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從魔改笑傲江湖開始

第75章 鉅變

總體來說,在各個方向,都有斬獲,國土擴大一圈。

而這開疆拓土這種事,誰都會上頭,就連文官也不例外,弘治與一眾大臣商談過後,決定採取以戰養戰的方式,蠶食鯨吞相結合,什麼時候對面議和了,什麼時候停戰。

至於後勤壓力?如今的大明可不是兩年前的大明瞭。

受元氣復甦影響的不只是人,還有各種動植物。

最先有動作的就是華山,或者說柳易。

弘治九年初,柳易便親自主持優質種子培育計劃。

依靠著內力和元氣的特殊性,加速糧食生長,培育能自主吸收天地元氣,生長迅速的良種。

紫霞罡氣洗煉,長青真氣續命,天地元氣催熟。

不到一年時間,柳易率人在福建沿海,培養了五代糧食,最終得到了可以快速生長的水稻和小麥的母種。

這裡面長青真氣發揮了不少作用。長青真氣其實就是此前柳易創造出來,專門用於療傷的長青功的升級版本。

嗯,主打的就是生命力旺盛,救治一切生靈。

弘治十年,華山、少林、武當、福威鏢局聯盟,在所屬勢力範圍內,大力推廣改良稻種,改良麥種。

先種自家的田,在三個月後,第一批糧食成熟,無數觀望之人紛紛上門求購種子。

本以為會高價出售,卻發現這良種售價與普通糧種一樣,而且各個村落可以集體形式賒購,利息只要半成。

這讓不少投機取巧之人大罵幾家不講規矩,怎麼能這麼低的利息,這不是獨吞生意嗎?

還不待各地的地主豪強有所動作,弘治的旨意就已經透過大明報和江湖小報正式公佈。

“如有阻攔良種推行者,斬立決。”

此時正是各地捷報頻傳之際,朝廷威勢正濃,無人敢在此時搞事。

弘治十年十月,耐寒,生長迅速的小麥和旱稻鋪滿了北方大地,而江南地界,第二茬水稻已經種下。

北方一年兩熟,南方一年三熟,平均畝產較以往翻了兩番。糧食產出的巨大的變化,讓大明朝迎來了新的變革。

有著糧食作為基礎供應,各種副食產品,迅速出現在市場。農業養殖業快速發展,也帶動了手工業的前進。

而大明本身商業活動就非常繁榮,如今更是爆發出驚人的活力。商品交換帶來的經濟效益,使得大明境內,呈現出昂揚向上的態勢。

而這一切的變革,都是柳易在背後推動。

沒有人比他更瞭解元氣復甦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在福建兩年時間,柳易可不單單是培育良種那麼簡單。

元氣之變,除了讓華山十一代弟子中碩果僅存的風清揚突破先天之境,還使得第十二代弟子中的部分人進入一流水平。

其他人即使沒有大境界突破,實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而就在眾人逐步適應天地元氣的存在後,柳易拿出了此前積累的助長功力的丹藥和藥液。

配合著祖孫三人的一對一指導,華山十二代弟子中,去掉嶽不群還存世的共四十二人,有三十五人已進入一流之境。

剩下七人,也都到了二流的頂點,只待機緣一到,就可突破。

十三代弟子作為新生力量,更是湧現出諸多優秀的人才,有幾十人後來居上進入二流上的水平。

令狐沖,周輕語更是不負眾望,雙雙踏入一流之境。

華山的中堅力量,一舉超過武當少林,曾經的日月神教,問鼎江湖。

不算柳易三人,憑藉服用了洗髓丹後突破至絕頂的甯中則和常思師徒,後來居上的封不平,以及因禍得福的周不疑,華山就已是當世第一。

而就是如此龐大的力量,近三分之一,被柳易帶到了東南沿海。

十幾位一流高手,幾十位二流武者,以及一大批新老十三代弟子。浩浩蕩蕩二百多人,在東南沿海創立了華山研究院。

良種課題只是研究方向之一。

動植物對元氣適應程度、吸收元氣後的變化、定向培養;內力與天地元氣間的相互影響、轉化,天地元氣儲存;長青功、長青真氣在醫療中的應用、生命力的本質;火藥武器的應對方式、攻擊模式;天地元氣對陣法的影響……

兩年多時間,柳易帶著人專心搞研究,每有成果出現,便迅速轉化為華山的戰鬥力,或者對外開放,產生大量經濟效益。

柳易當了兩年商業部主事,華山的存款存糧物資儲備不僅沒有因為人員激增、大量消耗而降低,反而在原有基礎上,翻了幾翻。

生產力變革,創新事物帶來的降維打擊,實在無解。

柳易所帶領的這部分人手在搞研究,搞錢,抓住未來,推動民間的變革。

留在華山的兩撥人馬,也對大明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