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婆婆哼了一聲,終於沒再推辭。但她轉身就掏出一把錢塞給王玉蘭:\"拿著!給自己買點好吃的,看你這小臉瘦的!\"
\"您就收著吧。\"趙興邦笑著說,\"要不是您,玉蘭還不知道會怎樣呢。\"
劉婆婆嘴上罵罵咧咧,但嘴角卻不受控制地上揚。她把錢小心地塞進貼身的衣兜,又叮囑道:\"以後可得多長個心眼,趙家那群黑心肝的不會就這麼算了。\"
趙興邦點點頭,眼神變得深邃。他知道,今天的風波雖然平息了,但真正的挑戰或許才剛剛開始。不過有了馬偉這個\"意外收穫\",至少在官方層面上,他多了一層保護傘。
……
馬偉那份圖文並茂的彙報材料在縣農業局引起了軒然大波。局長辦公室的燈光一直亮到深夜,第二天一早,緊急會議的通知就發到了各個科室。
\"這個固氮豆專案必須高度重視!\"局長拍著桌子,震得茶杯裡的水都濺了出來,\"成立專項考察組,收穫季親自去趙家村實地調研!帶上攝像機,把全過程記錄下來!\"
一週後,由縣農業局技術科牽頭,聯合農技站、縣農科所組成的七人考察團整裝待發。帶隊的是農技站資深專家李教授,這位頭髮花白的老專家推了推眼鏡,仔細檢查著隨身攜帶的檢測儀器。
\"小李,土壤取樣器帶了嗎?\"
\"帶了,教授。\"
\"pH試紙呢?\"
\"都在這個箱子裡。\"
與此同時,趙家村的田野里正上演著令人驚歎的景象。在靈泉水潛移默化的滋養下,那些固氮豆以超乎尋常的速度茁壯成長。播種後短短四十天,翠綠的豆田就開滿了淡紫色的小花;又過了二十天,飽滿的豆莢已經壓彎了枝頭。雖然生長週期比常規品種縮短了近半,但趙興邦早有準備——他提前向考察團解釋這是\"特殊育種的新品種\",並準備了詳實的生長記錄。
收穫這天清晨,天剛矇矇亮,三輛吉普車就開進了趙家村。村民們早已聚集在村口,孩子們好奇地圍著汽車轉圈,婦女們交頭接耳,男人們則挺直了腰桿——這可是縣裡來的大領導!
\"歡迎各位領導!\"村長趙德柱跑著迎上去,這可是以前他做夢都幾乎接觸不到的大人物,雙手握住李教授的手,\"咱們直接去地裡看看?\"
田間景象讓考察團成員們不約而同地倒吸一口涼氣。成片的豆株足有半人高,密密麻麻的豆莢像一串串小鈴鐺,在晨風中輕輕搖曳。更令人震驚的是土壤的變化——原本泛著白霜的鹽鹼地,此刻呈現出肥沃的黑褐色,與周邊未改良的土地形成鮮明對比。
李教授立刻蹲下身,顫抖的手指插入鬆軟的泥土中:\"不可思議...這土壤結構...\"他掏出隨身攜帶的pH試紙,檢測結果讓他的眼鏡都滑到了鼻尖,\"中性!完全中性了!\"
接下來的收割工作更像是一場慶典。男女老少齊上陣,鐮刀在陽光下閃著銀光,成片的豆株被整齊割倒。打穀場上,脫粒機轟鳴作響,金黃的豆粒如瀑布般傾瀉而出,很快就在曬場上堆成了一座小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