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厲的語氣裡,卻是滿滿的關懷,是人世間的溫情。
有了在大舅母那裡的經驗,張偉知道他推辭不掉,只好說道:“二舅母,就算你要給我,也不用給這麼多,我用不了那麼多錢的。”
30塊錢,實在是太多了。
二舅要上一個半月的班,才掙得到30塊錢。
張偉打算只拿10塊錢意思一下。
趙紅玉卻說道:“又不是讓你幾天就用完,你留在身上慢慢用。”
說完還叮囑,“這30塊錢,就不要和你爸媽說了。”
“謝謝二舅母!”
張偉無奈,只好先將錢收下。
同時,心裡再次感慨他重生的蝴蝶效應已經產生。
上一世,二舅母也給了他錢,只不過不是今天,而是初八。
上一世,二舅母給的錢也不是30塊,而是20塊。
至於原因,張偉估計跟大舅母那邊一樣。
畢竟上一世的時候,他在進城讀書前既沒有給幾個舅舅送肉,也沒有送煙、送酒送麥乳精。
這一世,他做了那些事,在舅母這邊已經有了回饋。
人生可能就是這樣,親情只是最基礎的,親人之間彼此的付出,才會有更多的反饋。
不用多想,張偉也能猜到,他出去的時候么舅母也會給他錢。
上一世林嘉麗給她的是5塊錢。
在三個舅舅中,大舅和二舅家都是半邊戶,只有三舅家和他家一樣是雙農戶口。
所謂的半邊戶,就是家裡有一個人在單位上班,另一個人在家裡種田。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日子過的最舒服的不是雙職工家庭,而恰恰是半邊戶。
果然不出張偉所料,他走出二舅家的堂屋時,林嘉麗已經在場壩裡等他了。
“偉偉過來!”
張偉無奈的走過去。
林嘉麗塞給他5塊錢,說道:“你大舅母和二舅母肯定也給你錢了,我家比不得他們,錢不多,你留著用。
三個舅母中,只有么舅母給的錢和上一世一樣多。
張偉沒有嫌少。
因為他知道,確如林嘉麗說的那樣,三舅家的條件比不了大舅和二舅家。
極有可能,這5塊錢就是三舅家現在能拿出來的極限。
張偉是真不想收這個錢。
可他知道拒絕不了。
也只好道謝收下。
過去的恩情就已經太多,他只能暫時都記在心裡。
等有一天,他打獵賺到了錢,再來一一回報。
上街時,張偉依然走的是後山的小路。
他拎著扁擔,走得極快。
同樣不到十分鐘,就到了三岔街上。
今天的三岔街和昨日大不相同。
昨天是雙號,不逢場。
今天是初五,是三岔鎮逢場的日子。
雖然這個點,趕場的人大多都散去,沒有早上和上午那樣的人山人海的場景,但街上依然有不少人。
所有的店鋪都還開著,沿街擺攤的更是一個接一個,都是農民揹著自家的東西拿來售賣的。
苞谷、黃豆、小麥、幹辣椒、雞蛋、生瓜子、生花生、洋芋、蘿蔔、白菜等應有盡有。
籮筐、扁擔、撮箕、筲箕、簸箕、篩子、籃子、簍子、水桶、椅子、板凳等各種用具樣樣都有。
炸油餅、賣包子、賣饅頭的攤位也都不少。
所有的攤位都沒有規劃,各種各樣的混雜在一起,基本上是誰先來誰佔據一個位置,後面來的就挨個兒扎堆。
有的攤點前圍著人討價還價,有的攤點前冷冷清清。
街中心逛街的人有不時看看的,也有直接掠過的,交談聲、議論聲、嬉笑聲、吆喝聲混雜,不絕於耳。
張偉呆呆的看了片刻,然後才動身朝供銷社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