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距離方東明來到徐家莊,加入八路軍新一團三連三排已經過去了一週。
這一週的時間裡面,方東明連同陳安以及陳安的家人,都已經有了安排。
陳安加入了9班,成為了9班一名光榮的戰士。他的家人也在徐家莊居住了下來,並得到了一份可以讓他們支撐3個月的糧食。
而方東明卻不一樣,自從連長鄭建業對其的槍法體現出飛一般的重視後,就被安排成三連暫時的槍法教官。
每天的任務是分批帶領三連的戰士們進行槍法的訓練。
說句實在話,槍法想要有成果,都是需要用子彈給喂出來的。
就例如小鬼子那邊,新兵每月用彈217發,接受4個月的訓練,共計868發。
當然,自從37年後,小鬼子大規模的徵召預備役和後備役士兵,新兵訓練週期被壓縮,且彈藥供應緊張,實際訓練實彈量遠低於教範規定。
但實際的訓練用彈也是遠超華夏任何一支部隊,這也是小鬼子可怕的原因之一。
而缺槍少彈的八路軍,想要做到小鬼子的實彈訓練用量,不,哪怕是進行實彈訓練都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所以這個任務對於方東明來說,也算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也深知實彈訓練受限,便決定從基礎和技巧入手。
清晨,天色未亮,他就把戰士們集合在空曠的場地上。
“都聽好了!”方東明大聲喊道,“今天咱們先練瞄準,這是打準的第一步。”
戰士們迅速擺好姿勢,端起步槍,瞄準遠處的稻草人。
方東明挨個檢查,糾正他們的姿勢。
“二娃,你的手肘再往下壓一點,穩住槍身。”他一邊說,一邊輕輕調整著小李的手臂位置。
“記住,瞄準不是簡單地看,要讓準星、缺口和目標三點成一線,用心去感受它們之間的關係。”
接下來的訓練,方東明讓戰士們練習據槍穩定性。
他找來裝滿沙子的布袋,讓戰士們掛在槍口上,一練就是大半個小時。
豆大的汗珠從戰士們的額頭滾落,手臂痠痛不已,但沒有一個人吭聲。
“堅持住,這是在練你們的定力和肌肉記憶。戰場上,穩定的持槍是擊中敵人的關鍵。”方東明在一旁不斷鼓勵著。
除了基礎訓練,方東明還傳授一些實戰中的射擊技巧。
“同志們,戰場上情況複雜,不能只知道站著打靶。”他說道,“咱們要學會利用地形,比如趴在地上、躲在樹後,不同的姿勢和角度,射擊的效果也不一樣。”
他親自示範,如何在臥姿、跪姿下快速出槍瞄準,還教戰士們如何根據風向、距離來調整射擊的角度。
為了提高戰士們的反應速度,方東明想出了一個土辦法。他把一些小物件扔向空中,讓戰士們在物件落地前迅速瞄準射擊。
雖然沒有實彈,但戰士們的反應能力和射擊的節奏感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戰場上,敵人不會等你準備好,你們必須快、準、狠!”方東明的話語,時刻激勵著戰士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