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策突然哎呀一聲,面露痛苦之色,隨即趴了下來:“陛下,臣的老毛病犯了,腰痠背痛,實在不能久站,還望陛下恕罪。”
李世民心中暗笑,明白這機靈小子在藉機行事。不過並未在意:“來人,賜座。”
蘇策嘿嘿一笑:“謝陛下隆恩。”
他毫不客氣,在李泰的怒視中坦然坐下,繼續說道:“陛下,敢問朝廷賑災通常如何行事?”
李世民想了想:“發放賑災款,開倉放糧。”
蘇策笑道:“這樣的話,災民有減少嗎?”李承乾在一旁很想說能,但心裡清楚,每次賑災治標不治本,只能勉強維持。
不等李世民回答,蘇策笑道:“開設新工坊目的很簡單,就是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李世民一愣。
“沒錯兒!”蘇策稍微琢磨了下,開口道,“以前朝廷賑災,先不提有沒有人偷偷把賑災款揣進自己兜裡,就算每粒糧食都能實實在在送到災民手裡,又能管多大用呢?”
李世民已忘了自己在審蘇策貪墨案,聞言低頭沉思許久,默默點頭:“那你這以工代賑有何獨到之處?”
蘇策見李世民已被自己引導,笑眯眯地答道:“微臣開辦眾多工坊,意味著準備了大量就業崗位。一旦發生災禍,就能為災民提供養家餬口的工作。”
“屆時,不僅能解決災民溫飽,消除暴亂隱患,還能為我大唐創造更多財富,陛下覺得此策如何?”
李世民盤算許久,眼前一亮:“此策可向全國推行!”
不過想了想又有些疑惑:“你這工坊如今能解決多少人口就業?”
蘇策自信地伸出五根手指。
“五千人?也算不錯了。”李世民微微有些失望。
“不。”蘇策嘴角含笑,“是五萬人!”
“什麼!”李世民霍然起身,幾步走到蘇策身邊,“君前無戲言!”
蘇策趕忙站起來:“臣,絕不敢欺瞞陛下!”
李世民大喜過望。以往一旦受災,災民便會大量湧向長安。以長安之力,很難迅速解決幾十萬災民口糧問題。
可如今僅一個藍田縣就能解決五萬人口就業,若此策在全國推行呢?以後再有災荒,豈不是有了穩妥應對之策?
想到此處,李世民欣喜地一把拉住蘇策的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