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武者群體的急劇增加,各地百姓對江湖之事瞭解、接觸的也越來越多。
如今在大明各地,與武者群體和江湖勢力有關的訊息,都是很受關注的。
五嶽同盟作為長期活躍在江湖中的勢力團體,突然解體,可以說是極其引人注目的。
……
而在各個江湖勢力,得到這訊息後,反應不一而足。
但所有人都清楚的意識到,江湖變了,並且將持續改變。
五嶽解體,不僅是五嶽劍派的消亡,更是象徵著,以劍為武道主流的時代的落幕。
刀槍劍戟,斧鉞鉤叉。拳腳棍棒,奇門兵器。你方唱罷我登場,百家爭鳴的時代來臨了。
………
弘治十二年三月,華山派陸續迎來了一眾江湖勢力的頭頭腦腦。
有人當天來,當天走,離去時面無表情。
有人在華山一待就是七天,離去時嶽不群親自相送。
有人來了又走,去而復返。
整個三月份,華山彷彿成了江湖的中心,各大勢力圍著華山轉。
……
五月初,華山派副掌門柳易,正式到訪峨眉山,與峨眉掌門孤松子進行了密切會談,雙方就合作事宜達成一致。
五月中旬,柳易到訪青城山,與青城山掌教靈虛子會談三日,而後離去。
六月初,峨眉、青城、華山,於江湖小報聯合釋出公告,倡導佛道合流,學有為法,行立德事。
峨眉派孤松子宣佈峨眉山尊佛崇道,一視同仁,自此之後峨眉派不分佛道。
緊接著青城山靈虛子宣佈青城山佛道合流,志在全真。
訊息傳出,佛門禪宗,三論宗等宗派領導者,就要氣沖沖的找峨眉孤松子要個說法。
不過都被少林方正去信攔下。
“這是嶽先生的反擊,恆山派一事,我等贏了一手,峨眉、青城之事,便失了先手。”方正心中發苦,卻也無可奈何。
他們拉攏恆山嵩山,想要以縱隔之勢隔斷華山與泰山。壓制越來越鼎盛的全真道門。
卻沒想到,最關鍵的左冷禪選了華山。
雖然恆山迴歸佛門,卻反被華山嵩山泰山橫斷於北方。
如今華山派不出手則已,一出手便是王炸,讓佛門損失慘重。
峨眉青城,既是佛門名山,也是道家聖地。兩座山上都有著大量道觀、佛廟,傳承日久,影響巨大。
長久以來,青城道做主,峨眉佛當家,算是是佛道共識。
青城山出世行走的餘滄海,說是青城派掌門、松風觀觀主。但實際上根本代表不了青城山,僅僅是對外表示一下道門的主導權而已。
峨眉派比青城派情況好一些,影響力更大,但因為陳年舊事,已隱世多年,最近才開山門。
峨眉山上的佛道都喜苦修,甚少摻和江湖事,以至於不少新生代江湖勢力對峨眉都沒什麼印象。
這兩座名山可以說是隱世道門佛家的聚集地,不少高功大德居其上。
如今卻都被峨眉派和青城山所歸攏收納,統一了思想,可以說對佛門在川蜀的勢力,造成了極大的打擊。
峨眉尚且給佛門留了點面子,不那麼難堪。
青城山靈虛子那句志在全真,是毫不掩飾立場傾向。
方正不是沒動過敲打峨眉青城的想法,但僅僅是一瞬就被他掐滅。
不提華山在那擋著,單單峨眉青城各自被統合起來的力量,就不是如今沒有整合好的佛門能輕易對付的。
方正很清楚,這兩座山,牢牢的壓住了川蜀之地,佛門勢力再難進川。
而因為峨眉,青城,華山的倡導,本就醞釀已久的佛道合流思想,在華夏大地上盛行開來。
佛門迎來了更嚴峻的挑戰。
華山,青城,峨眉,也被好事者統稱為“三山”,以表示這三家在促進佛道融合方面的貢獻。
三山的出現,也象徵著新時代的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