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逆

第67章 在我

身居牙門將,且是遠在淮南戰線,以常理而言夏侯惠是無法得悉廟堂訊息的。

但天子曹叡在詔滿寵歸去京師洛陽之餘,還作了封私信轉給他,且叮囑李長史時刻將廟堂動靜轉告他,供他參詳。

因為天子在書信中有一句是這麼說的:“待廟堂對隴右戰事有定論,稚權便可尋時機上疏言先前於許昌宮奏請朕之事矣。”

是的,天子讓他履行給事中的職責上疏。

所言之事,乃是讓士家可憑戰功贖身獲田畝的變革。

且在書信中還聲稱,他會私下授意侍中劉曄與護軍將軍蔣濟統一口徑,待夏侯惠上疏時他們將出聲附和,為夏侯惠分擔公卿百官的指摘。

對此,夏侯惠毫不意外。

他很早就被定為孤臣嘛,自然也就有了為君王馬前卒的覺悟。

且天子曹叡對他是真的很不錯,讓他做點諸如這種裨益社稷的事情,他也不會覺得委屈。

只不過,曹叡不知道的是,他如今對士家變革又有了延伸的想法。

因為他如今已然知曉了,當初曹叡急匆匆的將他從許昌遣回來是讓他避嫌,以免在處置民屯積弊的時候,讓別人以為是他的諫言,從而積怨恨於他。且他在跟隨騎兵曲出城演武的時候,還發現了淮水兩岸幾無人煙,許多肥沃的田畝就這麼荒廢著。

屬實太可惜了!

如若招募到足夠的屯田客耕耘,其出產不僅供應淮南戰區綽綽有餘,就連日後洛陽中軍來支援戰事,都不需要從他處轉運糧秣了。

當然了,以如今屯田之政的日漸崩壞、官僚與豪右勾連欺壓剋扣屯田客,自然是沒有黎庶願意來當屯田客了。

且不管是魏屬的徐、揚與兗州,源於早年戰事頻繁以及某個人尤喜以殺立威,每每興兵皆大肆屠戮,甚至做出“泗水為之不流”之事的干係,郡縣內黎庶已然很少了。

人少,也意味著土地有結餘。

自己有田畝耕種,誰還會願意來當屯田客!

思來想去後,夏侯惠便將主意打到了民屯的黎庶上——既然都要推動士家變革了,民屯的黎庶是不是也可以順勢變一變呢?

正好,天子曹叡不是在大力整治民屯積弊嘛~

而且夏侯惠知道,所謂治大國若烹小鮮。

在廟堂推行更改國策變革的時候,往往都很謹慎的先試點推行,以觀實效後再作定論。

所以,夏侯惠便想著,在上疏的時候以淮水兩岸的田畝荒蕪為由,推行士家變革時以此地田畝作為獎勵,如此既可以形成裨益社稷的“耕戰實邊”之利,又不會侵奪了當地世家與豪右的利益,讓變革的助力小一些。

而針對士家憑戰功贖身後,兵員減少的問題,則是用民屯的黎庶來裨補。

乃是推行在民屯中募兵之政。

對於應募者,朝廷直接畫淮水兩岸的田畝作為獎賞,且讓他們自此脫離屯田客的身份成為自耕農,以此來激勵黎庶踴躍響應。

如此,這些黎庶應募為卒後,可彌補石亭之戰後淮南戰線兵力寡少的時艱。

而他們的家眷來淮水耕耘被朝廷賞賜的田畝後,每歲依律徵收的田租等賦稅,又可以養新募之兵,如此不是朝廷無需付出多少代價,便可以得到一部自給自足的戍邊兵馬了嗎?

帶著這樣的思慮,夏侯惠越想越覺得自己超出天子曹叡叮囑之外,在上疏士家變革時附上募屯田黎庶為卒的做法可行。

況且,他只是提出諫言而已。

具體可行與否,還有天子以及袞袞諸公來決策啊~

反正又不會畫足添蛇,加上也沒什麼好猶豫的。

只不過,天子是讓他等廟堂對隴右戰事有定論後再上疏,故而他也只能暫且壓下念頭,將心思轉去如何火中取栗獲得戰功上。

是的,想在此番賊吳孫布詐降之事中獲得戰功,他就是火中取栗。

因為三百人的斥候營,其中一百騎卒是每日當值巡視的定額,所以他僅有兩百騎卒斥候可動用。且就連王凌都無法從李長史手中討要得兵馬,他自然也不會請得了兵。

更莫說,這件事他得悄然為之。

不然,一旦被李長史知道了,他可就要被下令禁守在營地裡了。

被天子私下叮囑過的李長史,是不可能坐視他前去弄險的。

再者,他這一次同樣是擅自行動。

在他的打算中,乃是尾隨王凌遣去迎接孫布的兵馬之後,待詐降的孫布襲擊這支兵馬時,他再尋時機殺出,將孫布的首級給取了。

嗯,只是想斬將,且還是一擊得手便遁走,並沒有作一舉扭轉戰局的春秋大夢。

所謂吃一塹長一智。

有過上次被丁奉追殺的經歷,他可不想因為貪多而再次重蹈覆轍——萬一賊吳孫權還別遣了兵馬,在後策應孫布的行動呢?

而且,貪多也會增添他麾下騎卒斥候的死傷。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若是騎卒斥候折損得多了,待滿寵從京師洛陽歸來,定然會拿他的首級來彰軍法之威!

遠在洛陽、鞭長莫及的天子曹叡也救不了他!

但若是騎卒斥候傷損很少,他就有理由可以擺脫罪責了~

只要聲稱他是帶著斥候在外警戒,恰好發現王凌派遣出去的兵馬被賊吳襲擊,所以便順勢試圖救援了下,哪料到,一個不小心就將孫布的首級給帶回來了.......

反正,一切都是他履行日常巡視、刺探軍情職責時的巧合。

而不是他擅自行動。

當然了,他並不指望這種破綻百出的說法,能騙得過滿寵以及其他人。

但他也沒必要騙過啊~

只要他能自圓其說,滿寵就算能猜到其中的貓膩,那又能如何呢?

軍法嚴苛亦嚴謹。

在沒有確鑿的罪證之下,滿寵總不能以“莫須有”拿他行軍法了吧~

心中篤定主意後,夏侯惠先是召集了兩百騎卒,先是將滿寵認為孫布乃詐降但王凌仍要要去迎接孫布之事說了,然後才聲稱他想從中謀得戰功,讓騎卒們自擇是否要隨他同去。

這個自擇就是走個流程。

經過上次之事,所有騎卒斥候都甘願為他死力了,那還會有不影從者。

故而,得到眾人的慨然應諾後,他便讓蔣班帶著百餘騎卒先遁入阜陵一帶打探賊吳的動靜,以及時刻監視著孫布何時到來,自己則是帶著陳定等五十騎演練過沖陣的騎卒守在壽春,坐等王凌遣兵出城。

是的,孫布將會從阜陵那邊的山脈豁口前來壽春。

這也是王凌願意相信孫布歸降的緣由之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