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倉,就是免費分發糧食。
與官倉不同,義倉允許百姓持有開倉特權,凡發生災禍之地,不必等批文,先吃飽肚子,然後補手續,此乃陛下宅心仁厚之體現!”
對此朱元璋心滿意足,從這番話來看,李善長是懂人情政治的。
看來,李善長回家後,沒少動腦子。
“賜座,繼續講。”朱元璋吩咐道。
有了皇帝的鼓勵,李善長感覺吃下定心丸。
“第二步,防貪汙!”
“自古救災不僅難在效率,也難在落到實處。
從下發命令,到撥款採買,運輸核實,每一步都嚴防死守,可照樣出現貪汙之事。
一人貪一點,壓在災民頭上,便是死無葬身之地的大山!”
朱元璋眉頭緊鎖,兒時死去的記憶再度復甦。
“死無葬身之地”幾個字狠狠觸動了老朱。
曾幾何時,他的父母親活活餓死,連一張草蓆和葬身之地都沒有。
出生起,他經歷大大小小的糧災,一隻手根本數不完。
寺廟僧人說:凡人今生受的苦,都會成為來世福報。
後來他明白,那些苦難,多是權貴所致。
前元官吏不把漢人農民不當人,即便有賑災舉措,也被層層剝削。
這些苦難,絕不能再降臨到大明子民的頭上。
至少在他任期內,絕不能發生!
“貪?我看誰敢!”
朱元璋緊握拳頭,眼中迸發堅決和凌厲。
“咱發過誓,要將貪汙者剝皮填草,咱就看誰不怕死!”
“陛下,容陳說一句,事後馬後炮,終歸比不上事前預防。”
“有錢能使鬼推磨,更別說一座金山放在眼前!”
李善長說完隱患,立刻接上:“從前由朝中派出官員監督,這個人選不好,不如改一改!”
“若讓微臣選,人選也分遠近親疏,再親也親不過血緣關係。”
“陛下子嗣眾多,皇子中不少已經成年,可以前往異地賑災。”
如果剛才第一步是權宜之計,這一步算得上妙了。
朱元璋眼前一亮,拍案而起:“說得正是!”
“橫豎都是自家的糧倉,自家人還會貪汙麼?”
“正好,小子們大了,應該去地方歷練,開一開眼界。”
說到這裡,朱元璋滿意地看向李善長。
“韓國公,你替朕解決了大麻煩,朕要好好賞你。”
李善長淺淺一笑,謙虛道:“是陛下給了微臣機會,臣不敢奢求賞賜。”
“賑災制度早就該完善,微臣卻拖到眼下,還需上位提點,實在不才......”
“你啊你,就是嘴厲害。”
朱元璋對著李善長搖晃手指,意味深長地哂笑。
一君一臣,四目相對間,氣氛逐漸放鬆。
一旁的劉伯溫:“......”
這個傢伙不愧是老油條,心眼子快比上蜂窩煤了。
這哪裡是應答,分明把朱元璋當馬屁拍!
劉伯溫不屑於此類行徑,也不知道陛下到底受用不受用。
僅憑殿內笑聲判斷,李善長的腳跟算是站穩了。
之後半晌。
李善長侃侃而談,朱元璋聽得津津有味,興起之時還給李善長賜了杯茶。
御前賜座又賜茶,可不是一般大臣能有的待遇。
太子朱標沒有表態,多數時候靜靜聽著,也察覺出些許不對。
“三步救災法”做到解決問題了嗎?做到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