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匆匆趕來時,李世民正對著一份奏疏,陷入沉思,思量著該如何處置。
小李子大氣都不敢出,小心翼翼地站在書房一角,而王德早已悄然退下。
約莫過了一盞茶的工夫,李世民似乎終於拿定了主意,在奏疏上揮筆寫下一行批註,長舒一口氣後,將批好的奏疏放到一旁。
瞧見李承乾站在書房,李世民神色稍緩,順手將一份奏疏丟到他面前,說道:“看看,然後跟朕講講你的想法。”
“是,父皇。”李承乾自幼便常幫李世民處理奏疏,接過奏疏展開一看,上面寫道:“臣啟奏,今年七月江州遭遇水患,僅房屋就被衝倒數千……”
倘若李泰在場,必定能認出這正是他呈遞上去的那份奏摺。
李承乾仔細看完奏摺,心裡有些不踏實,又從頭到尾看了一遍,連後面所提的建議也未放過。
李世民餘光瞥見他的舉動,雖未吭聲,但還是微微點了點頭。認真,確實是個優點。
“承乾,對這份奏疏有何看法?”
李承乾稍作思忖,想起蘇策曾叮囑過他的話:“若陛下突然讓你奏對,切莫怕犯錯,大膽直言便是,但切記,你可以說錯,卻絕不能妄下定論!因為,這天下,唯有陛下能下定論!”
想到背後有蘇策撐腰,他心裡沒那麼慌亂了,回道:“回稟父皇,江州府遭水患,依兒臣愚見,確實應及時賑災。不過,兒臣認為,遷移百姓這一策略不宜倉促決定,還需……還需參考一下江州府的存糧情況,看能否安置這十幾萬災民。”
李世民驚訝地看了李承乾一眼。若說前面的話,可能有人教他,但這份奏摺對李承乾而言,完全是臨時考查。自己剛剛擔憂的問題,沒想到李承乾也能想到。
“那你有何應對之策?”
“兒臣愚笨,是否可效仿蘇大人在藍田的辦法,施行以工代賑之策?”
李世民心中一喜,覺得這倒不失為一個好主意。可旋即又搖了搖頭:“江州去年遭災之後,元氣一直未能完全恢復,沒有那麼多活兒可安排,除非……”
李世民突然想起蘇策,要是把這小子弄到江州去,會不會想出些奇招?
他抬頭看了看李承乾,說道:“好,你下去吧。”
李承乾滿心疑惑地離開了御書房。父皇莫名其妙把自己叫來,給自己看了份奏疏,說了幾句莫名其妙的話,就把自己打發走了?父皇,這唱的是哪出啊?
此刻的他恨不得立刻奔赴藍田,當面請教蘇策。
可惜他第二天一早還要出城,去皇莊落實“長安萬寶集”土地的事兒,在這件差事完成之前,恐怕沒時間再去藍田了。
翌日清晨。
灞橋旁。
“太子殿下,前面這塊地都歸咱們皇莊,目前由奴婢負責管理。”
灞橋地處內城和外城的邊緣,位置不算理想,這塊地又在橋西,過了橋東才算是內城。
住戶繁雜,窮人居多,唯一的好處是地方夠大。
這塊地要是用來耕種,實在算不上良田,邊角處雖零散種著一些糧食,但看看土地狀況就知道,長勢不佳。
李承乾不懂這些,只覺得這塊地夠大,便趕忙回宮向李世民覆命。
“灞橋那塊地?”李世民抬頭想了想,“朕想起來了,那塊地種不出什麼好糧食,是塊貧瘠之地,你若想用就拿去用吧。”
得到李世民的應允,李承乾興沖沖地就想出宮去藍田。可惜天色已晚,守門的禁軍無論如何都不肯放他出宮,除非有陛下的旨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