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劉伯溫心如槁木,聽了這話不禁愕然,或許轉機就在他一念之間?
“請陛下三思,楊憲族人也是其罪當誅啊!”
李善長果斷反對,他好不容易抓著浙東派的錯處,豈容餘閒成為落網之魚。
唯有殺雞儆猴,才能狠狠挫傷對面一派計程車氣。
誰敢與淮西派爭權力,就得先想想家人,皆會步入楊憲族人的後塵。
“都不必再爭!”
忽然,朱元璋不容置疑的阻止,又對劉伯溫說:“還想再推三阻四麼?”
劉伯溫若有所思,蒼老的面容越發肅然。
不管保不保此人,李善長橫豎都要找麻煩。
而楊憲犯錯再大,說到底也曾是個夢想治國平天下的赤誠儒生。
楊憲族人本無罪,倘若自己再坐視不理,實在有違文人風骨。
劉伯溫定了定,渾然不理李善長灼熱的視線。
“回稟陛下,臣先前不說,正是擔憂有韓國公之論。”
“平常人觀天象,只觀其表,不究其根本。”
“而這份記錄......”
劉伯溫雙手捧起紙張,眼神堅定地看向前方。
“已然撕開大明的遮羞布,僥倖某些裝睡的人。”
“再想粉飾太平,晚了!”
一時間,滿座寂靜。
李善長聽後,沒想到對方竟自亂陣腳,拿著一卷瘋言瘋語奉為真理。
這跟自斷臂膀有何區別?!!
朱元璋知道兩虎相爭,另一方肯定坐不住了,看向李善長。
“李先生,你好像有很多話想說?”
思考對策的李善長心中默唸:“...只要能把對面置於死地,我都想說。”
朱元璋又說:“不必拘束,咱今日不論虛禮,就論這張紙的道理對不對。”
李善長昂首觀摩,思考著皇帝怎麼跟平時不太一樣。
他哪裡知道,陛下探討國運是假,敲打淮西派才是真。
淮西派與浙東派,分屬大明朝堂兩端,藉著國事相爭權力,天天上演你方唱罷我登場。
浙東派因楊憲牽扯出一大波人,正是元氣大傷的時候。
偏偏劉伯溫急流勇退,連力保楊憲爭出頭都不敢,一下子寒了不少文官的心。
眼瞅著李善長地位日漸牢固,朱元璋又動了打壓的心思。
沒等李善長開口,劉伯溫就想好對策。
“謝陛下隆恩,臣支援餘閒,並非張口就來。”
“餘閒提及的風調雨順期與冰雪嚴寒期相互交加,是在史書上出現過三次。
最早可追溯至《竹書紀年》。
西周孝王七年,江漢俱凍,大雨冰雹連月不止,從那以後極寒天氣屢見不鮮。
連年天寒,逼得犬戎南下進攻,最終西周滅國。
而這,就是第一次冰雪期!”
滅國???
中原腹地受了災,外加遊牧逼近,豈非內憂外患?!
前元雖然深受打擊,但如果草原各部遭遇風雪,再聯合起來南下,那棘手程度就是過去兩三倍了。
朱元璋微微正色,讓劉伯溫別停。
“史書所記,下一個冰雪期,自漢武帝起,發展至三國魏晉。”
“漢武帝雖內強皇權,外服五夷,可天災也最多
“元狩年號期間北部頻發雪災,天下饑荒不斷,關東十餘郡縣男女老少被逼無奈,只能人人相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