才可打完啊?”皇帝已經沒有了聽到塘報的欣喜,又開始憂愁起來。
“陛下,倭國地寡人多,如今又是傾國遠征,只要我軍不斷出奇兵打擊他們的海陸運輸,偷襲他們的糧倉,他們十幾萬人的大軍是不能長久堅持下去的。”
不過張曉現在心裡也有些發憷,不知道李如松將軍如此迅速拿下了平壤,還記不記得自己給的錦囊了。要是李如松又去浪了,結果怎麼樣真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