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真沒想當官啊

第42章 以工代賑

李世民接過賬冊與戶籍簿,暗自慶幸此前在李伯陽處見過類似的表格與數字。若不然,面對這滿紙繁雜,怕是要當場出糗。

李世民的目光在賬簿上緩緩掃過,上面滿是工錢、工坊造價、獎金以及善濟堂的支出明細。

看到此處,李世民心中已明白大半。交回縣衙的稅款,一部分用於支付工人薪酬,一大部分投入工坊擴建、產能提升,還有一部分資金用於籌建善濟堂。

這善濟堂與朝廷開辦的養病坊類似,主要收留孤寡老人和孤兒。

只是待翻至後頁,一項“研究院”的支出映入眼簾,他不禁面露疑惑,抬眸看向蘇策,開口問道:“這賬簿裡提及的研究院,是個什麼所在?”

蘇策也是沒想到李二會微服私訪,也沒時間做什麼假賬不假賬的,於是便直接呈上了真實賬簿。

但他心裡清楚,有些事終究是瞞不住的,於是坦然答道:“啟稟陛下,研究院的主要職責,是由臣招募諸多工匠,專門致力於改良我大唐的兵器,同時也負責研發類似肥皂這類生活用品,為百姓生活提供便利。”

李世民一聽就明白了,這不就類似軍器監的職責嗎?當下心中不悅,沉聲道:“朝廷早有專門的研製機構,你卻要另起爐灶,增設一個機構,這不是多此一舉嗎?還是說,你打著這個旗號,妄圖從中貪汙牟利?”

蘇策苦笑:“陛下明察,這研究院極為耗時耗力。研究不僅需要高價聘請能工巧匠,提供專門的場所,還會消耗大量物資,而這些都需要鉅額資金。可朝廷批下的款項,實在是杯水車薪。”

李世民目光審視,語氣中帶著疑惑:“如今朝廷所用兵器,已然堪用,為何卿仍執意改良?這似乎並非你職責所在。”

蘇策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反問李世民:“陛下可知,之前的藍田是何等模樣?”

李世民知道他話中有深意,示意他繼續說。

“貞觀七年,臣有幸考中進士,可家中貧寒,既無錢財打點,又無顯貴撐腰,只能被派到藍田這窮苦之地。”蘇策苦笑著繼續道,“到了藍田才知當官的艱難。且不說臣那微薄俸祿,整個縣衙甚至連吏員俸祿都難以支付,就連我這管家。”

他指了指福伯,“福伯跟隨我來此擔任管家,可我卻無力支付他俸祿。”

蘇策搖搖頭:“這些暫且不提,既然領了朝廷俸祿,就該盡心盡力。可這藍田縣內憂外患不斷。貞觀八年,河南道水災,百姓流離失所,滋生出大量山賊、水盜。他們在藍田周邊劫掠百姓、客商,最猖獗時,竟阻斷了藍田與外界通道。”

“後來臣帶人剿匪,卻發現那夥土匪的兵器比官軍還精良,不少人手持橫刀、陌刀,還有人配備了弓箭!”

“我軍吃了大虧,就連那時我府上衙役都死了不少。自那以後,臣便下令建立研究院。臣不為別的,只為手下人剿匪時,能少些傷亡。”

李世民聞言動容:“沒想到藍田竟如此艱難,那你為何不去折衝府調兵?”

“回陛下的話。”蘇策苦笑,“臣不過是小小縣令,哪有能力調動折衝府官軍?”

李泰這時冷冷插話:“聽聞你研製出火藥,還將其應用於兵器,為何不上交朝廷?說,你是不是心懷不軌!”

蘇策本不想理會他,但為打消李世民顧慮,只好繼續解釋:“回陛下,此等火藥,乃是由硫磺、硝石等易燃物混合而成,穩定性極差。昨日陛下也看到了,此火藥尚有諸多缺陷,存在不少隱患。若貿然上繳朝廷,一旦發生走火事故,臣如何擔責?”

以上皆是蘇策於牢中便已想好的說辭,他聲淚俱下,句句好似發自肺腑。

在李世民聽來,句句誠懇。他點點頭:“你也算用心良苦,不過朕還是要問清楚,你建這麼多新工坊所為何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