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正是大理的春天,既沒有嚴寒,也沒有酷暑,正是出門踏春的絕佳時期。
上關花,下關風
蒼山雪,洱海月
風花雪月相互映照,皆為大理的風情。
蒼山十九峰從洱源鄧川北起,一直延伸到下關天生橋南端。
這些山峰雄偉壯觀,與洱海的美麗風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風和日麗的陽春三月,蒼山頂依然白雪皚皚,顯得晶瑩剔透,宛如一個冰清玉潔的女神,低頭俯視著羊苴(xié)咩城。
城內皇宮之中,一個三十來歲的漢子仰望著蒼山,似乎與山神對視一般。
此人生得丹鳳細目藏精光,懸膽玉鼻鎮中堂,面似銀盆隱稜角,地閣方圓隱福相。
正是大理第十六位皇帝·段和譽。
他目光深邃,心中藏著千萬愁緒。
天下人皆以為皇帝便是最尊貴的存在,口含天憲、叱吒風雲,一言不合便血流千里。
段和譽想要告訴那些人,不是這樣的。
皇帝也是普通人,要為前輩們收拾爛攤子,要平衡各方,要步步為營,方可保住基業。
如此,才能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子孫,對得起支援自己的百姓。
現如今,經過他多年的努力,大理與大宋的關係,終於有所突破。
而他也能借此契機,從高氏手中奪回一部分權利。
說起權臣高氏,就不得不提老段家那批堅定不移的佛教徒前輩了。
大理昭明帝段素英,乃大理國第六任皇帝。
昭明帝篤信佛教,真宗景德元年,他刺文著述《傳燈錄》舉行開科取士,以和尚讀儒書者應考,這些人稱“釋儒”,大理國官吏之中,許多從釋儒中選任。
也就是從段素英開始,整個大理皇室開啟了修佛模式。
第七任大理皇帝為宣肅帝段素廉,由於其兒子早逝,孫子段素真年幼。
於是,段素廉死後,由侄兒段素隆繼位。
這位段素隆若是在中原王朝,少說也得是個菩薩果位。
因為他不樂為帝,在任四年之後,便禪位給了侄子段素真,自己出家為僧,開啟皇帝禪位為僧的先河。
段素真這名字就與佛有緣!
果然,在位十五年後,便禪位於孫子段素興,自己跟隨叔叔的腳步,轉職當聖僧去也。
不知該說段氏子孫恢復正常了,還是該說他們運氣終於用完了。
大理國總算迎來了一位荒淫無度的皇帝,即第十任皇帝·廢帝段素興。
此人性好遊狎,又好大喜功,在善闡府多建宮殿,多植花草。
他在春登堤上植黃花,起名為繞道金稜。
又在雲津橋上種白花,命名為縈城銀稜。
每逢春日,必挾妓載酒,自玉案三泉,溯為九曲流觴。
男女列坐,鬥草簪花,晝夜行樂。
有花遇歌則開,有草遇舞則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