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本還念及李泰的辛勞,心生幾分憐惜。可聞得此言,頓時龍顏震怒,厲聲喝道:“公平?究竟何謂公平!”
他霍然起身,疾步至李泰面前,居高臨下地逼視著他,目光似刃,“咱們都去了藍田,承乾就能想到找蘇策幫忙,你怎麼就沒這眼力見兒?”
“為人君者,當深諳馭臣之道,而非逞匹夫之勇,獨斷專行!”
李泰見父皇神情前所未有的冷峻,心中一凜,戰戰兢兢道:“兒臣知錯,往後定當謹言慎行,不敢再犯。”
“你錯在哪裡?”
“兒臣……兒臣不該自作主張,應該去求助蘇大人……”
李世民面色微沉,失望地搖了搖頭,說道:“朕教導你,乃是要你善用臣工,而非一味地依賴某一人。李泰,你回去後,好好自省一番!”
“是,兒臣遵旨。”
一旁的李承乾,眼中帶著三分羨慕、三分嫉妒和十分悵然,望著李泰。李泰犯錯,父皇竟只是輕描淡寫地令他回去反省,他心中又是羨慕,又是委屈,恨不得犯錯受罰的那個人是自己!
訓斥完李泰,李世民坐回龍案後,說道:“琉璃賣了多少錢,對我來說並非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們從中看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
李泰緩過神來,聽聞此言,頓時精神大振,趕忙趨步向前。自昨日得知今日李世民要召見他們,他便早已向教導自己的大儒請教,精心備好了說辭。
“父皇,這次琉璃售賣,雖然我們獲取了暴利,但孫兒認為,這並非長久之計。”
說著,他斜眼瞟了瞟李承乾,心中冷哼一聲,繼續說道,“自古士農工商,商人位居末流,是有原因的。”
李世民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思索。李泰頓了頓,接著道,“商人重利,在大唐境內四處流竄,靠低買高賣獲取厚利,卻對大唐毫無貢獻,反而製造了諸多隱患。”
李世民輕輕點頭,神色若有所思。李泰見狀,語氣加重,“兒臣認為,今後應加大對商人的打壓力度,否則……”他目光掃過朝堂眾人,稍作停頓。
“否則某些官員,豈不是會更加肆無忌憚地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牟利?士農工商,國家治理還是要依靠朝中賢臣,而非這種倒買倒賣的手段。”
李世民不置可否。他對商人自然沒什麼好感,從小的經歷讓他覺得,這些重利的商人大多不是什麼好東西。
但這次藍田之行,卻讓他隱隱有了別的想法,只是這個想法還很模糊,怎麼也抓不住那一絲靈感。
“承乾,你怎麼看?”李世民看向李承乾,眼中滿是期許。
他深知李承乾自小接受悉心教導,心懷壯志,又常與蘇策交流,見解定是不凡。對於李承乾在經濟之道上的見解,李世民抱有極大的期待,故而認真詢問,盼能聽到獨到之語。
李承乾忽然想起,那日拜訪蘇策時,大哥曾和自己聊過關於經濟的道理。
李承乾心中暗喜,迅速在腦海中整理了一遍蘇策說過的話。不得不說,這個年紀的少年膽子大,就是敢闖。他哪裡知道蘇策當時只是隨口吹牛,真是一個敢說,一個敢信。
“父皇,兒臣有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