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幾個小和尚,來自源神池坡上東南一里多處的山溝,溝中有座寺院,名曰“上寺”,據村中老人們講,該寺約建成於東漢末,後經連年戰亂曾一度荒廢。前兩年,三五個遊方僧到此才重啟了廟門,又引來不少外鄉的後生到此剃度出家。
好端端的寺院及僧眾,何以在當地的口碑落得如此不堪?原來,這些和尚們,個個身上有些拳腳功夫,卻不守清規,隔三差五下到村中來賭錢、打架、惹事生非,百姓們早就恨得牙癢癢,多次報請里正出面調停過,最初能安分上幾天,過不過便故態復萌,眾鄉里只好對他們敬而遠之。
少姝拍拍二小肩頭,謝其好意提醒,快步將竹籃放到了水磨外面。剛轉身,就有小娃笑鬧著找過她這邊來,拉扯著她一起玩。
有幾個膽大的,圍著騏騏逗弄,騏騏挨個兒輕吻過小童們的小手小腳,在與他們周旋的時候,它的脾性尤為溫和。
要應付這些玩童,少姝的主意可不會少,她乾脆叫大家都圍到身邊來:“今日玩什麼呢,姐姐與你們猜回迷吧。”
孩童們歡呼著說好。
“聽好了,”少姝擺出一副準備讓他們傷腦筋的篤定神氣,悠悠然道出謎面:“層層不是山,道道繞不完,隆隆不下雨,紛紛雪不寒。就是這些,再沒別的提示嘍!””
孩童們當中有不少年紀尚小,聽都沒聽明白,果然感覺頗費思量,半日頭緒也無,只好不甘心地大眼瞪小眼。
“這都不知啊,”二小看著夥伴們抓耳撓腮,忍不住得意,他高高抬手,往河上一指,“你們瞧,那是什麼?”
“還有什麼,水磨唄!”
“哦對,是水磨!”
“哈哈!我怎麼沒想到!”
“還真是,說山也不是山,一天到晚轉個不停,那磨坊裡聲音大得像雷吼,磨出來麵粉,又如同揚雪。”
孩童們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心不已,歡快的心情也感染了少姝,她笑得合不攏嘴。
大家熱鬧夠了,又央少姝再說一個。
“這回的迷就更不易猜了。”少姝裝模作樣,摸出掖在袖籠裡的東西,又嚴絲合縫地雙手捂緊,“這個謎底就藏在我手裡,誰要是答對了,就有好吃的喔!”
“少姝姐姐,快說,快說!”小娃娃們一個個的還怪心急。
少姝揚揚拳頭,神秘地笑道:“盅盅扣盅盅,裡面盤著兩條龍!”
(盅[zhōng]:杯類器具,一般是指沒有把手的小杯子。)
“兩條龍?啥龍啊?”一個頭上紮了朝天辮的男娃兒瞪大眼睛,盯著少姝鼓鼓的拳頭,軟嚅地問,“少姝姐姐,怎麼會有那麼小的龍啊?”
少姝給他問住了,趕緊蒐羅一番能想得起來的《山海經》,才嗯嗯啊啊著解答起來:“這個,龍有神力,自然是可以變化的。不過,要說是什麼龍,我看看啊——可能是應龍,就是吐火張天,降水傾盆的那種?也可能是燭龍,就是身長千里,雙眼開合,更替晝夜的那種?說不準,是掌管東方的蒼龍?或是掌管中央大地的黃龍?”
孩子們聽得哇哇驚歎,聽她一頓神乎其神的渲染,更加沒人能猜出她手裡是什麼好吃的,都只得眼巴巴地看著,舔舔小嘴。
正當少姝準備好心情地揭開迷底時,就聽見身後傳來一陣中氣實足的笑聲:“少姝姑娘且慢,這迷我猜出來了!”
大傢伙聞聲望去,就見磨坊中走出一位高鼻深目的少年,身後蹣跚跟出個小女娃,二人俱是面板白皙,髮色泛紅,形貌與胡人無異。
“呦,匐勒,是你們兄妹在裡面忙活吶!”少姝轉頭笑道,“這回又給東家磨不少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