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三毫無顧忌地將信遞給蘇策,完全沒有避開李承乾。
李承乾見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笑容,然後說道:“大哥,那我就先去藏書閣了。”
蘇策微笑著回應道:“好的。”
蘇策與程咬金之間的往來,他從未特意對李承乾隱瞞。
這並非因為他對李承乾毫無戒心,而是因為他們多年來的相處已經建立起了深厚的信任。
李承乾為人嚴謹,嘴巴也很緊,絕對不會隨意傳播他人的閒話。
然而,蘇策心裡很清楚,他和程咬金之間的一些私下交易,絕對不能讓李承乾知曉。
但他也明白,如果刻意隱瞞,反而更容易露出破綻。
所以,他選擇了一種更為巧妙的方式。
大大方方地讓李承乾看到這封信。
這樣一來,李承乾便不會對這封信產生過多的懷疑,而這封信也能成為一種最好的掩護。
蘇策手持信件,回到自己的公房。
他小心翼翼地拆開信封,仔細閱讀其中的內容。
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眉頭卻越皺越緊。
原來,程咬金在信中流露出明顯的急躁情緒。
這封信歷經數月才輾轉送到蘇策手中,而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程咬金對西域充滿了嚮往和渴望。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李世民卻命令他率領軍隊班師回幷州,不得繼續西進。
這事其實不難辦。
李二今年心思全在整治交趾、收復嶺南失地。
等這事了結,以李二的性子,不可能不想開疆拓土。
蘇策估摸著最晚年底或明年年初,李二就要開始籌備軍務。
但另一件事,讓蘇策隱隱不安。
去年除夕,李世民在宮中大擺宴席,喝醉後忽然讓百官議論儲君之事。
群臣見狀紛紛恭維太子李承乾仁厚賢德,將來必是明君。
可李世民不知是不是喝多了,忽然冒出一句:“魏王類朕,朕欲立之何如?”
這話一出,滿朝譁然!
本來李承乾和李泰就鬥得不可開交,現在陛下又提立魏王?
這是要鬧哪樣?
群臣自然堅決反對,房玄齡站出來勸諫:“陛下若立魏王,將置太子、蜀王於何地?”
李承乾是太子,蜀王李格是老三,可惜身上帶著前朝血脈,李泰則排行老四。
房玄齡的意思很明白。
立老四不合規矩,他兩個哥哥還在呢!
李世民聽了只是笑笑,沒再提這事,彷彿只是句醉話。
可蘇策卻覺得不對勁。
若是以前,他或許只當八卦聽了,可自從倉庫裡的典籍庫開啟後,他補了不少初唐史料。
這事在貞觀七年確實發生過,記載於《唐書》中。
當時太子剛經歷監國風波,為此事百官與陛下爭執了數月,最後不了了之。
可為什麼貞觀七年沒成,反倒在貞觀十年年末,李二又提起這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