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進點點頭,露出一個憨厚的笑臉:“大哥,你說的沒錯。大嫂嫁進咱們張家,孝敬爹孃,對我和振國也沒得說,又幫你生了一雙兒女,你照顧一下李家是應該的。”
“大哥,那另外一間鋪子,你打算賣什麼?”
張衛國看向劉根生:“根生,另一間鋪子,我想賣女裝。我負責進貨,你和弟妹在店裡賣衣服,要是生意好,再請一個人。”
“不過,這賣女裝的鋪子,得裝修一下,弄漂亮一些,才能開業。”
聽到這話,劉根生想了一下說道:“裝修店鋪可是個技術活兒,咱們都不會啊!”
張衛國笑了笑:“放心吧,德山市很多裝修師傅,我明天去找幾個就行了,咱只需要把裝修材料買好,再盯著點他們裝修的質量就成。”
“躍進,從今天晚上開始,你帶上鐵柱去撈鱔魚和小龍蝦,這門生意就交給你們了。”
“等二叔落實好村裡養豬場的事,你跟著技術員學養豬技術,村裡的養豬場就交給你和二叔管理。”
張衛國這樣安排自然有他的用意,他要和系統進行交易,必須保證每頭豬的重量以及質量。
村裡其他人自己不放心,四弟躍進正合適。按照二叔張勝利的意思,今年先養1500頭小豬試試水,積累一些經驗,明年再擴大規模。還要買50頭種豬,每頭種豬能生10只小豬的話,下一年就可以減少一些成本。
張躍進點頭同意:“大哥,你咋安排,我就咋幹。”
張衛國算過,花溪村一共有15個小組,280多戶人家。按照1:20的比例,1人負責20頭豬,需要招100人進養豬場。
平攤到每個組,那就是一個組可以出6-7人。他和張勝利商量過,這些人的月工資定為每人每月20元。
雖然比不了城裡上班的正式工人,可吃住都在自己家,也不用往城裡來回跑,這個工資也不低。
更何況,這個養豬場掙了錢,會給全村人進行分紅,這個才是大頭。
張衛國想養殖長白豬,他打算用精細飼料和傳統煮豬食的方式混合餵養的方式。
既然要給村裡人分紅,那每家每戶都得出力,共同挖野菜,煮豬食。傳統的豬食是將野菜洗淨切碎,與米糠、剩飯、碎米等混合,加水在大鍋裡煮。這種飼料不僅成本低廉,還能為豬提供豐富的營養。
長白豬出欄時間為7-8個月,重量在90-110公斤之間。
一頭200斤的豬,宰殺後,其帶骨的肉大約能產出140斤。其中骨頭45斤,豬肉大約95斤,還有其它的豬下水之類的也能賣錢。
按照1985年的物價,每頭豬能賣115元左右。1500頭就是17萬多,當然,這是理想的樣子,養殖過程中如果有病豬,出欄率會降低一些,但也不會少於16萬。
養殖的成本,他和勝利叔算過,建立養殖場,要投入2.5萬,買母豬和小豬要1萬,工人工資每個月2000元,7個月就是14000元。買鉰料5000元,還有雜七雜八的請技術員,買疫苗藥品、水電費之類的要4000元,前期一共要投入5.8萬。
把貸款還掉,養1500頭豬,利潤大概有10萬。
6萬元的貸款不用一次性還,每年還2萬,多的錢除了給村裡人分紅之外,還能當做擴大養殖規模的成本。
而對於張衛國來說,他供給菜多多系統,每頭豬的售價是2800元左右,哪怕只有1400頭豬,他都能掙390多萬。
等到下一年擴大養殖規模,養3000頭豬,他的利潤就能翻倍,賺到將近800萬。
這才是菜多多系統存在的價值啊,張衛國內心一片火熱。
安排好張躍進,張衛國轉頭和劉根生聊起了女裝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